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羅德曼分區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羅德曼分區(英文:Brodmann area)是一個根據細胞結構將大腦皮層劃分為一系列解剖區域的系統。[1] 神經解剖學中所謂細胞架構,是指在染色的腦組織中觀察到的神經元的組織方式。
布羅德曼分區最早由德國神經學家科比尼安·布洛德曼提出,他的分區系統包括每個半球的52個區域。[1] 其中一些區域今天已經被細分,例如23區被分為23a和23b區等。
從物種間差異來講,同一分區號碼在不同的物種間並不一定代表相似的區域。
人及靈長類大腦皮層分區
- 1、2、3區:體感皮層(中央後回)
 - 4區 - 初級運動皮層(中央前回、運動皮層)
 - 5區 - 頂上小葉(頂葉)[2]
 - 6區 - 前運動區、輔助運動區(運動皮層)
 - 7區 - Brodmann area 7
 - 8區 - 額葉眼動區
 - 9區 - 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前額葉皮質)
 - 10區 - 腹內側前額葉皮層、前側前額葉皮層(前額葉皮質)
 - 11區 - 眶額皮質
 - 12區 - 眶額皮質
 - 13、14區 - 島葉
 - 15區 - 顳葉前部
 - 16區 - 島葉
 - 17區 - 視覺皮層
 - 18區 - 視覺皮層
 - 19區 - 視覺皮層
 - 20區 - 顳下回
 - 21區 - 顳中回
 - 22區 - 顳上回(韋尼克區)
 - 23區 - 後扣帶皮層
 - 24區 - 前扣帶皮層
 - 25區 - 腹內側前額葉皮層
 - 26區 - Ectosplenial area 26
 - 27區 - 前下托
 - 28區 - 內嗅皮層
 - 29區 - 壓後皮層(後扣帶皮層)
 - 30區 - 壓後皮層(後扣帶皮層)
 - 31區 - 後扣帶皮層
 - 32區 - 前扣帶皮層
 - 33區 - 前扣帶皮層
 - 34區 - 內嗅皮層(位於海馬旁回)
 - 35區 - 鼻周皮層(位於嗅腦溝)
 - 36區 - 鼻周皮層(位於嗅腦溝)
 - 37區 - 梭狀回
 - 38區 - 顳極區
 - 39區 - 角回(韋尼克區)
 - 40區 - 緣上回(韋尼克區)
 - 41、42區 - 聽覺皮層
 - 43區 - 味覺皮層
 - 44、45區 - 布若卡氏區
 - 46區 - 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前額葉皮質)
 - 47區 - 額下回眶部
 - 48區 - Brodmann area 48(顳葉內側的一小部分)
 - 49區 - 旁下托
 - 52區 - 副島區(位於顳葉和島葉的交界處)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