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CIE 1931色彩空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CIE 1931 XYZ色彩空間(CIE 1931色彩空間)在顏色感知的研究中最先採用數學方式來定義,它由國際照明委員會(CIE)於1931年創立。
![]() | 此條目的語調或風格或許不適合百科全書。 (2019年10月14日) |
1920年代後期,英國的William David Wright(Wright 1928)和John Guild(Guild 1931)做的一系列實驗中得出本空間。他們的實驗結果合併到了CIE RGB色彩空間的規定中,本空間再從它得出。為了說明本空間下面會涉及RGB。
Datacolor用XY軸分四個象限,X軸兩端為紅綠,Y軸為黃藍。https://www.datacolor.com/[1]
三色刺激值
人類眼睛有對於短(S, 420-440nm)、中(M, 530-540nm)和長(L, 560-580nm)波長的光感受器視錐細胞[註 1]。因此,根據三種視錐細胞的刺激比例,便能描述任一種顏色的感覺,此稱為LMS空間(long, medium, short)。
色彩空間敘述可見光在人眼上的感覺,通常需要三色刺激值。更精確地說,首先先定義三種原色(primary color),再利用顏色疊加模型,即可敘述各種顏色。
三原色可以是不可能的顏色,例如,本空間的X、Y、Z。
在三色加色法模型中,如果某一種顏色和另一種混合了不同分量[註 2]的三種原色的顏色,均使人類看上去是相同的話,我們把這三種原色的份量稱作該顏色的三色刺激值。
色彩空間是指任何一種替每個顏色關聯到三個數(三色刺激值)的方法,本空間就是這種色彩空間之一。並且,本空間基於人類顏色視覺的直接測定,並充當很多其他色彩空間的定義基礎。
X、Y和Z的值,約略[註 3]對應於紅色、綠色和藍色(它們是從紅色、綠色和藍色導出來的參數[來源請求]),並使用顏色匹配函數來計算,見下。
同色異譜可以用來量化分析一種顏色的光怎麼對應到單色光:兩個由多種不同波長的光混合而成的光源可以表現出同樣的顏色。這也意味着兩組XYZ相同。
Remove ads
CIE xy色度圖

CIE Yxy(CIE xy, CIE xyY)是本空間的常見應用形式。
Yxy故意設計得Y參數是顏色的亮度的測量。亮度線性,兩束不同顏色的光融合後,亮度為簡單相加,這是要顯示人眼的生理特點。亮度或許可以表示明度。[來源請求]
形如Y=1時,可能表示相對光亮度:借用工程概念理解,能產生白光的設備在產生特定光時的亮度。因此,雖然光度函數給出單色光555nm的草坪綠在同等功率最亮,白色的Y仍然最大,注意二者沒有直接關係。能產生白光的設備在產生白光時是全力運轉的,可參見白色是RGB(255,255,255),而其它顏色數值上小於白色。
本空間可以構造色度。色度(x,y):
顯然,
導出的色彩空間用x, y, Y來指定,它在實踐中廣泛用於指定顏色。
- xyY的Y作為某一(x,y)坐標的相對光亮度時,xyY是三維的。
- Y作為整個圖片的統一亮度時,xy(Y=特定值)是二維的:應用中可以通過切片XYZ空間中的Y在xy的曲線內側塗上不同的顏色。因為可以塗上不同的顏色,顯示出本空間可以構造色度,可以展示選定亮度下所有的色度。展示出的顏色看起來都一樣亮,具體亮度取決於顯示器支持的最大亮度,相對於選定亮度。xy的曲線,本身表示單色光,亮度不限,因此,每個切片都有這條曲線。
- 不妨令xyz為XYZ中的一個平面XYZ(1,0,0)(0,1,0)(0,0,1)來理解從XYZ中得到xy(Y)[2]
對於Y,在本空間XYZ(xy, xyY, Yxy)中,大致上白色、黃色亮度最高。因為黃色和藍色互補,而藍色的亮度較低且為原色[註 6]。
輔助公式:
數學上,x和y是投影坐標,色度圖的顏色占據了實投影平面的一個區域。[來源請求]
色度圖展示了本空間一些有趣性質:
- 色度圖展示了對一般人類視覺的色域,每個切面都是相同的亮度的所有色度。色域是用顏色展示的馬蹄鐵形狀。色域的曲線邊界叫做「光譜軌跡」並對應於單色光,色度均為通俗說的完全飽和。色域底下的直線邊界叫做「紫線」,「紫線」沒有匹配的單色光。更低色度(更少飽和)的顏色位於圖形內部而白色位於中央。
- 所有可見色度的xyz、XYZ非負
- 如果你在色度圖上選擇了任何兩點,則位於這兩點之間直線上任何顏色都可以用這兩個顏色混合出來。這得出了色域的形狀必定是凸形的。混合三個光源形成的所有顏色都可以在色度圖內的色三角內找到(對於多個光源也如是)。
- 在xy色度圖上距離不對應於兩種顏色之間的差別程度。設計了其他色彩空間(CIELUV和CIELab等)來滿足這個問題。
- 給定三個真實光源的色三角不能覆蓋人類視覺的色域,因為那條曲線不是三角形。
- 平直能量頻譜的光對應於白點 (x,y) = (1/3,1/3)。
Remove ads
CIE XYZ色彩空間定義
CIE RGB色彩空間是重要的RGB色彩空間,運用單色原色光,即原色都在色度圖曲線邊界。
在1920年代,W. David Wright(Wright 1928)和John Guild(Guild 1931)獨立進行了一系列人類視覺實驗,提供了CIE XYZ色彩空間規定的基礎,包括CIE RGB。

實驗使用2度視角的圓形屏幕。屏幕的一半投影測試顏色,另一半投影觀察者可調整的顏色。可調整的顏色是三種原色的混合,它們每個都有固定的色度,但有可調整的明度。[來源請求]兩人選的原色有細微不同。
觀察者改變三種原色光的強度(明度)直到觀察到混合的顏色匹配了測試顏色。[註 7]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覆蓋完整的人類顏色感知。當測試單色光,假設紅、綠、藍總量各一份分散在每個波長(有負值),它們最終能混合為當時實驗室里的白光[3],每種原色的數量繪製成為這個單色光的波長的函數。這三個函數叫做這個特定實驗的「顏色匹配函數」。[來源請求][註 8]
Remove ads
建立客觀顏色表示法的國際系統——

Wright和Guild的實驗使用了不同的觀察者,所有他們的結果都被映射為標準CIE RGB , 和:對應700 nm(紅色)、546.1 nm(綠色)和435.8 nm(藍色)。
顏色匹配函數是匹配單色測驗顏色所需要的原色的數量。這些函數展示於右側的(CIE 1931)繪圖中。注意和在435.8nm處為零,和在546.1nm處為零,而和在700 nm處為零,因為在這些情況下測試顏色是原色之一。選擇波長546.1 nm和435.8 nm的原色是因為它們是容易再生的水銀蒸氣放電的色線。1931年選擇的700 nm波長難於再生為單色光束,選擇它是因為眼睛的顏色感知在這個波長相當不變化,所以在這個原色波長上的小誤差將對結果有很小的影響。其實這三個波長的選擇都是思想實驗與擬合。
經過CIE的特別委員會確定了顏色匹配函數和原色(Fairman 1997)。[註 9]定義的這些顏色匹配函數叫做「1931 CIE標準觀察者」。
經過映射,顏色匹配函數經過曲線常規標準化為有固定的面積:
結果的規範化顏色匹配函數經常對源照度按r:g:b比率1:4.5907:0.0601縮放[3]、和為源輻射功率按比率72.0962:1.3791:1縮放來重新生成真正的[本頁面對「顏色匹配函數」相關名稱區分得不是很細,此處不得不使用「真正的」進一步區分需要解釋]顏色匹配函數:每1:4.5907:0.0601的亮度的紅綠藍光同時被人類眼睛看到,等價的,每72.0962:1.3791:1的功率的紅綠藍光同時被人類眼睛看到,即看到平直能量頻譜的光。
給定這些縮放的顏色匹配函數,引入頻譜功率分布:
這些可以被認為是無限維頻譜到三維顏色的投影。當且R=G=B,可退化為前式。
Remove ads
人類色彩感知的(幾乎)線性。
CIE RGB空間可以被用來以常規方式定義色度:色度坐標是r和g:
Remove ads
從Wright–Guild數據構造CIE XYZ色彩空間
本空間是與CIE RGB色彩空間有關的一個色彩空間。它假定格拉斯曼定律定律成立,因此引用CIE RGB空間。假設紅、綠、藍各一份混合為平直能量頻譜的光,而不是當時實驗室里的白光。
以三個新顏色匹配函數來定義:、和。帶有頻譜功率分布I(λ)的顏色的對應的XYZ 三色刺激值為給出為:

它有如下性質:
- 新顏色匹配函數在所有地方都大於等於零。[註 10]
- 顏色匹配函數精確的等於「CIE標準適應光觀察者」(CIE 1926)的光度函數V(λ)。它是描述感知明度對波長的變換的亮度函數。亮度函數可以構造為RGB顏色匹配函數的線性組合的事實是沒有任何方式來保證的,但是被認為幾乎是真實的,因為人類視覺的幾乎線性本質。還有,這個要求的主要原因是計算簡單。
- 對於平直能量頻譜的光,要求為x = y = z = 1/3。
- 由於色度定義和要求x和y為正值的優勢,可以在xy三角形[1,0],[0,0],[0,1]內見到XYZ能夠組成的色域。在實踐中必須把色域完全的充入這個空間中。
- 可以在650 nm處被設置為零而仍保持在實驗誤差範圍內。為了計算簡單規定可以這樣做。
用幾何術語說,選擇新色彩空間等於在rg色度空間中選擇一個新三角形。在右側的圖形中,rg色度坐標展示在兩個黑色軸上,還有1931標準觀察者的色域。展示為上述要求所確定的是紅色CIE xy色度軸。要求XYZ坐標非負意味着Cr, Cg, Cb形成的三角形必須包圍標準觀察者的整個色域。連接Cr和Cb的直線由函數等於亮度函數的要求來確定,它叫做alychne。函數在650 nm處為零的要求意味着連接Cg和Cr的直線必須是Kr區域內的色域的切線。這定義了點Cr的位置。均等能量點定義自x = y = 1/3的要求對連接Cb和Cg的直線做了限制,最後,色域充入空間的要求對此線作了第二個限制,它要非常靠近在綠色區域的色域,這規定了Cg和Cb的位置。上面描述的變換是從CIE RGB空間到XYZ空間的線性變換。CIE特殊委員會確定了標準變換如下:

要求3確定了XYZ顏色匹配函數的積分必須相等,可通過要求2確定的適應光發光效率函數的積分得到它。必須注意到制表的敏感度曲線有一定量的任意性在其中。單獨的X、Y和Z敏感度曲線可以按合理的精度測量。但是整體的光度曲線[哪裡?](它事實上是這個三個曲線的加權和)是主觀的,因為它涉及到問測試人兩個光源是否有同樣的明度,即使它們是完全不同的顏色。雖然X、Y和Z的曲線的相對大小(magnitude)任意,但是本空間CIE 1931和1964 曲線被縮放為有相同的曲線下面積。
Remove ads
問題和解決
- 1924發光效率函數V(λ,CIE 1926)嚴重的低估了在460 nm波長下的敏感度。Judd(1951)和Vos(1978)提議了一個修改版本的發光效率函數,這也給出了一組新的XYZ顏色匹配函數。參見Stiles與Burch(1955)。
- CIE 1964標準觀察者顏色匹配函數是為10度視角定義的。它們是從Stiles與Burch(1959),和Speranskaya(1959)的工作得出的。1931標準觀察者視角是2度。對於10度實驗,指導觀察者忽略中心2度斑點。推薦對多於4度視角使用1964增補標準觀察者。
- CIE 1931色彩空間的一個問題是它沒有給出估量顏色差別的直接方式。希望在色度圖上距離能對應於在兩個顏色之間的差別程度。測量兩個顏色之間的差別的想法是D.L. MacAdam開發的並總結於MacAdam橢圓的概念中。基於MacAdam的工作,在1960年開發了CIE L*u*v*色彩空間,它後來被CIE L*a*b*色彩空間所替代,二者都設計為在顏色空間中相等的距離對應於相等的MacAdam所測量的顏色差別。儘管它們比CIE 1931系統有明顯的改進,它們沒有完全免除扭曲。
Remove ads
註解
引用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