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CJC-3直升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CJC-3是 1950 年代在朱家仁少將的領導下在台灣研製的實驗性串聯旋翼直升機。
朱是中國航空工程師,1926年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回國[1]朱加入國民革命軍,負責雲南的一家飛機廠,該廠組裝美國飛機和蘇聯波利卡波夫 I-15 。
朱於1945年研製出他的第一架直升機,他稱之為蜂鳥A型。這種單座測試飛行器從未飛行過,一直用於靜態測試,直到旋翼斷裂而損壞。 朱開始研究另一架他稱為蜂鳥B型的直升機。這種單座直升機類似於A型,但實現了飛行。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朱家仁跟隨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直升機計劃被取消。直到 1950 年代初,朱家仁才又做了一架新的直升機,稱為CJC-3 。 1952年在台灣試飛。 1956年推出了稱為CJC-3A的升級版本。由外型來看,CJC-3和CJC-3A可能受到美國直升機製造商皮亞塞基的影響。 [2]
Remove ads
規格(CJC-3 和 CJC-3A)
- 座位數:2
- 發動機:1 x 萊康明發動機(190馬力)
- 旋翼直徑:6.47公尺
- 總重:930 公斤,空重:680 公斤
- 最大速度:180 公里/小時,巡航速度:136 公里/小時
- 爬升速度:466m/min
- 有效懸停高度:3660m
- 最大航程:216 公里
也可以看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