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DSSSL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文檔風格語義和規範語言[1](Document Style Semantics and Specification Language,縮寫DSSSL)是一項國際標準,旨在為SGML文檔提供樣式語言[2]

DSSSL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樹結構轉換過程,用於在文檔呈現前對其樹形結構進行處理;二是格式化過程,將源文檔中的元素與目標表示中的特定節點(即「流對象樹」)相對應。DSSSL規範是設備無關的信息單元,可在不同平台間互換。DSSSL並未對生成輸出的後端格式化器進行標準化,這些格式化器可將輸出渲染為屏幕顯示,或以特定格式(如PostScriptRTF)寫入計算機文件[2]

DSSSL基於Scheme編程語言的一個子集,由國際標準 ISO/IEC 10179:1996規定,由ISO/IEC聯合技術委員會第1號分委會第34分委員會(ISO/IEC JTC 1/SC 34,文檔描述與處理語言)制定[3][4]

SGML以機器可讀但不易為人閱讀的格式存儲信息。所謂「樣式表」(stylesheet),是指將SGML中的信息以更直觀、更美觀或更易訪問的方式呈現。DSSSL可將SGML內容轉換為多種格式,包括 RTF、HTMLLaTeX

DSSSL兼容任何基於SGML的文檔類型[2],但最常用於DocBook。1997年,軟件工程師Geir Ove Grønmo為KEDIT發布了DSSSL語法高亮定義[5]

隨着XML作為SGML的替代方案出現,其配套的樣式表語言XSL自1999年起被廣泛迅速採用。儘管DSSSL在日益萎縮的SGML領域內仍有應用,但XSL很快在使用範圍和開發者數量上超越了DSSSL。尤其當曾依賴 SGML的項目(如 DocBook)遷移至XML時,其首選樣式表語言也隨之從DSSSL轉向XSL。

1994年前後,程序員詹姆斯·克拉克(James Clark)開始為萬維網聯盟(W3C)起草一種「DSSSL Lite」規範,因為DSSS 被認為對萬維網而言過於複雜[6]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