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DVB-C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數字有線視頻廣播(英語: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 Cable, DVB-C)為有線數字電視的歐洲標準(DVB),用於利用同軸電纜傳送數字電視節目。該系統使用帶有糾錯碼的正交幅度調製傳輸MPEG-2/MPEG-4標準數字音頻/數字視頻流。該標準於1994年由歐洲電信標準協會頒布,不久後成為歐洲、亞洲和南美洲使用最廣泛的有線數字電視標準[1]。它部署在全球範圍內的大多數有線電視網與SMATV系統中。
技術說明

參考上圖,下文是對單個處理器的簡短描述。
- 源編碼和 MPEG-2多路復用:音視頻和數據流被多路復用為MPEG節目流。單組或多組MPEG-PS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MPEG傳輸流。這是由家用機頂盒或相關的可集成解碼器(如Conax)模塊。傳輸的MPEG-2允許的比特率取決於多種調製參數:它的有效範圍約在6~64Mbit/s左右(完整列表參見下圖)。
- 多路復用兼容和能量分散:系統將MPEG-TS識別為固定長度(188字節)的數據包序列。使用能量分散技術,字節序列經過去相關。
- 外部編碼:對傳輸的數據應用一級保護,使用非二進制分組碼、 里德-所羅門碼RS (204, 188) 代碼,每188字節最多可糾正八處錯誤字節包。
- 外部交錯復用器:交錯復用用於重排傳輸的數據列,對長序列錯誤將更加堅固。
- 字節/M-元組轉換:數據字節被編碼為位m元組(m等於4到8之間的整數)
- 差分編碼:為取得旋轉不變星座圖,本單元應對每個符號的兩個最高有效位進行差分編碼。
- QAM映射:將比特序列映射成複數符號的基帶數字序列。有 5 種允許的調製模式: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
- 基帶整形:通過升餘弦整形濾波器對QAM信號進行濾波,以消除接收端的串擾。
- 數模轉換器和前端:數字信號通過數位類比轉換器轉換成模擬信號,再經由射頻前端調為射頻。
Remove ads
接收機頂盒採用的技術與傳輸中使用的技術是雙重的。
- 前端和模數轉換器:使用類比數位轉換器將模擬射頻信號轉換為基帶並後轉為數字信號。
- QAM解調
- 均衡化
- 差分解碼
- 外交錯
- 外解碼
- 多路復用適配
- MPEG-2解復用和源解碼
- 可編程傳輸流
DVB-C2
2008年2月18日,歐洲電信標準協會宣布將在年內制定DVB-C2標準並開始「技術徵集」[2]。包括模擬程序和專利權信息在內的提案可在當年6月16日前提交。
DVB-C2的研究結果已明確表明,有技術可以使第二代DVB有線傳輸系統的性能高度接近理論上的香農極限,因此未來的任何改進都將無法證明引入顛覆性的第三代有線電視系統
的合理性。
DVB-C2 CfT
通過使用當時最先進的編碼和調製技術,DVB-C2在相同條件下預計可提供叫此前高出三成的頻譜效率,並且對HFC網絡的優化預計可使下行信道容量增益超六成。
DVB-C2標準最終於2009年4月獲得數字視頻廣播指導委員會批准。
在DVB-C2模式下,單個八兆赫茲的物理頻道在使用4096-QAM時比特率可達83.1Mbit/s;未來的改進將兼容16384-QAM和65536-AQAM調製,屆時每一個物理頻道的比特率可達97Mbit/s和110.8Mbit/s[3]。
下表為DVB-C2與DVB-C的區別:
Remove ads
使用DVB-C的國家
![]() |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