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Eigengrau

人在沒有可見光的情況下所看到的深灰色背景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Eigengrau
Remove ads

Eigengrau(德語:Eigengrau直譯:「本徵灰」,發音:[ˈʔaɪ̯gŋ̍ˌgʁaʊ̯] ),又稱Eigenlicht(德語:Eigenlicht直譯:「本徵光」),是許多人在沒有可見光的情況下所看到的均勻深灰色背景色。

Thumb
各種目標直徑(以弧分為單位)下,閾值增量與背景亮度的關係。數據來自布萊克威爾(1946)第4和第8表,繪製於克魯米(2014)。低光下的平坦曲線表示Eigengrau[1][2]
Thumb
Thumb
在黑暗中觀察到的雜訊範例

詞源

「Eigenlicht」一詞可追溯至19世紀[3],但在20世紀科學出版物中鮮少使用。對於此現象,常見的科學術語包括「視覺雜訊」或「背景適應」。這些術語的產生,源於人們在此現象中會感知到不斷變化的黑白小點場域[4][5]

特徵

在正常照明條件下,Eigengrau被感知為比黑色物體更亮,因為對比度英語Contrast (vision)對視覺系統而言比絕對亮度更重要。例如,夜空因為星星所提供的對比,看起來比Eigengrau更暗[6]

由布萊克威爾收集、克魯米英語Andrew Crumey繪製的對比度英語Contrast (vision)閾值數據,顯示Eigengrau出現在適應亮度值低於約10− 5 cd m−225.08 mag arcsec−2)時。這是Ricco定律英語Ricco's law的極限情況[1][2]

成因

研究人員早在1860年就注意到,強度–敏感度曲線的形狀可以用假設視網膜內部存在本徵雜訊源,產生與真正光子觸發事件無法區分的隨機事件來解釋[7][8]。後來對海蟾蜍Rhinella marina視桿細胞的實驗顯示,這些自發事件的頻率與溫度高度相關,這意味著它們是由視紫紅質的熱異構化所引起[9]。在人類視桿細胞中,這些事件平均每100秒發生一次,考慮到視桿細胞內視紫紅質分子的數量,這意味著視紫紅質分子的半衰期約為420年[10]。這些事件與光子的反應在視覺上無法區分,這一現象支持了「視紫紅質的熱異構化」解釋,因為視紫紅質位於轉導英語Transduction (physiology)鏈的輸入端。另一方面,像神經傳導物質自發釋放等過程則無法完全排除[11]

參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