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iMac G3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iMac G3是蘋果公司於1998年所推出的一款個人電腦,最初發布時的名字是「iMac」,其於1998年5月6日發布[1][2][3],隨後在當年8月15日發售,於2003年3月停產。iMac G3是蘋果公司在其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回歸併重新領導公司後所發布的首款主要產品[4],亦是iMac系列中的首款產品。
![]() |
iMac採用了一體式設計,包括CRT顯示器、主板、光驅和其它組件都被統一囊括在由喬納森·艾夫所設計的淚滴型外殼中[5]。iMac以其設計著稱,它的外殼上半部分是半透明的,還被嵌入了一個把手,擁有新奇的顏色亦是賣點之一,初始型號的iMac就採用了被稱為「邦迪藍」的藍色,蘋果公司還在後續改進型號中陸續為iMac推出了更多顏色[6][7]。初始型號的iMac搭載有一顆233 MHz的PowerPC G3處理器與帶2MB顯存的ATI Rage IIc圖形芯片,以及32MB–256MB的內存與4GB的硬盤[3],蘋果公司後來在後續的改進型號中陸續為iMac添加了700 MHz的PowerPC G3、帶16MB顯存的ATI Rage 128 Ultra和6-60GB的硬盤與64MB-1GB的內存[8][9],後續型號的iMac上的光驅還被改為吸入式光驅[10]。
喬布斯回歸蘋果後,大刀闊斧的削減了公司的產品線,將公司的產品線劃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專業級與消費級的台式機和便攜式電腦,iMac即是此戰略中的「消費級台式機」[11],蘋果公司最初的計劃是開發一款網絡電腦,但受公司首席財務官弗雷德·安德森的建議,最終的計劃改為開發一台功能齊備的家用電腦[10],它的開發代號是「C1」,內部名稱「MacMan」,喬布斯希望iMac成為一台「無遺留」的,現代化的計算機,不依賴於舊的或專有的技術,故iMac拋棄了軟盤驅動器和串行端口,同時也拋棄了舊的蘋果桌面總線接口,改為搭載新的USB接口[12],缺少傳統端口和USB配件亦在後來成為iMac飽受詬病的一點[12]。「iMac」一名是廣告公司TBWA\Chiat\Day的創意總監肯·西格爾起的,「i」字前綴代表了「internet」[13][14][12],這一前綴後來也被用在蘋果公司的其他產品上。
Remove ads
發展歷史

史蒂夫·喬布斯在1997年成為蘋果公司的臨時首席執行官後,立即着手於精簡公司龐大而混亂的產品線。蘋果削減了台式Mac產品線上的眾多產品,包括含iMac即時處理器的米色Power Mac G3與規格幾乎相同,但僅向教育市場出售的G3一體機。在停產眾多熱銷的Performa系列電腦後,蘋果公司需要一個替代產品給他們帶來新的價格點。於是,蘋果公司便在1998年5月6日宣布了全新的iMac,[15]並在1998年8月15日正式發售iMac G3。
iMac與以往的主流機型大相庭徑。它由半透明的"邦迪藍"塑料製成,並以蛋形環繞在15英寸(合38厘米)的顯像管周圍。G3上有一個手柄,計算機的各種接口都被隱藏在機器右側的夾板後。前面的雙耳機插孔則與內置的立體聲揚聲器相輔相成。蘋果公司首席設計官喬納森·埃維參與了設計。


iMac是第一台將USB接口作為標準並專門提供的電腦,[16]其包含新鍵盤與鼠標的連接器,[17]從而放棄了之前Macintosh電腦周邊設備的連接方式,如ADB(Apple Desktop Bus), SCSI與GeoPort等接口.
然而,最"激進"的一步是放棄了3.5英寸的軟驅(其曾在1984年以來每台Mac中使用).因為蘋果認為可錄光碟、因特網與辦公網絡很快就會將軟盤淘汰。蘋果最初在iMac中內置的調製解調器速率僅有33.6Kbit/s,但在客戶的壓力下而研發出了更快的56k調製解調器。蘋果此舉引發了不少爭議。[18]於是在iMac推出時,第三方廠商提供的廉價外置USB軟驅便應運而生。
鍵盤與鼠標被重新設計以適配iMac的造型,它們都使用了半透明的塑料與"邦迪藍"的鑲邊(即蘋果USB鍵盤與蘋果USB鼠標)。鍵盤較蘋果以前的鍵盤小,並採用了黑底白字的設計,這些都引起了爭議。鼠標為圓形的"冰球",這種設計被嘲笑給手型大的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但蘋果仍繼續配送這種鼠標,並在以後的版本中在按鍵上加入了凹痕以方便用戶區分正確的方向。最終,一款被稱為"蘋果鼠標"(Apple Mouse)的光學鼠標取代了圓形鼠標,並被應用於蘋果的所有硬件產品。
Remove ads
技術信息

就內部設計來說,iMac是MacNC工程與共用硬件參考平台(CHRP)的結合產物。雖然CHRP技術並沒有完全實現,但是蘋果公司在CHRP上所做的工作顯然對iMac的設計有很大幫助。
第一代的iMac售價為1,299美元,搭載了一顆233MHz的PowerPC G3芯片,含512KB、速度為116.6MHz的二級緩存,而這款處理器也在蘋果高端的Power Mac產品線上使用。另外,它還有4GB的硬盤、32MB的內存以及2MB的顯存。系統方面,它搭載Mac OS 8.1並很快被升級到了Mac OS 8.5。
其中部分的元件,如前置的紅外數據收發器(IrDA)端口與托盤式的光驅,都是從蘋果筆記本"借鑑"而來的。雖然iMac沒有正式的加入拓展槽,但是其首版有一個被稱為"夾層槽"的槽。[19] 雖說這個槽僅為蘋果公司內部使用,但仍有少數第三方廠商發布了其兼容的拓展卡,如3dfx發布的升級型Voodoo II與德國公司Formac生產的SCSI/SCSI-電視卡(iProRAID與iProRAID TV)。
夾層槽在後來的iMac中被移除。另外,iMac G3中的硬盤是昆騰的Fireball型號。
Remove ads
後續更新

iMac產品線在最初版後仍然繼續更新。除了增加處理器速度、顯存大小與硬盤容量,蘋果公司還發布了其它顏色外殼的iMac——1999年一月是藍莓色、草莓色、橘子色、葡萄色與酸橙色;[20]之後還發布了其他顏色,如石墨色、紅寶石色、鼠尾草色、雪色與靛藍色,另有"藍色達爾馬提亞"與"花的力量"圖案。
隨後的升級使iMac看起來更加的圓滑。第二代的iMac內置吸入式光驅、火線接口、"免風扇"操作(通過自由對流方式冷卻)與AirPort無線網絡功能。蘋果在2003年3月之前仍然繼續銷售該款產品,主要面對想要運行Mac OS 9較老版本的客戶。
USB、火線端口與對撥號上網、以太網和無線網絡的支持(經由802.11b與藍牙)很快成為了蘋果公司整個產品線的標配,並修正了早期iMac的不足之處。
同時iMac的CRT型號開始針對教育市場出售,直到iMac G4的繼任者eMac發售為止。
隨着蘋果公司繼續發售其新款電腦,"iMac"一詞也繼續使用,指蘋果消費型電腦產品線上的各類機器型號。
各種型號
托盤式的iMac G3內置15英寸的顯像管,分辨率為1024 × 768。其輸入與輸出端口為兩個USB1.1接口,並內置56K的調製解調器與10/100 BASE-T以太網接口和4Mbit/s的紅外端口(僅在版本A與版本B機型中提供)。
它內置立體聲揚聲器、麥克風、輸入/輸出音頻接口與兩個耳機插孔。各種接口都安放在一個夾板後,上有凹痕,方便手指開合。iMac還配備一個冰球型的蘋果USB鼠標與新款緊湊型蘋果USB鼠標。
最初的iMac僅有邦迪藍款,但在發售不久後就被草莓色、藍莓色、青檸色、葡萄色與柑橘色取代。托盤式的iMac隨着1999年10月5日、新款吸入式iMac的發售便停產了。
- 1998年8月15日 - iMac 233MHz(修訂版A)(M6709LL/A)。233 MHz處理器、ATI Rage IIc顯卡(2MB顯存).僅有邦迪藍款。
- 1998年10月17日 - iMac 233MHz(修訂版B)(M6709LL/B)。系統升級為Mac OS 8.5、顯卡升級為ATI Rage Pro(6MB顯存)。含IrDA端口與夾層槽。
- 1999年1月5日 - iMac 266MHz(修訂版C,"五種口味")(M7389LL/A, M7345LL/A, M7392LL/A, M7390LL/A, M7391LL/A)。搭載266MHz的處理器。IrDA端口與夾層槽被移除。顯卡更換為ATI Rage Pro Turbo(6MB顯存)。有草莓色(粉色)、藍莓色(藍色)、青檸色(淺綠色)、葡萄色(紫色)與柑橘色(橙色)五種款式。同時價格降低了100美元。
- 1999年4月14日 - iMac 333MHz(修訂版D)。處理器主頻提升至333MHz,並在鼠標上加入縮進按鈕。此為最後一款運行Mac OS 8的iMac。
Remove ads
- 1999年10月5日 — iMac/iMac DV/iMac DV SE。首個修訂版支援火線(除350MHz型號) 。搭載350或400MHz的處理器、吸入式的光驅,可選顏色與修訂C/D版的iMac相同(外加特別版的石墨色)。使用ATI Rage 128 VR顯卡(8MB顯存),並有適用於802.11b AirPort卡的內置插槽。
- 2000年6月19日 — iMac/iMac DV/iMac DV+/iMac DV SE。DV+與DV SE型號將吸入式的CD-ROM升級為DVD-ROM驅動器。處理器主頻分別為350、400、450與500MHz,可選石墨色(灰色)、紅寶石色(紅色)、雪色(白色)、靛藍色(深藍色)與鼠尾草色(綠色)。並分別將蘋果USB鼠標換為蘋果Pro鼠標;將USB鍵盤換為Pro鍵盤。顯卡升級為Rage 128 Pro,但仍有8MB顯存。同時350MHz型號沒有AirPort卡槽並仍不支援火線。
- 2001年2月22日 — 處理器主頻升級至400、500(PPC750CX處理器)與600MHz(PPC750CX處理器)。可選靛藍色、石墨色、"藍達爾馬提亞"圖案與"花的力量"圖案。750CX型號採用了新的"盤古"(Pangea)主板與新的ATI Rage 128 Ultra顯卡(16MB顯存)。
- 2001年7月18日 — 處理器主頻分別升為500、600、700MHz(後兩者為PPC750CXe處理器)。可選靛藍色、石墨色與雪色。700MHz型號在2002年1月iMac G4系列發布後停產,500與600MHz型號在2003年3月停產。
Remove ads

對流行文化的影響
iMac G3在2000年代的流行文化中幾乎隨處可見,包括許多的電視劇,如超人前傳、達里亞、山之王、內德之解密的學校生存指南 、喬治·洛佩茲 、我家 、左右做人難、同志亦凡人、新成長的煩惱、辛普森一家、我的老婆和孩子、特工老爹、與亞瑟 。
iMac G3同樣在電影名模大間諜、弗雷德2:活死人之夜、烏龍大反擊、史酷比!奧秘的開端與辣媽辣妹中出現。
日本漫畫Keroro軍曹中的角色-Keroro所用的電腦就是iMac G3、在單行本第一冊出現(後來改為iMac G4),亦曾用作製作個人網站。
Remove ads
參考
附加鏈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