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erver Face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avaServer Faces(JSF)是一個為網絡應用程序構建基於組件的用戶界面的Java規範[1],並已通過JCP格式化為Java EE的一部分。它也是一個MVC Web應用框架,通過在頁面中使用可重用的UI組件簡化了基於服務器的應用程序的用戶界面(UI)。[2]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5月9日) |
版本
- JSF 2.3 (2017-03-28) — Major features: search Expressions, extensionless URLs, bean validation for complete classes, push communication using WebSocket, enhanced integration with CDI.
- JSF 2.2 (2013-04-16) — JSF 2.2 introduced new concepts like stateless views, page flow and the ability to create portable resource contracts.
- JSF 2.1 (2010-10-22) — Maintenance release of 2.0. Only very minor amount of spec changes.
- JSF 2.0 (2009-06-28) — Major release for ease of use, enhanced functionality, and performance. Coincides with Java EE 6.
- JSF 1.2 (2006-05-11) — 核心系統和API改進. Coincides with Java EE 5. Initial adoption into Java EE.
- JSF 1.1 (2004-05-27) — 錯誤修復,沒有更改規範.
- JSF 1.0 (2004-03-11) — 初始規範發布.
技術的主要組件
為了展現UI組件和管理它們的狀態;操作事件、服務器端的確認和數據變換;定義頁面導航;支持國際化和可訪問性;提供對所有特性的可擴展性的API為了在JSP中表示UI組件和拍發組件給服務器端對象的兩個JSP自定義tag庫。
JavaServer Faces技術好處
引入了基於組件和事件驅動的開發模式,使開發人員可以使用類似於處理傳統界面的方式來開發Web應用程序。提供了行為與表達的清晰分離。 不用特別的腳本語言或者標記語言來連接UI組件和Web層。JSF技術API被直接分層在Servlet API的頂端。 技術為管理組件狀態提供一個豐富的體系機構、處理組件數據、確認用戶輸入和操作事件。
JavaServer Faces應用程序
典型的JSF應用程序包含下列部分:
- 一組JSP頁面
- 一組後台bean(為在一個頁面上的UI組件定義的屬性和函數的JavaBean組件)
- 應用程序配置資源文件(定義頁面導航規則、配置bean和其它的自定對象,如自定義組件)
- 部署描述文件(web.xml)
- 一組由應用程序開發者創建的自定義對象(有可能)
- 一些可能包含自定義組件、約束、轉換器或者監聽器的對象
- 為在頁面中表現自定義對象的一組自定義tag
包含JSP頁面的JSF應用程序也使用由為了表現UI組件和在頁面上的其他對象的JSF技術而定義的標準的tag庫。
JavaServer Faces應用程序開發角色
- 頁面作者:使用JSF標記庫創建頁面。
- 應用程序開發者:編寫自定義轉換器、約束、監聽器和後台bean。
- 組件作者:創建自定義UI組件和實施者(renderer)。
- 應用程序建造者:配置應用程序,包括定義導航規則、配置自定義對象和創建部署描述文件。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