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麥金塔
蘋果公司推出的個人電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麥金塔電腦(英語:Macintosh,/ˈmækintɒʃ/,1998年後多被簡稱為Mac[1]),是自1984年1月起由蘋果公司設計、開發和銷售的個人電腦系列產品。目前出售的 Mac 搭載的是 Apple 基於 UNIX 的macOS操作系統,與並且僅與 Mac 電腦捆綁銷售。該操作系統於2001年取代了最初的 Classic Mac OS。
![]() |


Remove ads
歷史
1981年IBM PC的推出,撼動了70年代末以來Apple II的市場地位。作為回應,Apple於1983年推出了Lisa電腦[2],它的靈感來源於施樂之星,但其直觀的圖形化操作超越了前者[3],然而,其高昂的售價和匱乏的軟件生態,其在商業上相當失敗。[2]
在 Lisa 研發的同時,蘋果公司內部的一個臭鼬工廠團隊也在進行 Macintosh 項目。Macintosh 由傑夫·拉斯金於 1979 年構思,旨在為大眾提供價格合理、易於使用的電腦。拉斯金以他最喜歡的蘋果品種McIntosh為這台電腦命名。最初的團隊由拉斯金、硬件工程師伯勒爾·史密斯和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組成。1981 年,史蒂夫·喬布斯離開 Lisa 團隊加入 Macintosh,由於沃茲尼亞克在一次飛機失事後暫時缺席,他得以逐漸掌控項目。在喬布斯的領導下,Macintosh與 Lisa 越來越相似,配備了鼠標和圖形界面,但價格只有 Lisa 的四分之一。
1984年1月,第一代Macintosh電腦發布時,《紐約時報》將其描述為「革命性的」 。最初的銷量達到了預期,但由於性能低下、只有一個軟盤驅動器導致需要頻繁更換磁盤,以及最初缺乏應用程序,銷量有所下降。最初的Macintosh團隊成員大多離開了蘋果,在喬布斯被首席執行官約翰·斯卡利逐出公司後,一些人跟隨喬布斯創立了NeXT。
儘管如此,初代 Macintosh 還是激發了開發人員的熱情,紛紛為其開發新程序,包括PageMaker、Excel。後來蘋果很快發布了性能更佳且配備外置軟盤驅動器的Macintosh 512K 。 Macintosh 被認為普及了圖形用戶界面,喬布斯對印刷術的迷戀賦予了它前所未有的字體和字型種類,如斜體、粗體、陰影和輪廓。它是第一台所見即所得的計算機——且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 PageMaker 和蘋果的LaserWriter打印機;它點燃了桌面出版市場,使 Macintosh 從早期的大失所望一躍至顯著成功。
Remove ads
在 1980 年代中期,Apple 內部的創新與市場策略之間存在着衝突。1985 年,比爾·阿特金森將他關於知識平板電腦的構想,轉變為一個名為 HyperCard 的 Macintosh 程序。這款程序允許用戶以卡片形式存儲和關聯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各種信息,其功能類似於一個數字化的「記憶輔助設備」(memex)。該程序於 1987 年發布,並隨每台 Macintosh 免費捆綁。[4]然而,在同一時期,蘋果的另一項產品——Macintosh Portable 筆記本電腦卻遭遇了失敗。這款產品由時任 Macintosh 部門負責人讓-路易·加西主導,雖然擁有許多高級功能,但其高昂的價格和笨重的體積(幾乎與初代 Macintosh 一樣重),使其在市場上無人問津。
蘋果 CEO 約翰·斯卡利堅持 Macintosh 走高利潤路線,拒絕降低價格或將 Mac OS 授權給其他廠商,這限制了 Macintosh 市場份額的增長。然而,公司內部的一些員工私下開發了更具價格競爭力的 Mac 電腦,以滿足市場的強烈需求。這一「叛逆」的項目最終獲得了高層的支持,並於 1990 年推出了 Macintosh LC 和售價低於 1000 美元的 Macintosh Classic。這些平價機型在五年內將 Mac 的銷量提高了十倍。隨後,在 1991 年,蘋果推出了革命性的筆記本電腦 PowerBook 100。它比 Macintosh Portable 更小、更輕,並且首次在鍵盤前方設計了掌托和軌跡球。這款產品在一年內創造了 10 億美元的收入,並幫助 Mac 在個人電腦市場中占據了 10% 到 15% 的份額。
在 1990 年代中期,蘋果面臨着嚴重的運營問題。在繼任 CEO 邁克爾·斯賓德勒的領導下,蘋果推出了數量眾多、幾乎沒有區別的機型,令消費者感到困惑。同時,許多新產品都存在質量控制問題,例如 PowerBook 5300 就因起火問題被多次召回。面對微軟 Windows 95 的巨大成功,蘋果的市場份額急劇下滑。公司嘗試開發新的操作系統也屢次失敗,導致其硬件和軟件都停滯不前。到 1997 年,蘋果的市場份額已從 1993 年的 9.4% 暴跌至 3.1%。在陷入財務困境之際,斯賓德勒的繼任者吉爾·阿梅里奧(於1993年繼任)決定收購 NeXT 公司,此舉不僅為蘋果帶來了其下一代操作系統,更重要的是,它促成了喬布斯在 1997 年初重返蘋果公司。
1997年中期,史蒂夫·喬布斯重新回到蘋果公司,將原來由近20款麥金塔電腦組成的複雜產品線減至1999年中期的4款:Power Macintosh G3, iMac,PowerBook G3 , iBook。這四款產品都憑藉其高性能、有競爭力的價格和美觀的工業設計在商業上取得了關鍵的成功,幫助蘋果重新盈利。
2006年,麥金塔電腦開始向英特爾平台遷移,大約在這個時候,蘋果公司逐漸淘汰了麥金塔這個名字,取而代之的是其縮寫「Mac」。Mac這個綽號自第一款產品面世以來就一直被廣泛使用。
指令集架構
麥金塔電腦(Mac)在歷史上曾經3次更換指令集架構。
- 1994年,Mac從摩托羅拉68000系處理器遷移至PowerPC處理器。[5]
- 2005年至2006年,Mac從PowerPC處理器遷移至Intel平台處理器。[6]
- 2020年至2023年,Mac從Intel平台處理器遷移至蘋果處理器。[7][8]
硬件
蘋果將其硬件生產外包給富士康、和碩等亞洲製造商。作為一家高度垂直整合的公司,蘋果開發了自己的操作系統和芯片,對產品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並在硬件和軟件之間實現了深度集成。
所有在產的 Mac 都使用基於ARM的Apple Silicon處理器,並因其性能和能效而廣受好評。可以通過Rosetta 2轉換層運行英特爾應用程序,以及原生運行通過App Store獲取的iOS和iPadOS應用程序。這些 Mac 機型配備了高速Thunderbolt或USB 4連接,速度高達 40 Gbit/s。 Apple Silicon Mac 具有定製的GPU,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顯卡。 MacBook 使用 USB-C 或MagSafe連接器充電,具體取決於型號。
蘋果公司銷售 Mac 的配件,包括Studio Display和Pro Display XDR外接顯示器 、 AirPods系列無線耳機以及鍵盤和鼠標,例如妙控鍵盤、妙控板和妙控鼠標。[9]
Remove ads
軟件
最初Mac的預設作業系統命名為:System Software,至System 7.5.1起正式改名為Mac OS。2001年發布了Mac OS X,此後大版本號停留在10上。10.8 Mountain Lion起命名為OS X,10.12 Sierra起,為與其他平台作業系統iOS、watchOS、tvOS等命名方式相符合,又更名為macOS。2020年,引進ARM架構改寫的macOS 11 Big Sur被官方公佈,大版本號正式脫離10。
MacOS X 是 NextSTEP 和FreeBSD的衍生產品。它使用XNU內核,macOS 的核心已開源為Darwin操作系統。 macOS 採用Aqua用戶界面、Cocoa框架集以及Objective-C和Swift編程語言。 Mac 通過接力、隨航、通用控制和通用剪貼板等「連續互通」功能,與包括 iPhone 和 iPad 在內的其他 Apple 設備深度集成。
Remove ads
產品時間線

來源:Glen Sanford, Apple History, apple-history.com
當前的 Mac 型號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