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No Surprise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No Surprises〉是英國搖滾樂團電台司令的歌曲,為他們第三張錄音室專輯《OK電腦》(1997年)中的第十首曲目。這首歌於1998年1月12日作為專輯的第四首單曲發行,在英國單曲排行榜上最高排行第四。
電台司令主唱湯姆·約克於1995年創作這首歌曲,彼時樂團正跟著R.E.M.巡迴演出。在錄製期間,他們試圖仿擬馬文·蓋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作品的風格,加入似海灘男孩《寵物之聲》中「富童趣感」的叮噹聲響。曲中的旋律也讓人聯想起搖籃曲,給予聽者心靈上的安慰。在主題上,歌曲被解讀為對於當代社會和政治秩序的批判[1][2]。
音樂錄影帶(MV)由格蘭特·吉執導,以固定的長鏡頭構成。湯姆·約克在錄影帶中主演一位太空人,頭盔逐漸被水淹沒。MV靈感來自水中脫逃術、1968年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和1970年電視連續劇《星際戰爭》。導演受到「逐漸逼殺你的工作」一句歌詞啟發,意欲以此表達出人在「生死關頭」的感覺。音樂錄影帶入圍1999年全英音樂獎年度英國錄影帶[3]。
歌曲的其他版本出現在《OK電腦》2017年紀念再版《OKNOTOK 1997 2017》和2019年合輯《MiniDiscs (Hacked)》中。這首歌被許多媒體出版物評選為電台司令的最佳歌曲之一,2011年10月,歌曲被《新音樂快遞》雜誌獲選為過去15年(1996-2011年)150首最佳歌曲,位列第107位。
Remove ads
背景與創作
歌手、詞曲作家兼主唱湯姆·約克於1995年創作出〈No Surprises〉,該年他與樂團正跟著剛發行第九張專輯《怪物》的R.E.M.四處巡演[4]。1995年8月3日,約克在挪威奧斯陸的更衣室裡向R.E.M和電台司令的成員展示了歌曲的草稿[5][6],當時歌曲題為〈No Surprises Please〉[4]。
前期歌詞和後來有很大不同。歌曲主角原先是一個衣服沒脫,坐在浴缸裡,身體還出血的少女,音樂記者提姆·福特曼稱,這與美國低保真(Lo-fi)詞曲作家比爾·卡拉漢(藝名Smog)作品中反覆出現的血液/月經主題相呼應[4]。隨著樂團的不懈創作,歌曲的氛圍亦愈趨黑暗,「情緒幽閉恐懼和對人際關係的不滿逐漸升級為極度的絕望」[4]。
歌曲早期版本的試聽帶在2019年合輯《MiniDiscs (Hacked)》中首次曝光,其中收錄兩個版本,前一版本有電台司令1995年專輯 《善變》中敘事曲的風格(如〈孤單〉與〈假塑膠樹〉)[7],後一個版本被音樂媒體描述為一首「好不華麗的搖籃曲」(grandiloquent lullaby)。在敘事曲版本中,吉他尾奏明顯更長,彈奏也更為豐富[8]。
Remove ads
歌詞文本
根據約克表示,歌詞主角竭力讓自己振作起來,但沒有辦法[9]。約克本人將歌曲描述為一首「法掉了的童謠」(fucked-up nursery rhyme),根植於他自己「對塑膠瓶和塑膠盒去向的病態痴迷……所有這些垃圾——我們生活的殘骸——都被埋在某個地方。它不會腐爛,只是留在地下 <…> 這就是我對很多東西的處理方式 - 我把它們藏在看不見的地方」[10]。
評論者發現〈No Surprises〉的主題涉及自殺[11]以及對現代社會與政治秩序的不滿[12]。有些歌詞包含鄉村或郊區住宅區居民的生活圖景[13][14]。有人認為,電台司令的作品主題並不涉及自殺,而是以模仿作為一種折衷措施。《事實》(Fact)雜誌的編輯為此文本確定了幾個含義:「關於一氧化碳中毒危險的警示故事」或是「關於自殺和離開這破敗不堪的星球的隱喻」[15]。這類話題引發人們懷疑湯姆·約克患有憂鬱症的猜測。約克多次否認這些猜測,透露自己「喜怒無常、臉皮薄、悲觀且容易擔憂」[16]。《Vox》雜誌的山姆·斯提爾(Sam Steele)稱,「即使這首歌涉及自殺,歐布萊恩的吉他聽起來也像是治癒痛苦靈魂的一劑良藥,而曲子就像一個悲欣交加的孩子的祈禱[11]。
歌曲首句歌詞被視為歌曲的主要隱喻:「A heart that’s full up like a landfill」(一顆心充滿了像垃圾掩埋場的東西),在前半部分可能給聽者老套和浪漫的感受,但這一感覺馬上被打斷[17]。歌詞的主角對自己無聊且重複的日常生活感到不滿:「A job that slowly kills you / Bruises that won’t heal」(一個慢慢逼殺你的工作/許多不會癒合的傷口)。他隨後透露出他抑鬱和自殺的傾向,正如「I’ll take a quiet life / A handshake of carbon monoxide」(我會安靜地活著/向一氧化碳把手致意)所表示[18][19][20]。「Such a pretty house, / such a pretty garden」(多麼美麗的房子/多麼漂亮的花園)一句可以被解讀為主角的財富「最終不足以維持生活」[21]。約克最初對於專輯標題的設想便與「擁有一棟房子的夢想與隨之而來的危險」相關[22]。
約克雖然對這種生活方式無法接受,但他並未責怪這個角色,而是將矛頭對準體制[1]。他筆下的角色是體制的受害者,正如歌詞說道:「Bring down the government / They don't, they don't speak for us」(推翻政府吧/他們不,他們不幫我們說話)。從2003年左右開始,這段歌詞便在音樂會現場獲得不成比例的關注,特別是在2003年的美國——喬治·沃克·布什擔任總統期間,台下觀眾顯得特別熱情。福特曼寫道,約克「專注於平凡的家庭生活,似乎在狡猾地挖苦那些打高爾夫球和閱讀《每日郵報》的無聊資產階級。」[22]
Remove ads
音樂記者埃弗里特·特魯稱歌曲尤其與一些底層平民產生共鳴,他們雖然不想再沒日沒夜的工作,但不知有什麼方法改變[23]。提姆·福特曼認為,約克所描述的人物只是一個住在普通郊區、開著普通掀背車的「普通中年男子」[17]。音樂評論家巴尼·霍斯金斯表示,歌曲傳達出人生就要勇敢去闖的意旨,勇敢面對生命中的驚慌與驚喜,否則生命就沒有意義。大衛·斯塔布斯則認為這首歌的歌詞是關於「離開自己的幻想,離開這個讓你怎樣都看不順眼的世界」,並將其與奧茲·奧斯朋1981年單曲〈Suicide Solution〉類比,後者因涉嫌鼓勵青少年自殺而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惹起爭議[17]。約瑟夫·泰特(Joseph Tate)認為約克(或他筆下的人物)是存在心理問題的,因為他們看不見自己的美。亞歷克斯‧奧格指約克的文本「反童謠」[16]。
福特曼將歌詞主角與1993年喬伊·舒馬克電影《城市英雄》中麥可·道格拉斯扮演的角色進行比較。戴夫·湯普森將歌曲主題與超脫樂團主唱科特·柯本的死連繫起來,柯本是油漬搖滾(Grunge)偶像之一,他的命運對早年的湯姆·約克來說是一個「警告」[17][24]。
Remove ads
音樂與靈感

〈No Surprises〉以F大調寫成[26]。歌曲正如其標題暗示的一般單調,同〈Let Down〉一樣,兩者均是沒有半音階或偏離主調的大調歌曲。樂曲中唯一使用半音的是全音階中降低的第六個音級(下中音),它首先出現在開頭的反覆樂句中,展示了歌曲的主要伴奏音型[27]。前奏中與樂曲主題相似的和弦進程是主音與小調下屬音(或半減上主音,全音階的第二個音級)的交替[28]。儘管沒有其他大的干擾或複雜的事件發生,但輔助性半音的運用將歌曲與專輯中的類似曲目聯繫起來[29]。主旋律由原聲吉他、電吉他以及人聲和聲組成。隨著樂曲發展,鐘琴也加入了演奏[30]。
接受《選擇》雜誌採訪時,湯姆·約克表示〈No Surprises〉「稚氣的吉他聲為整張專輯奠定了基調。」[31]根據科林·格林伍德的說法,〈No Surprises〉是一首適合在體育場唱奏的歌曲。這個想法是先用〈Climbing Up the Walls〉來「嚇唬」每個人,然後用一首帶有搖籃曲副歌的流行歌曲來安慰他們。湯姆希望這首歌能讓聽眾感受到一些「乾淨、安全且充滿希望」的東西,就像「新的雙層玻璃窗」[32]。約克表示,樂團想要讓他們聽起來好像集體服用硝西泮(一種安眠藥)一樣[33]。
電臺司令旨在營造一種類似海灘男孩1966年專輯《寵物之聲》的氛圍(開頭吉他的靈感來源於歌曲〈Wouldn't It Be Nice〉)[16][31]。他們試圖重現馬文·蓋的靈魂樂或路易·阿姆斯壯〈What a Wonderful World〉的氛圍和意境[32],作品部分也呼應Sparklehorse樂團1995年專輯《Vivadixiesubmarinetransmissionplot》中的〈Sad And Beautiful World〉。在分析《OK電腦》的同名書籍中,戴‧格里菲斯將此歌與史密斯樂團的〈Girlfriend In A Coma〉連繫起來,這是另一首將苦澀歌詞融入優美旋律的作品[16]。
Remove ads
錄製
《OK電腦》的錄製工作於1996年在英格蘭牛津郡迪德科特的罐頭掌聲(Canned Applause)展開,錄音會錄唱的第一首歌便是〈No Surprises〉[4]。現在專輯中的版本是他們的首次錄音[34],樂團另外錄製了五到十五個版本[35],但始終認為無法超越第一個版本[34][36][37]。根據約克的說法,接下來的嘗試「只是第一個版本的翻唱,所以我們放棄並回到了(原來的版本)」[38]。
由於樂團所企求的節奏慢到令他們無法好好地彈奏樂器,製作人奈傑爾·古德里奇想出了一個特殊辦法,即讓樂手以正常速度演奏下去,他再使用電腦調慢音樂,約克就能聽著音樂回放進行錄唱,總體來說這創造出一種「輕柔飄渺且讓人難忘」的聽覺體驗[34]。
發行
這首歌作為電台司令第三張錄音室專輯《OK電腦》的第十首曲目,於1997年6月16日隨專輯發行[39]。1998年1月12日,歌曲作為《OK電腦》第四首也是最後一首單曲發行[40],不久便躍登英國單曲排行榜,排名第四[41]。根據福特曼的說法,這是由於「冬天的憂鬱」所致,正是英國聽眾的情緒使這首歌成為1998年初發行的合適選擇[16]。

單曲的封面包含一棟房子和一輛汽車的圖畫,標題為《Such a pretty house》(多麼美麗的房子),由英國藝術家兼設計師史丹利·唐伍德與湯姆於1996年或1997年創作。唐伍德如此描述這張圖片:「這張照片顯示了一棟漂亮的房子,還有一輛好車。但非常悲傷的是,我想沒有人在家裡面」[42]。
1997年12月,電台司令在日本發行迷你專輯 《No Surprises / Running From Demons》[43] ,以宣傳樂團即將進行的日本巡演。2008年,該曲目收錄在電台司令精選輯《電台司令:精選》中[44]。該作品的其他版本(〈No Surprises Please〉的現場表演、試音、排練和錄音室演示片段)被收錄在《OK電腦》20週年紀念再版《OKNOTOK 1997 2017》(2017年)[45]及合輯《MiniDiscs (Hacked)》(2019年)[8]。
現場演出
1995年12月4日,電台司令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帕拉迪索音樂廳舉行的音樂會上表演〈No Surprises Please〉。在1996年7月7日比利時搖滾韋希特音樂節,和8月26日美國賓州好時公園體育館舉行的音樂會上,這首歌被以「我們的新歌」的名義介紹給觀眾[42]。
1997年5月31日,樂團在音樂節目《裘斯·霍蘭德後來秀》上表演了〈No Surprises〉、〈Paranoid Android〉與〈Airbag〉[46]。這首歌在1997年和2003年的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兩度演出[47][48],並在1997年7月4日法國歐洲搖滾音樂節[49],和9月3日英國倫敦阿斯托利亞音樂廳中也有演出[50]。電台司令於2003年7月3日巴黎不插電演出中帶來這首歌的原聲版本。
除了肢解樹王的巡演(2010—2012年)以外,樂團在所有巡演都表演了〈No Surprises〉,包括OK電腦(1998年)、一號複製人(2000年)[51]、失憶(2001年)[52]、伊比利半島之旅(2002年)、鵲賊篇(2003—2004年)、在彩虹中(2006年、2008—2009年)和月形池(2016—2017年)[42]。
Remove ads
音樂錄影帶
歌曲的音樂錄影帶(MV)以長鏡頭拍攝,畫面僅包含湯姆·約克的特寫鏡頭,當中他戴著魚缸狀的太空人頭盔,裏頭漸漸被灌滿了水。歌詞逐行的映照在頭盔上,向上滾動。在第一節副歌後,頭盔裡的水約到半滿。約克仰起頭來,試圖繼續唱歌。頭盔完全被水填滿之後,約克有將近一分鐘維持不動,直到水面下降,他才向上深吸一口氣,並張口唱歌[41]。

音樂錄影帶由格蘭特·吉於1997年11月28日拍攝。電台司令及唱片公司帕洛風原先計畫為《OK電腦》中的每一首歌曲都拍攝音樂錄影帶。格蘭特·吉提出〈No Surprises〉和〈Fitter Happier〉的MV概念給公司參考,但前者被拒絕。而他後來表示,該概念只是「一些閃閃發亮、為音樂盒設計、基於表演的廢話」。由於資金短缺,帕洛風決定只為單曲拍攝錄影帶,他的〈Fitter Happier〉因此也被捨棄[53]。湯姆·約克在《Triple J》訪談中透露原始概念包含他走在街上時周圍的一切都爆炸的場面,以及他從飛機廁所拋飛出去的情節,就像從彈射座椅上彈出一樣[54]。
六個月後,導演跟著電台司令拍攝樂團的紀錄片《Meeting People Is Easy》,此時唱片公司表示需要製作〈No Surprises〉的音樂錄影帶,並且不想要導演第一輪提交的任何想法,要求他提出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格蘭特·吉一邊聽這首曲子,一邊研究著1968年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太空人角色戴夫·鮑曼的照片,想知道他是否可以製作一部MV,鏡頭特寫戴頭盔的男人。格蘭特·吉也受到童年記憶中哈利·胡迪尼水中脫逃術表演,以及科幻電視連續劇《星際戰爭》中頭盔裝滿液體的的外星人角色啟發。在思考其中一句歌詞「A job that slowly kills you」(慢慢將你逼殺的工作)中,他確定MV要由真人上陣來傳達「生死關頭」的感覺[53]。
音樂錄影帶的預算為80,000英鎊,這使劇組得以聘請特效公司訂作一頂由有機玻璃製成的頭盔,它可以緩慢地泵入水流,並讓約克在緊急情況下釋放所有的水。為了減少約克屏住呼吸的時間,製作人菲爾·巴恩斯建議加速歌曲部分片段,並將攝影機速度從每秒25幀改為50幀,完事後再減慢歌曲和影片幀率,以保持聲音與畫面同步。儘管約克證明他可以在無壓力的情況下屏住呼吸一分鐘以上,但在拍攝條件下,他很難在排乾水之前屏住呼吸十秒鐘以上。據導演表示,「這一天變成了一場恐怖秀…[這是]持續的折磨」[53]。約克也稱拍攝的過程「很可怕」[54]。拍攝的鏡頭包含在電影《Meeting People Is Easy》中。經過一次次NG的拍攝,約克顯得越來越沮喪。長時間的泡水令他喘不過氣、不住咳嗽,搞不清楚臉上是水還是淚[55][56]。在助理導演、體育教練巴瑞·沃瑟曼指導下,約克最終得以完成拍攝,距離當天的拍攝結束還剩五分鐘。那天總共拍出約八分鐘長的影片。影片之後又製作了另一個版本,但效果不如原版。1999年,音樂錄影帶獲得第19屆全英音樂獎年度英國錄影帶提名[3]。
Remove ads
反響
喬納森·黑爾(Jonathan Hale)在他的《Radiohead: From a Great Height》一書中指出,這首曲子「具有一種簡單性,表明電台司令有能力用直截了當的歌詞創作一首簡單的歌曲,並將其無縫地融入像《OK電腦》那般複雜的專輯中。」[5]音樂家和作家比爾·賈諾維茲(Bill Janovitz)在音樂指南網站AllMusic將其與大衛·鮑伊的憂鬱作品進行比較,例如〈Life on Mars?〉。他認為歌曲結構安排恰當,曲調精緻而樸素,而正是這少即是多的策略有益於歌曲和專輯的整體,也提供聽眾一個喘息的時間。在他看來,「破碎而孤獨的男人」的形象讓人想起披頭四的〈Eleanor Rigby〉中的歌詞「all the lonely people」(所有孤獨的人)和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的著名詩作《J·阿爾弗雷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30]。《金融時報》的大衛·查爾(David Cheal)稱歌曲作為《OK電腦》中的拔尖之作,雖是於一個相對平靜和日益繁榮的年代寫成的,但它的歌詞卻傳達了一種深深的不安感[57]。
2011年10月,《新音樂快遞》雜誌將〈No Surprises〉評為過去15年(1996-2011年)最佳150首歌曲中的第107位[58]。它在許多電台司令的最佳歌曲名單中受到高度重視和認可,包括《衛報》[59]、《Vulture》[19]、PopMatters[60]、前音後果[61]、Far Out[62]、The Ringer[20] [63]和《美國詞曲作家》[64]。
2022年4月,社交網路TikTok上暱稱@esqifrenchfries的創作者發現一個門鈴,其旋律與〈No Surprises〉幾無二致,他因此將二者拼接並製成短片。這段音效在TikTok颳起一陣潮流,用戶會分享關於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轉折,音效則在轉折出現時播放。隨著時間的推移,已有超過15萬部影片使用此音效,並引起電台司令的注意。樂團官方帳戶也發布使用該音效的影片回應潮流[65]。
媒體使用與翻唱
〈No Surprises〉出現在電視連續劇《怪醫豪斯》分集〈破碎〉[66]、電視連續劇《土耳其語初學者》(Türkisch für Anfänger)[67]、電視連續劇《羅伊爾一家》[68]、電影《我們曾是炸彈客》[69]、《西班牙公寓》[70]、《他們結婚了還有很多孩子》[71]、《飆速青春》[72]、卡通電影《搖滾藏獒》[73],以及電影《紐約我愛你》中[74]。2016年HBO電視連續劇《西方極樂園》也使用了該歌曲的鋼琴版本[75]。
這首歌被許多不同表演者翻唱和錄製,包括盧卡·布魯姆(Luka Bloom)[76]、瑪利亞(Malia)[77]、布萊克·摩根(Blake Morgan)[78]、亞倫·赫爾曼(Yaron Herman)[79]、Paige[80]、彼得·約伯克(Peter Jöback)[81]、Motorama[82]、路易斯·杜拉(Louis Durra)[83]、史坦尼斯瓦夫·索伊卡(Stanisław Sojka)[84]、史考特·馬修(Scott Matthew)[85]、瑪莉莎·納德勒(Marissa Nadler)、Northern State[86]、麥可·基瓦努卡(Michael Kiwanuka)[57]、Postmodern Jukebox[87]與Mt. Joy[88]。雷鬼音樂團體Easy Star All-Stars於2006年翻唱了這首歌,收錄在他們的《OK電腦》致敬專輯《Radiodread》中[57]。美國創作歌手阿曼達·帕爾默在他的電台司令翻唱專輯中以烏克麗麗翻唱這首歌[89]。另類鋼琴家和反民謠音樂家蕾吉娜·史派克特在2010年4月27日發行了慈善單曲〈No Surprises〉,其所有收益均捐獻給無國界醫生緊急救濟基金[90]。賈奈兒·夢內的旺達樂園藝術協會成員羅曼·吉安·亞瑟(Roman GianArthur)於2015年秋季發行了《OK Lady》 ,這是一張R&B混搭迷你專輯,她在其中翻唱電台司令的作品,包括〈No Surprises〉(夢內客串)[91]。
曲目表
榜單成績
銷量認證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