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PSR B1620-26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PSR B1620-26
Remove ads

PSR B1620−26是位於天蠍座球狀星團M4內的聯星系統,距離3,800秒差距[2][3][4]。這個系統由一顆脈衝星( PSR B1620−26 A)和一顆白矮星( WD B1620−26PSR B1620−26 B)組成。截至2000年,該系統還被證實有一顆系外行星圍繞著這兩顆恆星運行。

事实速览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特性 ...
Remove ads

歷史

聯星系統(三合星包括被稱為行星的同伴)就在球狀星團核心之旁。根據估計,這個星團的年齡約為122億年[5]。因此,這也是兩顆恆星和行星誕生年齡的估計。

對於這個不尋常的恆星系統命名規則有一個小小的爭議。一方認為命名聯星的A/B約定具有優先權,因此脈衝星命名為PSR B1620−26 A,白矮星伴星為PSR B1620−26 B,行星為PSR B1620-26b。另一方認為PSR只適用於脈衝星的恆星,而不適用於伴星的白矮星。因此,白矮星應該用WD的慣例命名,即脈衝星是"PSR B1620−26",白矮星是"WD J1623−266",行星是"PSR B1620−26 b"。早期的文章使用第一種命名法則,但是星表都使用第二種命名法[1][6]。最近的提議[7]提供類似的命名法,以PSR B1620−26 (AB)b命名行星,括弧中的大寫字母AB識別這是聯星系統的兩顆恆星,後面小寫的b表示是繞行這兩顆恆星的系外行星。, 在實務上,細讀上下文可以清楚的表明,是指脈衝星、白矮星、行星,還是整個系統。

Remove ads

白矮星

白矮星的質量是0.34太陽質量;運行軌道對主星傾斜55°[8]

行星系統

Thumb
PSR B1620−26系統的演變。

PSR B1620−26 b最初是通過它的軌道對其所繞行恆星的軌道產生的都卜勒頻移 (在這種情況下,脈衝星的視脈動週期發生的變化。) 探測到的。

在1990年代初期,由Donald Backer領導的一組天文學家在研究他們所認為的脈衝星聯星時,確認需要第三個天體才能解釋他們所觀察到的都卜勒頻移。在幾年內,這顆行星對脈衝星和白矮星軌道的引力效應已竟被量測出來,從而估計出第三個天體的質量。但這個天體太小了,不可能是恆星。在1993年,Stephen Thorsett英語Stephen Thorsett和它的合作夥伴宣布第三個天體是行星的結論。

更多信息 成員 (依恆星距離), 質量 ...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