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SU-122-54自行反坦克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SU-122-54自行反坦克炮,是蘇聯於1948年開發的自行反坦克炮。冷戰時期,西方情報機構根據蘇聯叛逃者維克多·蘇沃洛夫提供的情報,曾將其錯誤地命名為IT-122自行反坦克炮(Истребитель танков,自行反坦克炮)[1][2]。它是蘇聯最後一款批量裝備的固定戰鬥室自行坦克炮。隨着蘇聯重心從火炮向反坦克導彈轉移,SU-122-54的量產計劃大為削減。從1955年~1956年,共生產約77輛[3]。
Remove ads
名稱
俄語名稱СУ-122-54,全稱Самоходно-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ая Установка -122-54。設計代號Объект 600,意為「第600次工程」。
開發經歷
二戰結束後,面對西方陣營裝備部署的M26潘興和百夫長等新一代裝甲車輛,以T-34坦克為底盤的SU-100自行反坦克炮逐漸力不從心。1946年,蘇聯部長會議決定停止生產SU-100[4],並委派鄂木斯克的174機器廠設計一款以新型T-54中型坦克為基礎的122毫米自行火炮,替代SU-100在自行火炮團中的地位。項目代號600工程,由174廠總設計師伊萬·布什涅夫負責。
600工程的設計頗具波折。主體設計圖紙原定1948年7月完成,由於負責主炮的第9兵工廠出現延誤而推遲五個月,至同年12月定型,1949年8月,蘇聯軍方委員會審查通過了174廠的設計。正當175廠準備生產原型車時,項目卻因作為主體的T-54中型坦克需要重新設計而暫停。1949年10月,整個項目被蘇聯部長會議轉交給位於下塔吉爾的183廠設計局,後者決定推翻原案、從頭設計。但在1950年5月,項目又被移回174廠,並於12月完成了第一輛原型車[5]。經過三年的改進,最終於1954年通過國家驗收,以SU-122-54的代號列裝蘇聯陸軍。
Remove ads
設計特點
SU-122-54是一款基於T-54中型坦克的全封閉戰鬥室自行反坦克炮,戰鬥室位於車體前部,駕駛室在右。乘員共五人:駕駛員、車長、炮手、第一裝填手(兼任裝彈機操作員)和第二裝填手(兼任高射機槍手)。為了抵消前置戰鬥室帶來的重心前傾問題,SU-122-54對負重輪位置進行了調整:第一、二對負重輪間距較小、而第三、四對負重輪間距較大,這讓它看起來有點像後來的T-62主戰坦克。不同的是,SU-122-54並沒有像T-62那樣拉長底盤,而是保留了T-54的車體長度[6]。
動力裝置為一台V-54 12缸液冷柴油引擎,輸出功率520馬力,搭配機械變速箱,共五個前進檔和一個倒退檔。最高時速為48千米/時,機動性和T-54基本相當。車體內部有四個油箱,外部翼子板上有兩個外掛油箱,共720升,可供400千米公路行程[5]。
主武器為一門48.7倍身徑D-49加農炮,和T-10A重型坦克上的D-25TA一樣,都是著名的D-25加農炮的現代化版本,帶有雙室砲口制退器、炮管抽煙器和半自動裝彈機。裝填時,兩名裝填手先後將彈頭和藥筒置於膛室和裝彈機的托盤上,按下按鈕,鏈式裝彈機將藥筒推入膛內。藉助半自動裝彈機,可以達到每分鐘4~5發的射速。火炮左右射界各8度,俯仰角-4~+16度。主要彈種為OF-471榴彈、BR-471、BR-471B和BR-471D穿甲彈。60年代初,為了應對M60巴頓和酋長式戰車的威脅[7],SU-122-54配發了BM-7脫殼穿甲彈和ZBK-4高爆反坦克彈。
副武器為兩挺KPVT重機槍,一挺同軸機槍,另一挺為高射機槍。全車共攜帶35發主炮彈藥、600發機槍彈藥、2支AK-47突擊步槍和20枚F-1手榴彈。
炮手使用一具Tsh-2-24瞄準鏡,具有3.5倍和7倍放大倍率。車長指揮塔上裝有一具TCD-09測距儀,具有4倍和10倍放大倍率,火炮和瞄準鏡皆無穩定裝置。車長發現目標後,可以根據測距儀顯示與目標的方位夾角,決定車體是否需要轉向[8]。間接射擊時,炮手使用S-71-24機械瞄準具獲取射擊諸元。除此之外,駕駛員艙蓋上有三具廣角潛望鏡,炮手和裝填手艙蓋上各有一具MK-4潛望鏡。炮手瞄準鏡和車長測距儀可以安裝紅外夜視儀,駕駛員潛望鏡也可以更換為TVN-1夜視儀。
1956年,174廠曾計劃為SU-122-54換裝新型122毫米M-62S反坦克炮(GRAU編號:2А17),並在新總設計師亞歷山大·蘇利納的領導下完成了一個木製模型,原計劃於1960年投產,但整個項目由於SU-122-54的停產而不了了之[5]。
Remove ads
全車由軋壓均質裝甲焊接而成,正面首上100毫米傾角50度,首下100毫米傾角50度,正面兩側100毫米傾角41度,炮盾100毫米;側面戰鬥室80毫米傾斜26度,側面車體80毫米垂直;後面戰鬥室30毫米傾斜21度,後面車體45毫米傾斜17度;車頂20毫米,底盤20毫米。車內有自動滅火器。
生產運用

蘇聯部長會議原定1954年開始批量生產SU-122-54,但由於D-49火炮的產能不足,推遲至1955年方才開始[9]。生產計劃涉及鄂木斯克、下塔吉爾、車里雅賓斯克等多地的工廠,預計至1959年共生產900輛[8]。然而在1950年代末,蘇聯軍備發生了重大改革。在赫魯曉夫的支持下,突擊砲和重型戰車的地位被無後座力炮、反坦克導彈以及主戰坦克所取代,SU-122-54變得毫無優勢。1956年9月,蘇聯部長會議決定次年起停止生產SU-122-54。根據交付的D-49火炮數量判斷,從1955年到1956年,SU-122-54共生產約77輛[10]。
蘇軍的SU-122-54自行反坦克炮裝備於摩托化步兵師中的摩步團,而非起初設想中的自行火炮團。每個團屬反坦克營裝備9輛SU-122-54[11]。由於數量較少,在十餘年的歲月中,SU-122-54的存在都不為西方所知。直到1967年代號「第聶伯河」的大規模軍事演習中,西方情報機構才第一次發現了SU-122-54,當時認為這是一款SU-100的現代化版本,並以年份編號為「SU-100 M1968」[12]。
1968年8月21日,作為鎮壓布拉格之春的「多瑙河行動」一部分,蘇聯陸軍第30近衛摩步師和第128近衛摩步師的SU-122-54自行反坦克炮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科希策州的小城羅日尼亞瓦,封鎖捷克南方的邊境;第24摩步師的SU-122-54參與了奪取捷克捷欣附近機場的行動[13];近衛第11集團軍從捷克波蘭國境線進攻普日布拉姆的行動中也使用了這款突擊炮[11]。
直到1978年,蘇聯軍官維克多·蘇沃洛夫叛逃至英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情報機構才了解到這款突擊炮的真實性能,將其命名為「IT-122」[1]。此時SU-122-54早已從蘇聯軍隊中撤裝,大部分改造為裝甲工程車,活躍於阿富汗戰爭、黎巴嫩戰爭、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甚至烏克蘭內戰中[14]。有些SU-122-54則被用來拍攝電影,充當德國的三號突擊砲。
Remove ads
衍生型號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