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sp混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sp雜化(英語:sp hybridization)是指一個原子同一電子層內由一個ns軌道和一個np軌道發生雜化的過程。sp雜化是最簡單的雜化形式。原子發生sp雜化後,上述ns軌道和一個np軌道便會轉化成為兩個等價的原子軌道,稱為「sp雜化軌道」。兩個sp雜化軌道的對稱軸夾角為180°,在同一條直線上,故sp雜化也稱為「直線型雜化」。[1]
sp雜化一般發生在分子形成過程中。雜化發生前,原子最外層s軌道中的一個電子被激發至p軌道,使將要發生雜化的原子進入激發態;之後,該層的s軌道與三個p軌道中的任意一個發生雜化。此過程中,能量相近的s軌道和p軌道發生疊加,不同類型的原子軌道重新分配能量。
以鈹原子為例,鈹原子在成鍵時一般採用sp雜化形式:處於基態的鈹原子(電子排布式為:1s22s2)的一個2s電子激發至一個空的2p軌道上,成為激發態(電子排布式為:1s22s12p1)。然後,一個2s軌道再和上述填充了一個電子的2p軌道進行sp雜化,形成兩個sp雜化軌道。[2]該過程中鈹原子的原子軌道排布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
在有機化學中,碳原子與其他原子以三鍵連接時(如炔烴中的碳碳三鍵、腈中的碳氮三鍵),碳原子均採用sp雜化形式。因為sp雜化產生的鍵角DCCC為180°,在分子中形成了直線型的區域,使炔烴分子能排列得更加整齊、緊密,這是炔烴熔點較烯烴、烷烴高的原因之一。[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