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TBM北宜1號

臺灣最早使用的全斷面隧道鑽掘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TBM北宜1號map
Remove ads

24.838157°N 121.789757°E / 24.838157; 121.789757

事实速览 TBM北宜1號, 位置 ...

TBM北宜1號,為臺灣最早使用的全斷面隧道鑽掘機(TBM),1992年作為挖掘雪山隧道導坑之用,1996年受困直到1999年再度啟動,2003年達成貫通目標,為3台雪山隧道TBM唯一尚存者,今置於宜蘭縣頭城鎮二城里國道5號高架橋下方作為紀念。

規格

Thumb
TBM北宜1號切削頭

TBM北宜1號為美國Robbins公司製[期 1][報 1],雙盾身型[期 1],全長188.33公尺[報 2],總重逾720噸[期 1],直徑4.819公尺[報 2],裝設34具削刀[報 3]、72座驅動馬達[報 4]。前盾47.58公尺、主機長10.833公尺、撐腳盾47.39公尺、盾尾外徑47.2公尺[報 1]。撐腳盾周圍共佈置16孔80mm∮之導孔,可作為鑽探兼具灌漿之用[期 2]

歷史

首次使用

Thumb
TBM北宜1號主機

TBM北宜1號是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國工局)透過中央信託局採購[報 5],造價新台幣3.2億元[報 2],規格為榮民工程公司(榮工處)所開[報 6]。購買目的是國工局爲讓承包雪山隧道的榮工處在法商SOGEA公司操作期間學習工法,以利後來操作另外2台大型TBM以挖掘主坑[報 6]。合約規定TBM必須由參與過英法海底隧道的技術人員操作[報 7]。這些外國技師分三班,並配合後方一組人員安裝環片等工作,每人月薪新台幣60到70萬元[報 8]。據榮工處員工張震華回憶,他當時有被選派到美國接受TBM受訓2個月,但廠商有所保留,沒學到操作和維修[報 9]。原先國工局計畫是合約須規定實施混合編組,以確實讓此種開採技術在臺灣順利施行甚至生根[報 10]

1992年12月1日,TBM北宜1號在雪山隧道導坑啟用[報 11][報 12]。TBM須從頭城鎮的導坑東口進入開挖,是因隧道設計西高東低,碎石沿下坡送出坑道可省油料損耗,及廢水從東口流出而不污染西端的翡翠水庫集水區[報 11]。依照原先計畫,導坑東口1000公尺及西口150公尺採用傳統鉆炸法施工,僅有中間11.8公里以TBM開挖[報 13]。西口150公尺的用途是作為TBM貫穿後拆卸機器[期 2][報 14]。配合導坑TBM所用的環片是有鋼筋支架的預鑄混凝土,長4.8公尺、寬1.5公尺、厚20公分,重約6公噸,由6片環片組成圓筒狀作為隧道支撐,每平方公分可承受352公斤的壓力[報 15]

Thumb
TBM北宜1號環片組裝機

雪山隧道是當時臺灣隧道中地質變異性最大的,而北二高福德、木柵等隧道只遇到2種不同地質[報 16]。隧道自東朝西依序經過乾溝層、金盈斷層、四稜砂岩層(上新、巴陵、石牌斷層)、乾溝層、大桶山層、粗窟層、石槽斷層、媽崗層、粗窟層[期 1][期 2][報 11]。TBM北宜1號先穿過破碎的乾溝層地質期間,因硬頁岩岩屑會瞬間掉落,發生5次抽坍[期 2]。抽坍原因之一是施工人員沒有及時對岩壁頂上環片立即再回填石頭,以撐緊環片與壁身[報 6]。1993年除夕夜發生第1次受困,以92天救出[報 17]。但乾溝層因儲水性不佳,地下水量少,這幾次受困時間相較第9、10次短[報 18]。6、7次則進入金盈斷層[期 2]

更多信息 次序, 年份 ...

多次抽坍

Thumb
TBM北宜1號碴料輸送帶與前進探查孔鑽機

上新斷層到石牌斷層之間,除四稜砂岩層本身就具有較好的儲水性,因距離地表深度愈來愈大,產生強大的地下水壓[報 18]。當地再因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底下,地層不會擠壓,反而會伸張而使裂隙張開,更易蓄水[報 19]

1995年2月18日,TBM北宜1號前進990公尺,發生第9次抽坍[報 13]。受限於臺灣之前沒有TBM的經驗,TBM北宜1號進口時,機頭原未附可預鑽20到30公尺深的取心鑽機,導致難以知道前面地質[報 6]。雖先後裝設Longyear LM-22、Atlas Copco 1238、Diamec 262鑽機,但撐腳盾的偏角6°太小,經常卡鑽,故此臺TBM始終無法作有效的取心鑽探、灌漿處理[期 2]。國工局三區處工程師黃鳳岡對此TBM的感想是「感覺就好像看著一個不成材的孩子」[報 17]。當天,湧水從TBM機頭湧入,連同與細渣料瞬間灌入伸縮盾區,淹沒3部主驅動馬達[報 9]。此次造成地下水位高程由360公尺降低至約345公尺,直到該年9月導坑灌漿止水施工完畢,地下水位才緩慢恢復[報 11]。合約規定出水量大於每秒35公升時立即停工,以策安全[報 20]

為拯救被埋的北宜1號,榮工處職員張震華、沈榮福等技師研討後,決定從北宜1號旁邊挖掘6個坑道[報 9]。10月29日,TBM北宜1號除去機頭土方及岩塊,測試後依然可運作[報 14]。12月5日恢復運作,至15日之間再挺進30公尺[報 20][報 13]。12月20日,交通部長劉兆玄、立委陳定南視察雪山隧道導坑時,導坑完成1542公尺[報 13]

Remove ads

長期受困

Thumb
TBM北宜1號出碴台車軌道

1996年2月5日,TBM北宜1號前進至1602公尺處,在巴陵斷層發生第10次抽坍,每秒湧水量高達140公升,大量砂土隨水沖擊,機身再度受困[報 21]。為預防地下水,施工單位在TBM鑽掘前會先以鑽探機先鑽30公尺,以3點取樣來掌握作業環境,但因面積小就沒打到水脈的可能[報 22]。5月2日,民眾向監委李伸一陳情,指責國工局無法完全掌沿線地質情況,執意購買TBM,造成特定廠商得利,工程卻嚴重延誤,希望監院加以調查了解當中是否有官商勾結[報 23]。4日,面對立院羅福助陳清寶林建榮楊吉雄等人到工地關切,國工局局長鄭文隆解釋,本局率先採用TBM是前後16次邀請國內外工程專家聯合會診結果,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只是當初2月的湧水無法事前查到[報 24]。7月17日,國工局局長鄭文隆表示榮工處可能暫時放棄TBM,改以傳統方法挖隧道[報 25]。導坑改自2號豎井下方300公尺處,往西方向以人工鑽炸法施工[報 26]

原先評估雪山隧道採用TBM施工,若地質條件適當,且有熟練的操作手,應可在4年內貫通[報 27]。1997年1月29日,針對TBM北宜1號已近1年猶未脫困,榮工處處長曾元一說,導坑的出水量遠超出規範規定極限每秒35公升的3至4倍,且自1995年2月以來出水量毫無減少跡象,需使用價格超出合約規定數10倍的速凝劑,同時花費脫困TBM及地質處理的龐大費用,連保險公司也都已拒絕給予承保[報 28]。2月22日,顧問群建議暫以傳統的鑽炸法繞行,以搶救TBM[報 29]。3月30日,國道新建工程局局長鄭文隆宣布,榮工處將開挖240公尺長的繞行順道,因其中50公尺需經過大量湧水的地質,工程需再增新台幣4億8300萬元[報 30]。施工單位並且在導坑旁另外開挖地質研究坑,施工同時進行研究地質鑽探,以免施工中途再度發生大量水含層而重蹈覆轍[報 31]。1998年3月5日,導坑啟用日本引進的水平長距離鑽機,以偵查高壓水層[報 32]

Remove ads

掘出機體

Thumb
TBM北宜1號鑽機油動力單元

自1997年12月16日主坑嚴重崩塌後,3部TBM全都深陷坑內,評估至少要再上20個月的工期脫困[報 33]。地方還傳言TBM開挖弄傷在雪山山脈修練的母龍,才會引發大量湧水,破解之道就是需要2位生肖屬龍、1位屬虎的地方人士到隧道口祭拜請出龍群才可[報 34]

1999年1月7日,交通部政務次長陳世圯評估TBM在泥渣中受困多時,即使泥渣清除乾淨、花費鉅資修理,可能也修不好[報 35]。3月23日,屬虎的立委盧逸峰在前縣議員吳文發的引介下去隧道口祭拜[報 34]。4月6日,施工單位宣布西行線TBM無法修復[報 36]。7月31日,TBM北宜1號終於挖出[報 37]。工程單位舉行祭拜儀式後,再度啟動[報 21]

通過砂岩

Thumb
TBM北宜1號集塵設備

廠商事前宣稱,即使困難地質,TBM北宜1號仍每月可掘進250到300公尺[期 2]。1999年8月9日至15日,此TBM僅推進10.8公尺[報 37]。在四稜砂岩層期間,TBM的削刀1小時就需更換[報 19]。施工單位委託三隆齒輪公司研發應付四菱砂岩的TBM刀具,以降低成本[報 38]

至2000年3月19日,導坑累計開挖2463.5公尺[報 39]。3月31日,2483.4公尺[報 40]。10月13日,總統陳水扁至導坑觀看運作,並建議坪林隧道應改名「雪山隧道」[報 41]

2001年8月25日,因湧水量增,TBM北宜1號停機,鑽設排水孔等,至11月7日再次動工[期 2]

2002年8月24日清晨3點半,雪山隧道施工單位察覺TBM北宜1號突然不再劇烈震動、掘進變快,且後端輸送出來的岩石破片由灰白色轉灰黑色,代表通過四稜砂岩層,眾人歡聲雷動[報 42]。11月8日,因TBM之前在四稜砂岩磨損嚴重,停機更換組件80餘天[期 2]

Remove ads

達成任務

Thumb
TBM北宜1號支援系統末段

2003年1月27日,TBM北宜1號恢復開挖[報 43]。四稜砂岩層以西的乾溝層、大桶山層,盤岩相當良好,連灌漿都不必[期 2]。3月到5月時,掘進大幅加快,3月就達313公尺、4月360公尺、5月401公尺[報 44]。5月31日,距目標2號豎井下方已剩750.8公尺[報 45]

隧道需通過的倒吊子地區,為水質集中的向斜軸部[報 11]。6月8日,遇上15公尺寬的斷層剪裂帶[報 46]。此為土壤鬆軟的含泥夾層,發生落磐將TBM掩沒[報 47]。7月25日發生TBM首次死亡事故[報 48],榮工處人員黃教達遭夾擠身亡[報 49],當時平時負責巡查的他不知何故站在規定不能站人的TBM支援系統上[報 48]。9月18日復工[報 46]

2003年10月19日中午12點半,TBM北宜1號在2號豎井下方深約300公尺處達成貫穿任務,由陳水扁總統主持典禮[報 26]

Remove ads

保留紀念

Thumb
國5頭城段與台9線道交會TBM公園入口

作曲家顏名秀為紀念雪山隧道所寫的交響樂《鑿貫》,首段就各種鼓、銅管模擬TBM,最末以小提琴長音代表隧道開通當下的微光乍現,以木管由弱漸強表現隨洞增大不斷湧入的光線[報 50]。之後TBM北宜1號先拆解成6部分,以再重組[報 51]。東行線TBM僅剩大轉盤狀切削頭[報 51]

原先國工局的計畫是施工完畢後,TBM北宜1號可用在水力發電廠施工上[報 10]。2004年1月2日,宜蘭縣文化局長陳登欽表示,已向國工局爭取TBM北宜1號作工程文物,將選擇在宜蘭運動公園或北宜公路旁等適當地點設置與展出[報 52]。2006年6月12日,北宜高通車促進會財務長張漢儀建議將TBM放於頭城蘭陽博物館[報 53]。2007年6月上旬,該TBM暫放頭城鎮二城里國道5號頭城高架橋時,遭陳姓慣竊拆取零件與銅線[報 54]。2014年4月,宜蘭綠色博覽會期間,展示TBM北宜1號其中80公尺[報 55]。該年9月1日,再置放回國道5號高架橋下[報 56]

在藝術家黃銘哲領銜的「平安回家.十全十美」公共藝術展下,TBM北宜1號由建築家羅萬照在國道5號與台9線交會的高架橋下重新組裝TBM成公共藝術品《平安回家》[報 57]。2020年9月23日,交通部長林佳龍主持揭幕[報 3]。2024年11月5日,中華民國文化部公布第9屆公共藝術獎獲獎名單,包含《平安回家》的「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獲評審特別獎[報 58]

參考文獻

報紙
  1. 羅建旺. 貫穿雪山的鐵巨獸重現 百公尺長TBM組裝起來了. 聯合新聞網電子報. 2020-05-21 [2025-09-13] (中文(臺灣)).
  2. 嚴培曉、鄒品為. 國工局擬移石碇長期展示 北宜高TBM具紀念性宜蘭不外借. 中國時報. 2006-05-31 (中文(臺灣)).
  3. 戴永華. 雪隧TBM變公共藝術. 聯合報. 2020-09-24 (中文(臺灣)).
  4. 黃如萍. 導坑工程遇瓶頸 北宜高又卡住 游揆擔憂年底無法貫通 下週一將再度視察. 中國時報. 2003-03-01 (中文(臺灣)).
  5. 葛珮育. 推進鑽掘機 時間太早 北宜高工程 曾元一澄清. 聯合報. 1997-02-17 (中文(臺灣)).
  6. 林珍良﹑楊羽雯. 挖坪林隧道 榮工處「找了不稱頭的刀」. 聯合報. 1995-10-21 (中文(臺灣)).
  7. 卓亞雄. 《聯合筆記》雪山隧道功過簿. 聯合報. 2004-09-18 (中文(臺灣)).
  8. 陳木隆. 操作鑽掘機日進斗金,打通坪林隧道外國技師至少月薪六十萬. 中國時報. 2000-10-13 (中文(臺灣)).
  9. 廖洪勝. 雪山隧道 導坑貫通 三老兵滿心喜悅 歷經十三次災變 土法煉鋼修復TBM 連老美都不得不佩服. 聯合報. 2003-10-21 (中文(臺灣)).
  10. 洪揚才. 地底怪獸 要貫穿坪林隧道 北宜高速路 明年引進英法海底隧道類似的鑽掘機. 聯合晚報. 1990-12-07 (中文(臺灣)).
  11. 江協堂. 地質篇 (十四) 雪山隧道工程. 蘭博電子報. 2009-05 [2025-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4-14) (中文(臺灣)).
  12. 蔡振源. 《新聞集錦》加速開挖北宜坪林隧道 將用TBM. 聯合晚報. 1992-11-29 (中文(臺灣)).
  13. 陳如嬌. 劉兆玄視察北宜坪林隧道導坑工程. 中國時報. 1995-12-20 (中文(臺灣)).
  14. 林珍良、楊羽雯. 北宜高速路導坑一個月內再開挖 開挖坪林隧道西口趕進度 可能汙染翡翠水庫水源 環署提醒須重做環評. 聯合報. 1995-11-04 (中文(臺灣)).
  15. 鄒品為. 雪山隧道水泥環片 榮工處盼廢物利用. 中國時報. 2005-09-24 (中文(臺灣)).
  16. 陳民峰. 寫下6項台灣之最. 民生報. 2003-09-13 (中文(臺灣)).
  17. 曾鴻儒、郭顏慧. 雪隧英雄 15年辛酸熬成驕傲. 自由時報. 2006-06-16 [2025-09-13] (中文(臺灣)).
  18. 李景駿. 北宜高速公路、雪山山脈與水. 中國時報. 1997-02-24 (中文(臺灣)).
  19. 李名揚. 廿一世紀的交通建設 雪山隧道工程的回顧與展望 打通雪隧 水和硬岩最頭痛. 聯合報. 2006-11-21 (中文(臺灣)).
  20. 陳香蘭. 挖坪林隧道 又匍匐前進...30公尺 第9次'解困'恢復正常鑽掘 但每月應有300公尺進度 相關單位定期檢討地質處理. 聯合晚報. 1995-12-19 (中文(臺灣)).
  21. 陳木隆. 坪林隧道鑽探捲土重來 因斷層湧水抽坍工程停擺三年半 造價三億鑽掘機再度動起來. 中國時報. 1999-08-03 (中文(臺灣)).
  22. 卓亞雄. 大坍陷 追源頭三道保險同時失靈 罕見! 地質鑽探、開挖導坑及TBM取樣 一連串技術盲點 造成工程史上憾事. 聯合報. 1997-12-25 (中文(臺灣)).
  23. 劉添財. 監院將對北宜高速公路工程傳綁標調查. 中國時報. 1996-05-03 (中文(臺灣)).
  24. 郭評儀. 北宜高坪林隧道工程坎坷 立委踏勘探究竟導坑大量湧水阻礙施工工程能否如期完工 國工局不敢說. 中國時報. 1996-05-05 (中文(臺灣)).
  25. 彭慧明. 造價十億的TBM 四年業績只有一千五百多公尺 北宜高導坑榮工處建議改採傳統挖法. 聯合報. 1996-07-18 (中文(臺灣)).
  26. 廖洪勝、戴永華. 雪山隧道導坑 通了 歷經13次災變、98次塌坍、36次大湧水 總統見證最後一面岩盤鑽破. 聯合晚報. 2003-10-20 (中文(臺灣)).
  27. 張州男. 張州男談工程 雪山隧道十三秋. 經濟日報. 2006-10-03 (中文(臺灣)).
  28. 郭評儀. 北宜高坪林隧道導坑工程難善後 斷層出水量遠逾想像 榮工處盼有合理條件支持完工. 中國時報. 1997-01-30 (中文(臺灣)).
  29. 李景駿. 專家顧問團會診北宜高速公路坪林隧道. 中國時報. 1997-02-24 (中文(臺灣)).
  30. 林金正. 榮工處坪林隧道脫困 二百四十公尺耗費將近五億. 中國時報. 1997-04-01 (中文(臺灣)).
  31. 謝春波. 北宜高坪林隧道恢復導坑停擺年餘將以迂迴方式救出主掘機再施工. 中國時報. 1997-04-30 (中文(臺灣)).
  32. 陳木隆. 國內外專家會診坪林隧道工程. 中國時報. 1998-03-04 (中文(臺灣)).
  33. 羅如蘭. 專題報導:北宜高決策連環錯. 中國時報. 1998-01-21 (中文(臺灣)).
  34. 陳木隆. 北宜高坪林隧道口設案祭拜 施工不順嚴重落後順應民俗舉行法會 工程人員陪祭. 中國時報. 1999-03-24 (中文(臺灣)).
  35. 黃如萍. TBM快變成廢銅爛鐵 國工局請外師把脈. 中國時報. 1999-01-08 (中文(臺灣)).
  36. 陳木隆. 坪林隧道西行線TBM無修復價值. 中國時報. 1999-04-07 (中文(臺灣)).
  37. 楊基山. 北宜高坪林隧道又停擺 立委關切張川田指通車時程緊迫不容拖延 施工如有困難應先說明. 中國時報. 1999-08-29 (中文(臺灣)).
  38. 鄭志宏. 成功突破鑽岩機關鍵零件技術 三隆是雪山隧道開通幕後功臣. 工商時報. 2010-12-24 (中文(臺灣)).
  39. 章倩萍. 北宜高速路坪林隧道四月恢復TBM開挖. 聯合報. 2000-03-26 (中文(臺灣)).
  40. 陳木隆. 挖坪林隧道幫手報到 全斷面鑽掘機今將再度執勤如期通車有望. 中國時報. 2000-04-01 (中文(臺灣)).
  41. 陳木隆. 總統視察北宜高工程,認坪林隧道應改名「雪山隧道」國工局馬上辦. 中國時報. 2000-10-14 (中文(臺灣)).
  42. 陳民峰. 鑽通四稜砂岩 北宜高雪山隧道大突破 短短3.7公里特殊地質 既堅硬又破碎 花11年、追加37億元才揮別夢魘. 民生報. 2002-09-04 (中文(臺灣)).
  43. 黃如萍. 鑽掘機掛了 雪山隧道工程停擺 交通部長打氣 有信心於94年底通車. 中國時報. 2003-01-29 (中文(臺灣)).
  44. 嚴培曉. 雪山隧道導坑TBM 推新紀錄. 中國時報. 2003-07-05 (中文(臺灣)).
  45. 廖雅欣. 北宜高雪山隧道 導坑「西段」貫通 陳總統提保證 蘇花高速公路 今年一定動工. 聯合報. 2003-06-01 (中文(臺灣)).
  46. 鄒品為. 雪山隧道東段導坑 復工. 中國時報. 2003-09-19 (中文(臺灣)).
  47. 陳民峰. 北宜高雪山隧道導坑 明起鑽掘最後300米 耗時12年 月底可望貫通 工程團隊士氣大振 雪山隧道預計94年底通車. 民生報. 2003-09-13 (中文(臺灣)).
  48. 陳怡如. 四天內 工安死亡事故兩起 今年七月特別不平靜 不可能的事全兜在一起. 聯合報. 2003-09-14 (中文(臺灣)).
  49. 汪淑芬. 雪山隧道嚴酷考驗 十二名幕後英雄因公殉職. 大紀元時報. 2004-09-16 [2025-09-13] (中文(臺灣)).
  50. 何定照. 新秀顏名秀作曲 NSO周六首演 11月前進柏林 雪隧15年艱辛 譜成澎湃13分鐘. 聯合報. 2013-09-19 (中文(臺灣)).
  51. 陳民峰. TBM鑽掘機 北宜高要蓋公園紀念它 14年暗無天日奉獻 打通雪山隧道後功成身退 將重新組合展英姿. 民生報. 2005-05-03 (中文(臺灣)).
  52. 羅建旺. 雪山隧道鑽掘機 列為文物 宜蘭爭取全機保留 國工局點頭 拆解出坑後將重組. 聯合報. 2004-01-03 (中文(臺灣)).
  53. 羅建旺、戴永華. 留下宜蘭的TBM. 聯合報. 2006-06-13 (中文(臺灣)).
  54. 李忠一、潘立明. 隧道鑽掘機 機件遭竊. 中國時報. 2007-08-22 (中文(臺灣)).
  55. 廖雅欣. 雪隧TBM在綠博 將開雪隧同學會 從開工到通車整整15年 創下「雪隧奇蹟」 為感謝當年的無名英雄 宜縣發出「尋人啟事」號召工程人員歸隊. 聯合報. 2014-03-17 (中文(臺灣)).
  56. 林敬倫. 頭城公所辦會勘 高公局官員一問三不知. 自由時報. 2016-12-14 [2025-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5) (中文(臺灣)).
  57. 游阿品. 「平安回家.十全十美」展 闡釋最遠與最近距離. 人間福報. 2020-10-10 [2025-09-13] (中文(臺灣)).
  58. 劉昕翊. 公共藝術獎獲獎名單揭曉 北捷獲卓越獎. 青年日報. 2024-11-05 [2025-09-13] (中文(臺灣)).
期刊
  1. 張文城. 全斷面隧道鑽掘機(TBM)於破碎與湧水帶施工之探討 (PDF). 大地工程 (中華民國大地工程學會). 1996-07, (199) [2025-09-13] (中文(臺灣)).
  2. 曾大仁、林振基. 初步回顧雪山隧道規劃設計與施工 (PDF). 土木水利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2003-08, 30 (4) [2025-09-13] (中文(臺灣)).
Remove ads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