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225號潛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U-225號(德語:U 225)是納粹德國戰爭海軍建造的568艘VII-C型潛艇(或稱U艇)之一。它由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於1942年5月28日下水,至7月11日交付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艇曾執行過兩次巡邏作戰,共擊沉1艘、擊傷4艘同盟國或中立國商船,累積總噸位為29,945噸。1943年2月22日,U-225號在亞速爾群島以北的北大西洋遭英國輕型護衛艦石竹號以深水炸彈擊沉,艇內46名官兵全數陣亡。
Remove ads
設計
VII-C型是VII級潛艇的第三次、也是最有價值的改進型。它搭載了被稱為「S裝置」的新式主動聲吶系統,為了容納這種新設備,VII-C型的艇體尺寸有所增加,並重新設計了壓載水艙,在其兩側各增加了一個可提供儲備浮力的小型浮艙,有利於潛艇完成快速下潛。[1]U-225號的全長為67.10米,舷寬6.20米、並有4.74米的吃水深度,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別為769噸和871噸。該艇採用雙軸設計,具有兩副直徑為1.23米的三葉螺旋槳。在機械系統方面,VII-C型艇也得到了升級:通過艇上配備的燃油過濾系統,柴油機潤滑系統的使用受命得以延長,也為不同潤滑劑在艇上機械設備上混合使用留足了餘地。原先前型艇用於發射魚雷和主壓載艙吹除操作的電動空氣壓縮機則改為容克斯的柴動壓縮機,從而減小了對艇上電氣系統的依賴;此外,該型艇還裝配了更為現代化的電力轉換系統。[2]動力由兩台日耳曼尼亞生產的F46型六缸四衝程1,400匹公制馬力(1,000千瓦特)機械增壓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AEG提供的GU 460/8-276型375匹公制馬力(280千瓦特)雙作用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7.7節(32.8公里每小時),水下7.6節(14.1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航速續航8,500海里(15,70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80海里(150公里)而無需充電。[3]
武器裝備方面,U-225號裝備有五具內置式魚雷發射管——艇艏四具、艇艉一具。其艇艉的魚雷發射管設計在耐壓殼體內部、兩片舵之間,魚雷可以由此向外發射。在輪機艙甲板下方還配備了用於艇艉的魚雷裝填系統,耐壓殼體與甲板室之間一前一後還設計有外置魚雷貯存裝置,因此U-225號可攜帶14枚G7型魚雷。但不同於其它批次的C型艇,該艇不設水雷貯存及布設裝置。[4]此外,它還搭載有一門配備220發彈藥的88毫米35式速射炮以及一門配備1,195發彈藥20毫米30式高射炮作為甲板炮。其標準船員編制為4名軍官及40-56名水兵。[3]
Remove ads
歷史
1940年8月15日,海軍造艦局將U-225號的建造合同發包予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並自1941年9月3日開始鋪設龍骨,建造序列為655。經過不到九個月的建造,它於1942年5月28日下水,至6月20日在前U-4號艇長、海軍中尉沃爾夫岡·萊姆屈勒的指揮下交付使用。完成海試後,該艇加入駐基爾的第5潛艇區艦隊,先是在波羅的海進行戰備訓練,進而於1943年1月作為前線艇移駐德占法國布雷斯特的第1潛艇區艦隊,直至2月22日沉沒。[5][6]與當時大多數德國U艇一樣,它在瞭望塔上漆有專屬的艇徽:兩把交叉的劍,這是代表艇長入役年份的1937屆海軍學員紋章。[7]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U-225號曾執行過兩次巡邏和兩次狼群作戰,共擊沉1艘、擊傷4艘同盟國或中立國商船,累積總噸位為29,945噸。[8]
Remove ads
完成戰備訓練後,萊姆屈勒於1942年12月5日率領U-225號從基爾啟航執行首次巡邏。在穿越波羅的海並在馬爾維卡補充燃料後,該艇前往北大西洋東部海域游弋。然而,一場風暴迫使他們於12月8日返回馬爾維卡。次日重新出發後,U-225號於12月22日至31日加入「施皮茨」狼群,並取得五計戰功:[9]12月27日21:35,英國油輪蘇格蘭石楠號(Scottish Heather)首先被萊姆屈勒的一枚魚雷擊中右舷船橋前部,當時它剛為加拿大輕型護衛艦奇利瓦克號加油,落後ONS-154號護航隊約15海里(28公里)。這艘輕型護衛艦在襲擊前便發現了浮出水面的德國潛艇並開火。U-225號全速前進,在水面上的機動性上勝過奇利瓦克號,得以成功攻擊了油輪。輕型護衛艦迫使他們下潛並投擲深水炸彈,但並未對潛艇造成損傷。受損的蘇格蘭石楠號則依靠自身動力繼續駛向克萊德河,經過修復後重新投入使用。[10]
一天後,即12月28日22:02,萊姆屈勒又在亞速爾群島以北繼續向ONS-154護航隊發射魚雷,報稱有兩艘船沉沒,另外兩艘也可能沉沒。事實上,僅身處113號陣位的英國貨輪梅爾莫爾角號(Melmore Head)遭兩枚魚雷擊中並爆炸,而艉部魚雷擊中的另一艘英國貨輪魯昂城號(Ville de Rouen)則是隨後被友艇U-662號擊沉。[11][12]在23:53至23:56之間,U-225號再向同一護航隊發射了四枚單發魚雷。其中一枚魚雷擊中比利時液貨船弗朗基總統號(President Francqui)、兩枚擊中護航隊司令座船、英國武裝商船帝國沙克爾頓號(Empire Shackleton)。第四枚魚雷則於2分15秒後爆炸,萊姆屈勒認為擊中了另一艘船,但盟軍方面並未證實這一說法。脫離隊伍的弗朗基總統號延至次日由U-336號完成「致命一擊」,而帝國沙克爾頓號則最終被U-435號以火炮擊沉。[13][14]經過為期三十五天、水面4,627海里(8,569公里)和水下141海里(261公里)的航行,U-225號於1943年1月8日抵達布雷斯特。[5]
1943年2月2日,U-225號在萊姆屈勒的指揮下離開布雷斯特,前往北大西洋執行第二次巡邏,從此再未歸航。從2月11日至15日,它曾加入「騎士」狼群,但一無所獲。[15]至2月22日,該艇在亞速爾群島以北海域(48°37′N 30°35′W)遭英國輕型護衛艦石竹號以深水炸彈擊沉,艇內46名官兵全數陣亡。這是2008年3月由海軍歷史學家阿克塞爾·內斯特萊對此前兩版沉沒事件作出的修訂。在戰後的原始評估中,美國海岸警衛隊巡邏艇斯賓塞號於1943年2月21日在51°25′N 27°28′W處發動的攻擊被認為是導致U-225號沉沒的原因。但事實上它針對的是U-604號潛艇,且並未造成任何損害。而根據英國海軍歷史處外國資料科(FDS/NHB)於1987年5月發布的重新評估中,則認為U-225號是1943年2月15日在55°45′N 31°09′W處被一架隸屬英國皇家空軍第120中隊的B-24轟炸機以深水炸彈擊沉。惟此次襲擊實際擊沉了U-529號潛艇。[6][16]
Remove ads
襲擊歷史摘要
Remove ads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