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59號潛艇 (1916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陛下之59號潛艇(德語:SM U 59[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一艘潛艇或稱U艇。它由不來梅的威悉船廠承建,於1916年6月20日下水,至同年9月7日交付使用。U-59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的329艘德國潛艇之一,曾參加過大西洋潛艇戰。在其四次巡邏中,共擊沉14艘協約國或中立國商船,容積總噸為28050噸。1917年5月14日午夜左右,U-59號在犄角礁附近不慎撞上一枚德國水雷,裂成兩半後沉沒;共造成33名船員罹難,僅4人倖存。
Remove ads
設計
作為戰時動員型潛艇(Mobilmachungsplan)的組成部分,U-57至U-59號批次的技術參數與早前但澤帝國船廠生產的U-51至U-56號大致相同,但在長度和排水量上有所提高。[3]U-59號的全長為67米;舷寬6.32米,當中的耐壓殼體寬為4.05米;有3.79米的吃水深度。艇只的水上排水量為786噸,水下為954噸。[4]
艇只搭載有可在水上使用的兩台猛獅六缸四衝程柴油發動機,總功率為1,800匹公制馬力(1,324千瓦特);以及可在水下使用的西門子-舒克特雙電動發電機,總功率為1,200匹公制馬力(883千瓦特)。這些發動機用以驅動雙軸、每根軸各一個的直徑1.6米長螺旋槳,從而使艇只在水上的最高速度達14.7節(27.2公里每小時),在水下的最高航速為每小時8.4節(15.6公里每小時),均較前一批次有所下降。U-59號可以8節(1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上巡航10,500海里(19,400公里),或以5節(9.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下巡航55海里(102公里)。它的潛航深度為50米。[3]
U-59號裝備了四具直徑為50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其中艏、艉各兩具,並可攜帶合共八枚G6型魚雷。輔助武器為兩門88毫米30倍徑速射炮,其中一門於1916年至1917年間被替換為105毫米45倍徑速射炮。其標準船員編制為4名軍官和32名水兵。[3]
Remove ads
歷史
U-59號是由德意志帝國海軍於1914年10月6日向不來梅的威悉船廠訂購。它自1915年7月13日開始鋪設龍骨,1916年6月20日下水,至同年9月7日在首任暨唯一一任艇長、海軍上尉菲爾克斯的威廉男爵(Freiherr Wilhelm von Fircks)的指揮下正式交付使用,並被編入駐黑爾戈蘭島的第二潛艇區艦隊。[2]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U-59號在北海和北大西洋東部共進行過四次巡邏,並擊沉14艘協約國或中立國商船,容積總噸為28050噸,其中包括前德國的全帆裝船女水神號。[5]被U-59號擊沉的最大型船舶是容積總噸為9309噸的英國客輪加拿大人號(Canadian)。1917年4月5日,它正從波士頓前往利物浦的途中,在愛爾蘭法斯耐特島西北約47海里(87公里)處遭到襲擊,共造成1人罹難。[6]
1917年5月14日夜間,U-59號在三艘破障船的護航下進入北海。然而在暴風雨的天氣中,潛艇向北移動得比預期更遠。結果,它駛入了犄角礁。U-59號撞上了這片雷區的其中一枚水雷,遭受爆炸後沉沒。最初,其大部分船員看起來都可以獲救,但護航船隻也在黑暗中誤入了雷區。最終,潛艇內的37名船員中只有4人倖存。U-59號的沉沒地點大致位於55°33′N 7°13′E處。[7][8]
U-59號的殘骸於2002年由一支丹麥潛水探險隊發現。潛艇在33米深的水下斷成兩截。[9]其105毫米口徑的甲板炮被打撈上岸,如今在措斯明訥的聖格奧爾格擱淺博物館(Strandingmuseum St. Georg)內展出。[10]
Remove ads
襲擊歷史摘要
注釋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