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B-7號潛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陛下之UB-7號艇(德語:SM UB 7[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UB-I型近岸作戰潛艇或稱U艇的七號艇。它由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自1914年11月30日開始鋪設龍骨。其全長略大於28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127噸和142噸,艇載武器除兩具450毫米的艇艏魚雷發射管外,還有一挺安裝在甲板上的機槍。UB-7號本應是移交奧匈帝國海軍的兩艘UB-I型潛艇之一,以取代部署至達達尼爾海峽的兩艘奧匈潛艇。它在完工後被拆解成若干部分,於1915年3月通過鐵路運輸至普拉進行重新組裝。奧地利人在該艇於4月下水後便取消了協議,德意志帝國海軍遂於5月以UB-7號之名將其投入服役。
儘管入役時曾暫時被編入普拉區艦隊,但UB-7號在服役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作為君士坦丁堡區艦隊的一份子在黑海巡邏。1915年9月,該艇擊沉一艘容積總噸達6011噸的商船;10月又協助擊退了俄國對保加利亞的轟炸。保加利亞海軍曾考慮購入UB-7號,但它在交易完成之前便於1916年9月下旬失蹤,殘骸直至2010年才在瓦爾納附近海底被發現。據推斷,該艇是駛入了保加利亞布設的雷區而觸雷沉沒。艇內15名官兵全數遇難。
Remove ads
設計及建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隨着德意志帝國陸軍沿北海海岸快速推進,比利時佛蘭德沿岸的安特衛普、澤布呂赫和奧斯坦德等港口相繼落入德國人手中,這大大方便了德軍潛艇遣出英吉利海峽的作戰行動。然而,帝國海軍當時卻缺乏適合在佛蘭德周邊狹窄的淺海中行動的U艇。[10]為此,1914年8月中旬開始設計的「34號工程」催生出了UB-I型潛艇,[11]這是一種可以通過鐵路運輸發往作戰港口並能夠迅速組裝的小型近岸潛艇。[12]為滿足鐵路限界的要求,UB-I型的設計需要艇長在28米左右,排水量約125噸,並裝備兩具魚雷發射管。[10][註 2]UB-7號是由國家海軍辦公室作為首批八艘UB-I型潛艇(UB-1至UB-8號)的一部分,於1914年10月15日向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訂購,此時距離該艇型的設計啟動尚不足兩個月。[2]
UB-7號自1914年11月30日開始在日耳曼尼亞船廠鋪設龍骨。[4]竣工時,UB-7號的全長為28.10米,舷寬3.15米,有3.03米的吃水深度。它搭載有一台功率為45千瓦特(60匹軸馬力)的戴姆勒四缸四衝程柴油發動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一台89千瓦特(119匹軸馬力)的西門子-舒克特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10]兩者都與一副單螺旋槳軸相連,可分別提供最高6.47節(11.98公里每小時)的水面航速和最高5.51節(10.20公里每小時)的水下航速。在更勻速的狀態下,它可以連續在水面航行1,650海里(3,060公里)而無需加油,或連續在水下航行45海里(83公里)而無需充電。與同型的所有姊妹艇一樣,UB-7號的潛航深度為50米,可以在33秒內完全潛入水中。[3]
在武器裝備方面,UB-7號內置有兩具450毫米的艇艏魚雷發射管,[7][14]可裝載2枚C/03型魚雷,艦橋前部的甲板上則設有一挺可拆卸的8毫米機槍。其標準船員編制為1名軍官加13名水兵。[15][12]
1915年3月初,當UB-7號的建造接近完工時,恩維爾帕夏和其他奧斯曼帝國領袖對他們的德國和奧匈帝國盟友發出懇求,希望對方能派遣潛艇前往達達尼爾海峽,幫助攻擊正在重創土耳其陣地的英國和法國艦隊。[16]德國人慫恿奧匈帝國海軍派出兩艘同樣由日耳曼尼亞船廠建造的奧籍潛艇U-3和U-4號應戰,並承諾將以UB-7和UB-8號作為替代。[17]
在日耳曼尼亞船廠的建造完成後,UB-7和UB-8號都已準備好用於鐵路運輸。鐵運的過程包括將潛艇拆解成一個實質上的散裝套件。每艘艇被分成大約15塊,其中艇體分解為三部分裝在平板車上,艦橋、蓄電池和上層建築中的相關設備裝入另外五節車廂中。[12]3月15日,這兩艘艇已被運抵奧匈帝國的海軍基地普拉,儘管兩艘奧籍艇尚未完成整備。[18]在新成立的「普拉U艇特別指揮部」(U-Boot-Sonderkommandos Pola)主管、海軍上尉漢斯·亞當的監督下,德國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也陪同德國潛艇前往普拉。[18]通常情況下,UB-I型的組裝過程需時兩隻三周;[15]因此,UB-7號於4月的某個時候在普拉下水。[5]
Remove ads
服役歷史
在海試過程中,UB-7號出現了漏水情況,需要一些時間來修復。[18]在此期間,它登記使用奧匈帝國海軍的船號——U-7號,並指派了一名奧籍艇長。[18][19]其普拉的德國船員則身着便服或奧地利制服,因為將UB-7號移交予奧匈帝國海軍的初衷仍然存在。[18]隨着時間的推移,奧籍潛艇U-3和U-4號依舊未能完成整備;[註 3]最終,奧匈帝國海軍司令安東·豪斯上將違背了他的承諾,因為其鄰國暨前盟友意大利已對奧公開宣戰。[16][註 4]
隨着奧地利人改變主意,德國決定保留UB-7號,並派它去協助土耳其人。[21]因此,在完成漏水修復後,該艇正式以UB-7號的名義交付德意志帝國海軍使用,並由時年26歲的阿波爾達人、海軍中尉威廉·維爾納擔任艇長。[8][註 5]在入役時,該艇被臨時編入普拉區艦隊。[4]
由於航程有限,UB-7無法全程獨立航行前往土耳其,因此在5月15-16日夜間,它由奧匈帝國驅逐艦特里格拉夫號拖曳穿越奧特朗托海峽,進入愛奧尼亞海。[21][註 6]至6月,[23]UB-7號在航行期間沒有取得任何戰功的情況下抵達士麥那,[24]並與君士坦丁堡區艦隊的U-21號和UB-8號會合。[25]一到當地,UB-7號便被發現不具備戰鬥力,因為其魚雷供應有限,發動機也很薄弱,這使它幾乎不可能通過戒備森嚴的達達尼爾海峽。[24]為此,當局改變策略,使UB-7號於7月5日至22日成為第一艘被派往黑海巡邏的德國U艇,但是次行動無功而返。[26]
1915年9月,UB-7和UB-8號被派駐保加利亞的瓦爾納,並從那裡展開前往俄國的黑海沿岸巡邏。9月18日,UB-7號在敖德薩對開約10.5海里(19.4公里)處發射魚雷擊沉了英國輪船巴塔哥尼亞號(Patagonia)。[27][註 7]這艘註冊噸位為6011噸的貨輪也成為了當月UB-7號乃至整個君士坦丁堡區艦隊的唯一戰功。[29][30][31]
由於保加利亞已加入同盟國,俄國黑海艦隊的戰列艦攜同來自水上飛機母艦鑽石號和尼古拉一世皇帝號上的飛機,於10月25日開始向瓦爾納及保加利亞沿岸發動攻擊。此時均駐紮在瓦爾納的UB-7和UB-8號則出動干擾炮擊。[32]10月27日,在瓦爾納附近,UB-7號已就位向俄國戰列艦潘捷列伊蒙號(原名波將金號)發射一枚魚雷。[33]儘管潛艇船員聽到了他們認為是魚雷爆炸的聲音,但它實際並未擊中潘捷列伊蒙號。即便沒有成功,但這次行動確實迫使俄國人中斷了進攻並撤退。[32]
1916年初,UB-7和UB-8號仍然在瓦爾納對開的黑海上巡邏。[34]德國人在黑海運氣不佳,但這不是他們的首要考量。[26]保加利亞人看到了潛艇在遏制俄國進攻方面的價值,開始就購買UB-7和UB-8號進行談判。[10]保加利亞水兵開始在這兩艘艇上操練,技術人員則被送到基爾的德國潛艇學校接受培訓。[35][36]UB-8號於1916年4月25日移交保加利亞海軍,但由於消息來源未提及的原因,UB-7號仍然懸掛德國旗幟。在此期間,海軍中尉漢斯·呂特約翰從維爾納手中接過UB-7號的指揮權,[9]維爾納則在返回德國後成為了新入役的U-55號艇長。[8]
1916年7月,奧斯曼帝國海軍派出小巡洋艦米迪利號前往新羅西斯克布設雷區。[37]為了抵消俄國人的反應,呂特約翰指揮的UB-7號被部署在塞瓦斯托波爾附近,以攻擊任何響應任務而航行的艦艇。[37]不幸的是,俄國水上飛機發現了UB-7號並實施轟炸,迫使其撤離。之後,黑海艦隊總司令、海軍少將亞歷山大·高爾察克派遣戰列艦瑪利亞皇后號、防護巡洋艦卡胡爾號和五艘驅逐艦共同出擊。俄國艦隊與米迪利號交火,後者被迫放棄任務並逃脫。UB-7號在此役並未報告任何戰損。[37]
Remove ads
結局
1916年9月27日,UB-7號從瓦爾納出發前往塞瓦斯托波爾執行任務,從此杳無音信。[38]有消息稱,UB-7號是在黑海某處觸雷。[35][39]1917年6月,一名被德國俘虜的俄國飛行員報告說,去年10月1日,一架俄國飛機在克森尼索燈塔附近的44°30′N 33°15′E處轟炸並擊沉了UB-7號。[5][38]海軍歷史作家德懷特·梅西默和羅伯特·格蘭特都對這一說法表示懷疑,[40]UB-7號的命運長期以來一直不明朗。[38]2010年9月8日,保加利亞沉船潛水員在距瓦爾納東南15海里(28公里)處(43°2′N 28°6′E)的水下約36米深度發現了一艘未知編號的UB-I型潛艇。[41][4]該殘骸於2012年被確認為UB-7號。[42]由此推斷,UB-7號是在1916年駛入了保加利亞的雷區而觸雷沉沒。[4]跟隨該艇遇難的15名船員中,有君士坦丁堡區艦隊的高級無線電軍官,以及在戰爭中犧牲的首位保加利亞籍潛艇水兵——1名來自維丁的受訓人員。[38][35]
襲擊歷史摘要
注釋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