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Winamp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Winamp是一個由Nullsoft公司開發的Windows與Android下的媒體播放器軟件,曾被售予美國線上,現為Radionomy旗下產品之一。Winamp支持多種媒體格式,支持面板更換,支持通過各種插件擴充功能,同時也具有最基本的播放列表和媒體庫功能。Winamp以其聲音效果、播放列表和媒體庫功能而出名。隨著MP3的共享,其知名度迅速增長, Winamp的作者是Justin Frankel、Dmitry Boldyrev和Shiva Ayyadurai。同時播放器包含免費版和共享版等版本。
AOL於2013年11月20日宣佈將於當年12月20日起關閉Winamp的網站,並不再維護暨提供下載服務[3]。2014年1月14日,Radionomy自AOL手中收購Winamp與網站SHOUTcast。
2024年5月16日,Radionomy旗下的Llama Group宣佈Winamp將於同年9月24日起開放原始碼,以讓更多志願者參與開發維護。
Remove ads
特性
Winamp支援多種音訊格式的播放,包括MP3、MP2、MIDI、MOD、AAC、FLAC、Ogg、WAV、WMA等,並且是Windows平台下首款可以預設支援Ogg的播放軟體[4]。另外,Winamp還支援MP3和AAC的無縫播放(即音樂文件之間無空隙播放),支援回放增益,支援音樂光碟,支援從光碟翻錄音樂和音樂燒錄到光碟。不過,標準版對燒錄速度有限制,專業版則無[5]。
除音訊格式外,Winamp還支援播放WMV和Nullsoft Streaming Video視訊格式。對於MPEG、AVI等其它預設不支援的格式,Winamp則調用微軟的DirectShow應用程序接口進行播放[6]。
用戶安裝Winamp軟件時,軟件會檢索用戶系統中的媒體文件,並自動添加到媒體庫當中,支持Unicode文件名和Unicode元數據[7]。而在媒體庫中如採用長方塊界面,還可以更進一步的顯示媒體文件的詳細信息[8]。
Winamp允許用戶取用專輯封面,並且在添加至媒體數據庫之前會通知用戶進行確認操作,自動音軌標籤功能可自動分析音頻信息,和獲取其ID2和ID3元數據[8]。
Winamp對一些便攜式媒體播放器提供擴展支持,並且包括USB存儲設備。比如同步iPod中不受保護的音樂文件[8][10]。
Winamp內置媒體監視功能,方便用戶瀏覽和標籤音樂博客,並自動提供從彼處串流和下載MP3文件的功能[8]。
Winamp內置遠程控制功能,方便用戶對互聯網上其它電腦內不受保護的音樂文件進行遠程回放,可根據頻寬調整比特率,並且可由Wii、PS3、Xbox或手機進行控制[8]。
1998年2月,Winamp程序被重寫為「通用音頻播放器」(general purpose audio player),並採取插件支持構造,評論反饋良好[11][12]。此後經過快速和多元化的開發,當年11月已經開發出66個插件[13][14],另外Winamp SDK可方便開發人員開發出七種不同類型的插件。包括:
- 輸入:解碼特殊格式;
- 輸出:將數據發送至特殊文件或裝置;
- 音樂可視化:提供聲效圖形;
- 音效:控制音頻來產生特殊音效;
- 通用插件:使操作簡便和產生界面特效;
- 媒體庫插件:為媒體庫提供額外功能;
- 便攜式媒體插件[15]。
大量插件的開發也因此增強Winamp的可定製性。
Winamp的皮膚實際上是位圖文件,用以更換程序的GUI並可添加額外功能[16]。早在1998年Winamp 2問世時,開發人員就發佈一份關於皮膚設計的文檔,邀請用戶將設計好的皮膚提交給官方網站。截至2002年7月為止已有約3000款皮膚誕生[17][18]。這種皮膚設計反過來也加大Winamp本身的流行度[19],並且這還影響同時期的其它播放軟件,比如XMMS,它可以使用Winamp 2的面板[20][21]。
Winamp 5帶有兩種類型的皮膚:Winamp 2的經典皮膚和Winamp3的現代皮膚,前者只是位圖的靜態集合,後者靈活性更高,並且帶有阿爾法通道的透明特效,腳本控制,固定位置工具欄等其它改進[22]。
歷史
1997年4月21日,Winamp的首個版本「WinAMP 0.20a」問世[23]。這個免費版本只有一個菜單欄界面,包含播放文件的一些基本控制按鈕。播放文件可通過命令行指派或文件拖曳至Winamp圖標進行,MP3的解碼由免費的、非商業化的AMP解碼引擎負責完成[24]。AMP是「高級多媒體產品」(Advanced Multimedia Products)的縮寫。
同年5月,0.92版本發佈,這個版本同樣是免費的。0.92版加入Windows窗口界面,同時也是經典Winamp皮膚界面的開端:暗灰色的矩形界面,配上3D特效的銀色按鈕,紅綠相間的音量調節器,綠色LED的時間顯示,綠色的音軌名、比特率和採樣率。但沒有播放進度條,並且未來將要添加波形顯示功能的位置(即時間顯示的下方)是一大片空白。在這個版本中,拖曳多個文件將把文件添加至播放列表。
1997年6月7日,Winamp 1發佈[25],AMP已經改為小寫。這個版本新增頻譜顯示器(在時間顯示器的下方,不過沒有波形)、音量調節器顏色漸變。在幫助菜單裡新增AMP的非商業化文檔。
1998年3月31日,1.90版本發佈,這個版本開始被設計為通用音頻播放器,並且官方網站聲明該軟件支持插件。1.90版包括MP3和MOD音頻輸入插件和一個可視化插件,18天後發布的1.91版又新增WAV、CDDA音頻插件和系統托盤區操作插件,另外,1.91版還內置一個音頻樣本,內容為「Winamp,它的確敲打著駱馬的屁股。」(Winamp, it really whips the llama's ass.)這一樣本也成為Winamp幾年內的標誌性聲音[26][27]。
當年7月,Winamp各種版本的下載次數已經超過300萬次[25]。
1998年9月8日,Winamp 2正式發佈。這個版本得到廣泛的使用,並且讓Winamp成為下載次數最多的Windows軟件之一[28]。這個新版本增加播放列表的可用性,改進均衡器的精確度,增添更多的插件,並且播放列表和均衡器亦可以使用各種皮膚面板。1999年3月,Winamp開始改用弗勞恩霍夫的MP3解碼引擎。同月24日發佈的2.10版沒有作太多更新,只是給原來的那個音頻樣本添加打擊樂和羊叫聲效。
1999年6月,美國在線以8000萬美元收購Nullsoft[29][30]。同年12月,Nullsoft重新發佈官方網頁,以方便用戶訪問各個技術板塊。次年6月22日,Winamp的註冊人數超過2500萬[29]。
Winamp 2的下一個版本名叫Winamp3,如此命名表示其已經完全從Winamp 2的代碼庫分離出來,並且把MP3和Winamp兩個單詞整合到一起。2002年8月9日,Winamp3問世。該版本完全重寫以前的版本,基於「Wasabi」的應用程序框架,以提高其靈活性和提供額外功能。在當時,Winamp3和Winamp 2兩個系列是平行發展。
不過,不少用戶反饋,Winamp3資源占用率高,穩定性不佳,並且缺乏有價值的新功能,比如播放列表中曲目時間總長度計算[31][32],另外還無法向下兼容Winamp 2的皮膚和插件,也沒有提供SHOUTcast支持。
許多用戶回退到Winamp 2,因此Nullsoft繼續開發2系列,並於2003年發佈2.9版、2.91版和2.95版[33],其中2.95版已經附帶一些即將發佈的Winamp 5的新功能。在此期間,Wasabi框架和皮膚開發工具從Winamp3的代碼庫中分離出來。
Winamp 2系列和Winamp3系列於2003年12月合併,成為Winamp 5。Winamp 5.0基於Winamp 2的代碼庫,並且整合Winamp3的許多新特性,比如現代皮膚。Winamp 5直接跳過版本4,Nullsoft開玩笑說:「Nobody wants to see a Winamp 4 Skin」,「4 skin」和「foreskin」(包皮)是諧音詞[34]。不過也有人取笑說:「Winamp 5太棒了,以至於連升兩級。」[35]
Winamp支持同步便攜式媒體播放器,比如iPod,不過這一功能到5.2版本後才被加入[36]。
2007年10月10日,Winamp的十週年紀念版——5.5版發佈[37]。該版本新增專輯封面支持、大力改進的本地化支持、統一的播放器和媒體庫界麵皮膚,並且停止對Windows 9x的支援[8][38]。
2022年7月26日,Winamp 發布 5.9 Build 9999 正式版。該版本的開發環境從 Visual Studio 2008 遷移到了 Visual Studio 2019,並且成功完成重構。該版本優化了 HTTPS 協議傳輸的流媒體,支持了 VP8 解碼和 Windows 11。最低操作系統要求提高到了 Windows 7 SP1。[39]
復活節彩蛋
Winamp的各個版本包含數個彩蛋。比如:軟件原作者賈斯汀·弗蘭克爾(Justin Frankel)的照片,隱藏在程序的「關於」對話框中[40]。彩蛋隨版本進化而變化,並且在非官方文檔中可以找到[41]。
另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