弖 U+5F16, 弖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5F16 ← 引[U+5F15]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弗 →[U+5F17] 跨語言 漢字 弖(弓部+1畫,共4畫,倉頡碼:弓一(NM)或難弓一(XNM),部件組合:⿱弓一) 來源 康熙字典:未收錄,如收錄將位於第356頁第12字的下一個 大漢和辭典:第9703字 漢語大字典(第一版):第2卷第988頁第3字 Unihan:U+5F16 漢語 簡體與正體/繁體 弖 字源 從《龍龕手鑑·弓部》可見:「弖,互𢨥二音。」義未詳。「𢨥」在唐朝碑別字同「戶」,但《四聲篇海》則釋為「護」的同義字。 發音 官話 (拼音):hù (hu4) (注音):ㄏㄨˋ 官話 (現代標準漢語)+ 拼音:hù 注音:ㄏㄨˋ 通用拼音:hù 威妥瑪拼音:hu4 耶魯官話拼音:hù 國語羅馬字:huh 西里爾字母轉寫:ху (xu) 漢語國際音標 (幫助):/xu⁵¹/ 釋義 弖 可能是互或是氐兩者的異體。[1] Loading content...日語Loading content...Loading content...Loading content...Loading content...Loading content...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