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Peopling of eurasia.jpg|thumb|right|350px|根據線粒體DNA建議的「走出非洲」遷徙路線。]]

Thumb
當代人類mtDNA單倍群分佈,基於對26個人群中2054個個體的分析。[1](a) 餅圖。(b) 以表格形式顯示得單倍群計數。
Thumb
假設的人類遷徙世界地圖,北極在中央。左上方是非洲,是人類遷徙的起點,最右側是南美洲。遷徙模式基於mtDNA的研究。字母代表單倍群,顏色和數字表示距今的千年前。

[[

人類線粒體DNA單倍體群Human mitochondrial DNA Haplogroup)是遺傳學上依據線粒體DNA差異而定義出來的單倍體群。單倍群用於表示線粒體系統發育樹上的主要分支點。了解母系血統的演化路徑,可使研究者追溯母系遺傳的人類起源,線粒體研究顯示人類起源於非洲地區。單倍群的字母名從A到Z不等,按照發現的先後順序命名,與實際的遺傳關係不相干。

線粒體單倍群起源於一個假想的女性,是所有現存人類母系最近共同祖先,一般稱作線粒體夏娃

線粒體DNA的變異速度稱作人線粒體分子鐘,這是尚在研究的領域,有報告稱每8000年發生一次突變。[2]

線性透視

Thumb
mtDNA單倍群樹與分佈地圖。[3]數字是單倍群標籤,據http://www.phylotree.org,[4]並給出單倍群分化的突變位置(只顯示一個分支定義標記)。單倍群分佈的主要地理特徵用顏色標出。
Thumb
人mtDNA單倍群傳播路線

此進化樹來自Van Oven (2009)[4],2022年6月一份研究提出了單倍群L的另一種系統發育路徑。[5]

  • L線粒體夏娃
    • L0
    • L1-6
      • L1
      • L2-6
        • L5
        • L2'3'4'6
          • L2
          • L3'4'6
            • L6
            • L3'4
              • L4
              • L3
                • M
                  • M8: CZ (C, Z)
                  • M9: E
                  • M12'G: G
                  • M29'Q: Q
                  • D
                • N
                  • N1: I
                  • N2: W
                  • N9: Y
                  • A
                  • S
                  • X
                  • R
                    • R0 (FMKA pre-HV)
                      • HV: (H, V)
                    • pre-JT或R2'JT
                      • JT: (J, T)
                    • R9: F
                    • R11'B: B
                    • P
                    • UUK改來)
                      • U8: K
                  • O

主要mtDNA單倍群

Thumb
據mtDNA單倍群估計的人類遷徙世界地圖。

泛單倍群L

泛單倍群 L是人mtDNA單倍群中最基本的,其他單倍群都從L3單倍群演化而來。主要分佈在非洲。

  • 單倍型類群 L0
  • L1-7
    • 單倍型類群 L1
    • L2-7
      • L3'4'6
        • 單倍型類群 L2
        • L346
          • L34
            • 單倍型類群 L3
            • 單倍型類群 L4
          • 單倍型類群 L6
      • L5'7
        • 單倍型類群 L5
        • 單倍型類群 L7

泛單倍群M

泛單倍群M主要分佈在亞洲和美洲,其後代有單倍型類群 M單倍型類群 C單倍型類群 Z單倍型類群 D單倍型類群 E單倍型類群 G單倍型類群 Q等。

泛單倍群N

泛單倍群N主要分佈在澳洲、美洲,在亞洲亦有,其後代有單倍型類群 N單倍型類群 O單倍型類群 A單倍型類群 S單倍型類群 I單倍型類群 W單倍型類群 X單倍型類群 Y以及泛單倍群R。

泛單倍群R

泛單倍群R主要分佈在歐洲、北美、大洋洲,在亞洲和美洲亦有,其後代有單倍型類群 R單倍型類群 B單倍型類群 F單倍型類群 H單倍型類群 V單倍型類群 J單倍型類群 T單倍型類群 U單倍型類群 K

年代

More information 單倍群, 估計起源時間(萬年前)[6] ...
單倍群 估計起源時間(萬年前)[6] 可能起源地
L 20 非洲
L1-6 17 東非
L2-6 15 東非
L0 15 東非
L1 14 中非
L3-6 13
L5 12
L2 9
L3 7 東非
N 7 東非或西亞
M 6 東非,西亞或南亞
R 6 南亞或東南亞
U 5.5 東北非或印度(南亞)
RT'JT 5.5 中東
JT 5 中東
U8 5 西亞
R9 4.7
B4 4.4
F 4.3
U4'9 4.2 中亞
U5 3.5 西亞
U6 3.5 北非
J 3.5
X 3
K 3
U5a 2.7
HV 2.7 近東
J1a 2.7 近東
T 2.7 兩河流域
K1 2.7
I 2.6
J1 2.4 近東
W 2
U4 2 中亞
X2 2
H 2 西亞
U5a1 1.8 歐洲
J1b 1.1
V 1.4
X2a 1.3 北美
H1 1..2
H3 12
X1 1
Close

地理分佈

2004年一篇論文總結,現代西亞、北美與歐洲人群中最普遍的單倍群是H, J, K, N1, T, U4, U5, V, X, W。[7]

非洲單倍群:L0, L1, L2, L3, L4, L5, L6, T, U5a

澳洲單倍群:M42a, M42c, M14, M15, Q, S, O, N, P. (Refs 1, 2, 3, 4, 5, 6)

亞洲單倍群:F, C, W, M, D, N, K, U, T, A, B, C, Z, U many number variants to each section

研究軟件

分配

測年

系統發生

地圖

古地圖

現代地圖

數據庫

古代

現代

參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