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錦霞Esther EngNg Kam-ha,1914年9月24日—1970年1月25日),第二代美國華僑,祖籍廣東台山[1],是早期華語片導演,曾在荷里活電影業界發展,當時被稱為「荷里活唯一華裔女導演」。其一生曾導演或製作過11部電影作品,在香港拍了5部粵語片,在美國執導了6部華語片,獲得相當的讚譽。

Quick Facts 伍錦霞Esther Eng, 出生 ...
伍錦霞
Esther Eng
Thumb
帶簽名的伍錦霞半身照
出生(1914-09-24)1914年9月24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
逝世1970年1月25日(1970歲—01—25)(55歲)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職業電影導演、製片人
活躍時期1936年—1961年
Close

伍錦霞平時多留短髮,穿一身男西裝或獵裝,畢生沒有與異性相戀及結婚,香港影壇中人更以「霞哥」相稱[2]

生平

伍錦霞於1914年出生於美國三藩市,其父伍於澤是當地華商,有10個兒女,伍錦霞是他的第一個女兒。伍錦霞自小就是粵劇電影迷,曾為能免費看戲在「文華劇院」做義務帶位員。

其父親為滿足女兒的夢想在家創建了一家電影製作公司。1935年,年僅21歲的伍錦霞在荷里活日落大道租了一個影棚,集資拍攝粵語電影《心恨》[3],並攜該片回中國公映[4]

1936年,伍錦霞到香港,導演粵語片《民族女英雄》,自此在華語電影界樹立聲譽,並接連執導《十萬情人》(愛情倫理喜劇)、《妒花風雨》(又名《偷龍轉鳳》,愛情悲劇片)、《一夜夫妻》(奇情悲喜劇)。1939年執導電影《女人世界》,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全部採用女性角色的影片。

1939年秋天,伍錦霞返回三藩市。於1941年與趙樹桑、關文清合作製作美國華語片《金門女》。這段時間她和父親合辦「金門銀光公司」,主營粵語片在北美南美地區的發行業務。據1946年9月香港《伶星》報道,該公司在太平洋戰爭時期在美洲共發行40多部粵語片。

1950年代起,伍錦霞移師紐約經營中餐館和華語影片發行。1951年,她在曼哈頓開設「寶寶酒家」,後改名為「伍錦霞餐館」,幾次被紐約的美食家評為二星食府(最高為三星食府),多年後仍在紐約的飲食媒體上中被提及。

1961年,伍錦霞和胡鵬(電影《黃飛鴻》的導演)合作製作《紐約唐人街碎屍案》。1970年,伍錦霞病逝於紐約。

評價

伍錦霞其人觀念受到美國思想影響,性格活潑,是早期將民族意識與女權主義帶入電影作品的華裔導演,其中不乏跨文化跨題材的作品,受到影評人們的高度評價。

主要作品介紹

心恨

被稱為「在荷里活拍制的第一部華語片」,在香港上映時叫《鐵血芳魂》,講述一對女粵劇演員與飛機師結合的美國華裔情侶,在淞滬會戰爆發的背景下,毅然為國家民族命運放棄愛情,最後男主角參加空軍並為國犧牲。媒體《每日電影》評價「以航空為背景的時裝戲,有着美國片的規模」。

民族女英雄

講述立志救國的女青年自願從軍的故事,主題嚴肅之餘又為適應市場需要加入歌舞及喜劇元素。1937年3月13日在香港首映,後在廣州等地公映,該影片獲得「廣東女權協進聯會」讚揚並授予獎狀。

女人世界

原名《三十六女天罡》,劇中36個角色是來自香港各社會階層的女性,描述她們生活中的各種遭遇,由著名演員紫羅蘭、梁洪緣、梅綺、大口何等主演[5]

金門女

三藩市為背景的電影。當時只有三個月大的李小龍扮演女主角的幼年[6]

部分參與作品

共同監製

導演

外景導演

編劇

生平紀錄片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