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廟,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州,為祭祀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廟宇。該廟宇始建年代早於宋朝,並曾多次增建和維修。文化大革命期間,廟宇部分建築被毀,後於2008年重修完成。該廟宇為三進院落,可分為鐘鼓樓、牌坊、前殿、迴廊、祭壇亭、中殿、後殿七大部分。2013年,伏波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橫縣的首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Quick Facts 伏波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伏波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橫州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7-1287-3-585
認定時間2013年3月5日
Close

歷史

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在征討交趾時,為通航船隻,在橫縣附近開闢了航路,清理了當地著名的險灘烏蠻灘。後來當地民眾在烏蠻灘北岸建造了伏波廟以示紀念,並在每次航行通過前都會來伏波廟祭拜。此外,當地群眾會在每年的農曆四月十四於伏波廟舉行廟會[1]。此後該伏波廟在宋朝慶曆年間和明朝洪武年間均有重修[2]。嘉靖年間,新建伯王守仁曾率領兵馬經過此地,隨後監督當地州府對伏波廟進行了增建。由於伏波廟周圍樹木繁茂,但瓦頂常年無落葉,具體原因至今不明,有學者認為是伏波廟所處位置特有的氣流方向所致[3]文化大革命期間,伏波廟內的神像和橫匾等廟內物品被拆毀,後殿、祭壇亭在也被毀[4]:565

結構

現存的伏波廟均為明清時期的建築,同時也是廣西僅存的五座明清時期的木構架建築之一。原有的伏波廟為三進院結構,由南向北可分為鐘鼓樓、牌坊、前殿、迴廊、祭壇亭、中殿、後殿七大部分,建築面積990平方米。除後殿等建築為被毀後重建外,其餘部分保存較為完整。廟門兩旁為鐘鼓樓。左側鐘樓當中還保存有鍾,而右側鼓樓當中的鼓已經遺失。鐘鼓樓均為兩層建築,下層用青磚砌築,第二層的欄杆均雕有花草,屋頂為青瓦飛檐。鐘鼓樓北側1米左右的位置,有一座紅柱綠琉璃瓦的牌坊,高約6米。牌坊北側為伏波廟的大門,廟門上懸掛有金子匾額「伏波廟」。廟門後左側為供奉土地神的「福德祠」,神龕上擺放有尊塑像;右側為供奉馬援之子的「少侯祠」。這兩幢建築通過迴廊連接,組成前殿。大殿之前建有一座祭壇,用青磚圍砌、花崗石鋪面。大殿無門,寬約18米,進深約20米,兩排有6根木圓柱,直徑約30厘米。柱基石雕有垂蓮形,塔狀形等,梁架底面有精細雕刻。殿中為伏波將軍馬援的塑像。大殿後牆左右各有一圓拱小門,通向後殿。後殿為伏波將軍和夫人「葛氏娘娘」的寢宮,其內有葛氏娘娘的造像。廟內還保留有大量的名人題詞和楹聯。[5][6][3]

保護

1983年,橫縣人民政府將伏波廟列為橫縣文物保護單位[4]:565。1994年,伏波廟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3月,橫縣政府出資70萬元重修伏波廟,該工程於當年12月完工,基本恢復了伏波廟的原狀[7]。2013年3月5日,伏波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成為橫縣首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