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神話是由印度教信奉者所創作並被其擁護的神話和文學的主體,在梵文文本中被發現,例如吠陀文學[1]、《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等史詩[2]往世書[3],以及特定民族語言群體的神話,如以泰米爾語著述之Periya PuranamDivya Prabandham,以及以孟加拉語著述之Mangal Kavya。 印度神話也出現在被廣泛翻譯的流行文本中,例如五卷書Hitopadesha等寓言集,以及在東南亞文本之中。[4][5]

Rigveda(19世紀初的天城文梨俱吠陀手抄本)
《摩訶婆羅多》的黑天

吠陀神話中主要的神

  1. 因陀羅:天帝。
  2. 阿耆尼:火神。
  3. 伐由:風天神。
  4. 伐樓那:水神。
  5. 伽摩:愛欲之神。
  6. 閻摩:死神。
  7. 蘇利耶:太陽神。
  8. 樓陀羅:暴風神。
  9. 俱比羅:財富神。

史詩中的神祇

主要神

  1. 梵天:創造之神。
  2. 毗濕奴:保護神。
  3. 濕婆:音樂、舞蹈和毀滅之神。
  4. 阿修羅:惡魔。
  5. 迦樓羅:金翅神鳥,於烈火中涅盤而得永生。因與中國傳統神話中的鳳凰在外形上有些相似,但其實兩者相差甚大。

次要神

世界守護神指的是以天神之王因陀羅為首的八位主神,他們大多數都是原來的吠陀主神,在印度教神話中地位或多或少都有所降低,和吠陀神話相比他們的力量也有所削弱。

  1. 雷電之神因陀羅
  2. 死神閻摩
  3. 海洋之神伐樓那
  4. 酒神蘇摩
  5. 太陽神蘇利耶
  6. 火神阿耆尼
  7. 財富之神俱比羅

相關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