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瑪丁·格雷比爾(英語:Ann Martin Graybiel,1942年1月25日),美國神經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大腦與認知科學系教授,同時也是麥戈文腦科研究所英語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研究員。格雷比爾主要研究基底核以及習慣形成的神經生理學,另相應於帕金森氏症亨丁頓舞蹈症強迫症、藥物濫用和其他疾病對基底核的影響。

Quick Facts 安·格雷比爾Ann Graybiel, 出生 ...
安·格雷比爾
Ann Graybiel
Thumb
格雷比爾於2001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出生 (1942-01-25) 1942年1月25日82歲)
美國麻薩諸塞州栗樹山
國籍 美國
母校哈佛大學
塔弗茲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
知名於研究基底核及其神經生理學
獎項美國國家科學獎章(2001年)
卡夫利獎(2012年)
科學生涯
機構麻省理工學院
博士導師漢斯-盧卡斯·托伊伯英語Hans-Lukas Teuber
瓦勒·瑙塔英語Walle Nauta
Close

研究

在格雷比爾眾多研究中,特別專注於大腦的紋狀體,紋狀體是基底核主要結構之一,與控制動作、知覺、習慣形成、做出決定等生理機能控制有關。1970年代晚期,格雷比爾發現無固定形狀的紋狀體神經元,這些神經元被命名為紋狀質英語striosomes[1]後來研究顯示紋狀質異常與神經障礙之間有相關性,如亨丁頓舞蹈症與情緒障礙關係[2],以及帕金森氏症多巴胺耗竭關係。[3]

格雷比爾後來的研究在於紋狀體是如與認知、學習和習慣形成的相關性。她發現從感覺和運動皮層的神經元投射訊息到身體的四肢,並在紋狀體聚集形成基質(Matrisomes)。[4]格雷比爾的研究接着顯示,身體每個部位都存在着基質,並與大腦負責認知、感知、運動控制的新皮質以及負責協調運動的腦幹連接形成一個迴路。[5]針對囓齒類和靈長類動物研究顯示,基質是形成習慣的重要關鍵。[6][7]

在往後的研究報告中,格雷比爾證明習慣的形成首先激活紋狀體的神經元,接着會激活下邊緣皮質(Infralimbic cortex)神經元區塊。當一個習慣養成後,大腦內會形成該習慣相映的神經元區塊,執行時該區塊的神經元會小幅度激活,並且當執行結束後仍能重新激活。[7][8]

格雷比爾近期的研究集中於辨識特定行為的途徑,如習慣養成、學習、認知、決策等,包括帕金森氏症的多巴胺耗竭影響神經元激活及訊息路徑等。[9][10]

事業

格雷比爾在哈佛大學主攻生物與化學,並於1964年獲得學士學位。[11]在1966年於塔弗茲大學生物學科獲得碩士學位後,格雷比爾至麻省理工學院研修,在漢斯-盧卡斯·托伊伯英語Hans-Lukas Teuber瓦勒·瑙塔英語Walle Nauta教授的指導下研究心理學和腦科學。[11]1971年,格雷比爾於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並在1973年於麻省理工學院任教。[12]

1994年,格雷比爾被任命擔任大腦與認知科學系沃爾特·羅森布里斯(Walter A. Rosenblith)教授神經科學職員,並在2001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研究所研究員。[12]2008年,格雷比爾升格為學院教授。[13]

獎項與榮耀

2001年,格雷比爾因其在大腦解剖學及心理學的貢獻,包括結構、化學、有益與運動的思考途徑等,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4]

2012年,格雷比爾因闡明基底核對於感知及決策的基本神經機制,與科妮莉亞·巴格曼溫弗里德·登克共同獲得卡夫利獎神經科學獎。[15]

格雷比爾同時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英語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的成員之一。[12]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