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嶝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嶝島map

小嶝島,又稱小嶝,古稱小嶝堡,《中國海島(礁)名錄》中稱之「小嶝嶼」,是一個位於廈門灣內翔安南部的基岩島,面積約0.9671平方公里,海拔28米,2008年島上人口約3,000人,島嶼行政區劃上原屬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後被劃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大嶝街道,現有小嶝居民委員會,轄前堡、後堡兩個自然村,但中華民國認為此島是其金門縣的外圍島嶼,居委會前身小嶝村委會亦被認為是金門縣所轄的村里[1][2]:391。島上設施完備,有橋通往大嶝島至大陸,但因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建設,島上設施將整體拆遷。[3]:348[4][5]

Quick Facts 主權存議島嶼, 地理 ...
小嶝島
主權存議島嶼
Thumb
地理
位置福建省廈門市廈門灣
座標24.5589°N 118.3837°E / 24.5589; 118.3837
群島嶝島群島
面積0.9671平方公里
海岸線5.8公里(3.6哩)
最高海拔28米(92呎)
最高點西悅尾
實際管理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
社區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大嶝街道小嶝社區居民委員會
主權聲索方
 中華民國
福建省金門縣
人口統計
人口3,000
Close

小嶝島海產豐富,有小嶝紫菜、七月珍珠海蠣等特產[3]:354,島上有多個旅遊景點,旅遊業興旺[6]。島嶼歷史悠久,始於小嶝洪氏始祖洪道創辦的堂號[7];有時期理學家邱葵出生於島上,後也隱居於島上[8];另傳宋帝趙昺南逃時曾在島上居住;金門炮擊事件中小嶝島還經歷過「八二三」炮戰,與大嶝島角嶼並稱「英雄三島」[9]

歷史

小嶝洪氏的始祖洪道於1140年[3]:349隱居小嶝島,創嶝山堂號,其中「嶝山」解釋為「嶝則奮身直上,無策足躊躇,山則陶鈞之至,造化之真積」,小嶝島名稱從中而來。[7]

宋朝傳宋帝趙昺南逃時曾在小嶝島居住,因當地海蠣味美,且較一般海蠣的5個鰓多2個,欽點了當地海蠣「七月珍珠海蠣」之名。[3]:351[10]:945

明朝倭寇侵犯時,其於洪武二年(1369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在大小嶝島大肆掠殺居民。[10]:8

抗日戰爭期間小嶝島多次遭到日本軍隊轟炸炮擊,其經常出動汽艇掃射漁民和村莊,1938年,小嶝島組織了45人的抗日自衛隊,1940年2月22日,日軍飛機轟炸大小嶝島,致6死4傷,35間民房倒塌,當年3月30日再次轟炸,致19死8傷,50間房屋損毀。[10]:13, 297

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1949年10月9日金門北面大嶝島戰役爆發,於10日奪得大嶝島。11日解放軍二十八軍八十四師二五一團佔領小嶝島。20世紀50至70年代,小嶝島安裝高音喇叭,曾用作大陸對金門宣傳使用[10]:754國共內戰後,又因小嶝島處於金門附近,在1954年9月22日被中華民國空軍轟炸,島上村莊又於1958年金門炮擊事件「八二三」炮戰中被炸平,致34人喪生。[3]:350[10]:13後小嶝島民兵營9人被中國解放軍授予二等功,54人被授予三等功[3]:351,島嶼亦與大嶝島角嶼並稱「英雄三島」。[9]

區劃沿革

小嶝島清朝時屬於泉州府同安縣翔風裏小嶝堡;民國時期1912年屬思明縣,1914年屬金門縣嶝東鄉;1949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後,於1950年劃入泉州市南安縣代管的大嶝區小嶝鄉,1958年歸海燕大隊,1965年更名小嶝大隊,歸大嶝公社,1971年重歸同安縣管轄,1984年歸大嶝鄉,更名小嶝村委會,下轄前堡、後堡2個自然村,1991年歸大嶝鎮,2003年歸翔安區,2005年設立小嶝社區居民委會,屬翔安區大嶝街道,2007年小嶝社區還被評為廈門市「最美鄉村」[10]:770;島嶼在中國大陸的代碼為350212000411。[3]:348-349[7]

歷史名人

小嶝島出現過多位歷史名人:[3]:350-351[10]:869-901

  • 邱葵時期理學家,出生於小嶝島,後大半生也隱居於小嶝島上,他繼承朱熹的理學學說,造詣精深,曾至金門講學,對金民教化頗有影響。
  • 洪順利民兵英雄,多次追擊特務[11],曾訪問過越南,8次見毛澤東
  • 洪秀樅:民兵英雄,故事片電影《海霞》中海霞原型,被譽為「當代的穆桂英」,在「八二三」炮戰時任小嶝鄉鄉長,組織參與彈藥運輸,後受周恩來稱讚。[12]

環境

地理

小嶝島位於廈門灣內,西北距離陸地約1.4公里,南部隔海與金門島相望;島嶼呈東西向,形似一斜臥在碧波之中的睡美人[8],面積約0.967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5.8公里,周圍水深0.2至2.7米[13];地勢東高西低,最高點為西悅尾,海拔28米[註 1],東北側為斷崖陡壁,西南有較緩的岸灘;沿海海岸主要是土崖海岸,局部有基岩海岸,有海蝕崖、海蝕洞穴、海蝕溝地貌。[3]:340-341[14]:1492

島嶼地質與大嶝島類似,是基岩島。島嶼位於長樂-南澳大斷裂帶附近的埕邊-寶蓋山動力變質混合花崗岩帶上,組成島的岩石為燕山早期岩漿岩,在島北側、南東緣出露較硬的基岩。島嶼工程地質分區屬構造剝蝕的基岩裸露殘丘亞區;其餘地方多被花崗岩風化殘積層覆蓋,屬殘積覆蓋台地亞區;島周圍灘涂屬近岸潮間漫灘亞區。島上有後堡窪地,是侵蝕窪地,屬鬆散岩類孔隙水岩組,為海相堆積地層。[3]:338-339

島嶼潮間帶面積約3.23平方公里,分岩石灘、沙灘兩種,且以後者為主,主要分佈於島嶼南、北、西部,前者主要分佈於東部。[3]:348, 353-355

氣象

小嶝島所處的廈門灣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氣溫21.2攝氏度,年均日照數1,853.1小時,年均降水量1,374.8毫米,年均濕度77%,年均風速2.8米每秒,氣候暖熱而濕度適中,區域內春季氣候多變,多陰雨;夏季高溫,濕度大,多颱風;秋季乾燥少雨;冬季乾冷但無嚴寒。[3]:143-144島上年均氣溫20.9攝氏度,1月平均氣溫13攝氏度,7月平均氣溫28.2攝氏度,年降水量1,059.8毫米。[13]

水文

小嶝島所處的廈門灣受台灣海峽潮波系統控制,為諧振潮[3]:145;根據2022年建設至大嶝島的橋樑前調查得到的數據,島嶼周邊海潮屬於正規半日潮,小嶝島北側水道上實際測量最大漲落潮流速為56、76厘米每秒,垂線漲落潮平均流速為47、71厘米每秒[15]:6-7

文化

小嶝島翔安文化較為深厚,有獨特的閩南風情和漁村文化;又因經歷過「八二三」炮戰,島上還有戰地文化,現留有許多戰地遺蹟。[3]:351[8]

文化古蹟

南宋亡後,邱葵曾長期隱居島上,曾在小嶝島棋局石、釣磯石、樂丘石等處都留下了題刻的對聯[8],其中棋局石位於島上虎砦之下,長寬二尺有餘,鐫刻有「萬機分子路,一局笑顏回」字樣,現時僅存「萬機分回」可辨識[2]:114元朝小嶝島上建設媽祖廟,是廈門地區最早的媽祖廟,信仰媽祖文化;「八二三」炮戰後,島嶼上留下了人防地道、炮戰遺址、碉堡等建築和遺蹟。[3]:351[10]:833-834

古詩民諺

元朝的周太初曾對小嶝島作《舟望小嶝嶼》一詩,詩曰:「淡淡雲山細細沙,綠榕叢里有人家。傳經處士歸何處,棋石漁磯噪暮鴉[註 2]。」[10]:643

道光十八年(1838年)琉球王尚育登基,道光帝曾命翰林院修撰林鴻年為正使、翰林院編修高人鑒為副使出使琉球,從小嶝島出發,故傳有「小嶝碼頭通琉球」的諺語。[16]除此外小嶝島還有一些漁諺,如:「清明蟹,穀雨鱟」,講海蟹和海鱟分別在清明和穀雨時節將洄游到小嶝島附近;「小暑小趕,大暑大趕」,講大暑小暑是鱟到來的時節,將去趕海。[17]

民間活動

小嶝島每年農曆四月十二會舉行「鱟公節」儀式迎接群的到來,漁民備豐盛菜餚至島附近的前礁,在其中的一塊名「燒金礁」的礁石燒香、祭拜鱟公,第二日起即開始捕撈鱟[17];另還有拔河的傳統民間活動,在解放前小嶝島就有每年春節舉行拔河比賽的傳統並延續至今,後成為翔安區全境的民間活動[10]:701

海島建設

小嶝島在2006年曾被列入舊村改造和新村試點,建設了排水溝、路燈、道路硬化、體育設施等項目,後島嶼被作為城市化對象,但尚未實現。[3]:353[10]:1322013年小嶝島在《福建省海島保護規劃》中被列入重點開發的有居民海島[18],同年起島嶼與大嶝島間為修建廈門翔安國際機場開始填海[19],2022年島嶼受將來機場的噪聲污染和尾氣污染影響,在《廈門市村莊空間佈局規劃(2018-2035)》中被劃入禁建區,島上的村莊將於3年內整體拆遷。[4][5][註 3]

交通

陸路

小嶝島島內內於1991年建成了環島公路,接入小嶝島交通碼頭,開設電瓶車接送旅客[3]:352,島內現時主要有小嶝路(即環島公路)、小嶝北路(島上主幹道)等[15]:36;與大陸原先只有一條退潮才可通行的海堤,於2017年建成一座往大嶝島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填海區的臨時鋼棧橋,長360米,寬6米,可通行自行車摩托車,再通過大嶝島連接大陸,原計劃在翔安機場建設完成後修建永久橋樑[21][22],2021年因橋樑已達橋3.5年的使用年限,對其進行了加固,2022年直接開始規劃修建永久橋樑,規劃橋接小嶝北路和規劃中大嶝島的環嶝路,長429.3米,寬11.5米,供電瓶車、電動自行車和行人過橋,2024年12月完工[15]:10

除島內和與大陸的交通外,與台灣金門縣亦有多次規劃過從金門至廈門的大橋:2004年,台灣金門縣政府研究評估了小金門至廈門前埔的金廈和平大橋方案,後又提出金門島至廈門大嶝的金嶝大橋,但因兩岸政治因素無法實現。2009年又規劃金廈大橋,其中一個方案起於金門島五龍山,經小嶝島再到大嶝島,全長10.3公里,2022年再次被台北市市長柯文哲提出,但仍未開工。[23][24]

水路

小嶝島上傳清後期邱時庵曾修小嶝碼頭[16],現時小嶝島屬於大嶝港區[25]:436,有小嶝島交通碼頭、貨運碼頭、後堡深水碼頭3個碼頭和前堡、後堡2個避風港[14]:1492[15]:22,其中小嶝島交通碼頭於1977年建成,為突堤條石結構,面高程7.85米,長21米,設1各可停泊50噸船的泊位,設計年運量0.5萬噸、5萬人次[25]:440-445[14]:525,2009年因水深不足碼頭改造,擴大泊位等級,並於西南側擴建一座浮碼頭,有下列輪渡路線:[26][10]:462[3]:352

  • 蓮河-小嶝島輪渡:新店鎮蓮河輪渡碼頭-小嶝島交通碼頭,距離1.67海里,票價12元人民幣/人次
  • 大嶝島-小嶝島輪渡:大嶝島輪渡碼頭-小嶝島交通碼頭,距離約3海里,票價12元人民幣/人次

另外,於1985年小嶝島建立船管站,負責船隻的管理、服務和救援工作。[10]:277

航空

小嶝島配合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建設,將在島西部建設多普勒天氣雷達站1座,塔高30米,包括風溫廓線雷達1部,配置多個氣象系統,東部將建設天氣雷達及場外二次雷達,上述所有設施佔地面積約0.3公頃,陸域佔地總面積8.05公頃。[27]

電力

小嶝島初使用柴油發電機發電,1988年,大嶝鄉政府投資71萬元人民幣建設至大嶝島的海底電纜,同年8月25日建成,接35千伏大嶝變電站入廈門電網[3]:353[10]:132[28][29],2009年又增設海底電纜[30];2014年,小嶝島海域新建由集美大學研製的浮擺式波浪能發電裝置「集大1號」,最大發電功率3.6千瓦[31];2017年習近平於小嶝島調研時,還要求對小嶝島發電等項目作出立項撥款的支持[32]

水利

小嶝島宋朝最初通過其上的一口深5尺、名「美人井」的井取水,20世紀90年代後新建大嶝島至小嶝島海底輸水管道[3]:352,1991年4月12日通自來水[10]:832,後島上於2016年興建太陽能風能海水淡化裝置,日產100噸淡水[33]。島嶼周圍還有防波堤,起初僅南、北兩側有防浪堤,長1,115米,至1987年因鹽場修建達到1,800米[10]:438-442,但於1999年受9914號颱風(丹恩)影響受損,2003年重建[3]:352,2019年進行了安全改善[34],現臨海面均有防浪堤,迎水面為條石堆砌的防浪牆,內側為人工開挖的養殖池溏。[35]小嶝島西北側亦有航道區域,深4至12米[35],2006年,小嶝島海域安裝了潮位波浪測量系統[10]:404

通信

1971年前小嶝島已建有線廣播站,安裝少量高音喇叭,1974年8月廣播站擴建為小嶝島前沿廣播站,次年5月投用,配置175型5馬力發電機組1套、250瓦擴音機2台、收、錄音機各1台,架設廣播線路2公路,安裝高音喇叭8隻,運行11年,期間擴展線路至48.6公路,高音喇叭80隻,每日播音5次共約10小時。[3]:352-353

1979年3月與大嶝島建成海底通信光纜,開通交換機電話,1992年12月開通程控電話,1995年5月開通流動電話;2008年隨廈門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開通有線電視[3]:352-353

其他基礎設施

  • 消防:最初離小嶝島最近的消防站是新店消防中隊,距離21公里且僅能通過水路到達。受2008年8月小嶝英靈殿失火損失嚴重的警醒,2010年春節後,小嶝島成立小嶝社區志願消防隊,是廈門市首支海島社區消防隊伍,並於2016年升級組建為小嶝社區微型消防站,臨時鋼棧橋建成後,消防車也可通過此橋入島。[21][36]
  • 教育:小嶝島有小嶝小學,原名嶝江小學,於1937年創辦,1997年統計時,小學面積6,437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築1,236平方米,設立7個班,有在校學生269人、職工10人;2007年統計時,小學面積7,563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築1,628平方米,設立6個班,有在校學生168人、職工12人、計算機49台。[25]:1051-1060[10]:588
  • 環境:小嶝島垃圾原須就地填埋或外運處理,2007年島上有7位保潔員和4輛垃圾車,後島上12歲學生邱乃芹致信廈門時任市長劉賜貴有關環境問題,即於當年10月在島上興建了20個垃圾屋,新增了100個垃圾桶、1輛三輪垃圾車。[3]:353[37]
  • 醫療:2005年,小嶝島建設了衛生所,配備專職醫生。[10]:198
  • 殯葬:1995年,小嶝島推行公益性公墓,2004年5月建成火葬場和骨灰室,推行火化。[10]:346

資源與產業

水資源

小嶝島水資源匱乏,但有一眼泉水,名品泉,俗稱仙人井,因泉水滲出的三塊石頭如「品」字而得名,漲潮即沒,退潮即清,其餘淡水需向地下挖十七八米才可取到。[2]:391[3]:352

礦產鹽業

小嶝島主要有鉀長石建築沙等礦產,另有豐富資源,於1970年圍海建鹽田,歸屬大嶝所管轄,截至2001年鹽田面積25.85公頃。[10]:79, 438-442[13]

農業

小嶝島上多紅土地,截至2001年島上有耕地約100畝,植甘薯等旱作物。[13]

動物資源

Thumb
小嶝島正在作業的漁民,攝於2014年

小嶝島上有鷺鳥繁殖點,位於島中南部,主要鷺鳥有白鷺,也有夜鷺池鷺[27]島周邊海域主產小嶝紫菜、七月珍珠海蠣青斑魚美國紅魚[3]:354;附近亦有珍稀物種文昌魚,為廈門市的自然保護對象,1991年9月設立廈門市文昌魚自然保護區後於2000年4月升級為國家級保護區,且擴大保護區範圍至小嶝島等其他島嶼海域[14]:728[註 4]。關於小嶝島海域相關產業主要有捕撈業養殖業,其中捕撈業主要在島嶼附近海域漁場進行,捕撈主要使用拖、圍、定置、流刺網三角繒等方法和工具,漁場水深20在米以內,底質為砂泥與泥砂,主要產物有九蝦毛對蝦周氏新對蝦斑節對蝦獨角新對蝦[3]:353[25]:371-375,除此外原還有,現時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不准捕撈[17];養殖業則是小嶝島居民主要收入來源,主要養殖紫菜海蠣魚類貝類[25]:363-368對蝦等,其中的小嶝紫菜的孢子曾於2008年隨神州七號飛船上太空培養。[3]:349, 353小嶝島還曾於1983至1991年間養殖過海帶,與同期大嶝海帶養殖面積共100畝,年產干品量近百噸[25]:363-368;於2007年發現青斑魚並進行人工養殖,年產約1萬尾[3]:349;2011年新建石斑魚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建設示範基地[6]

旅遊資源

小嶝島旅遊資源豐富,島上有如小嶝島地道(303民防工程,長1,300米,1969年開挖,1972年竣工[8])、八閩鐵樹王(樹齡600年)、獨木成林、唐朝美人井、小嶝英靈殿、小嶝休閒漁村等景點,其中小嶝休閒漁村是2005年福建省編制第一個休閒漁業規劃,是中國第一批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之一,主打石斑魚工廠化旅遊項目,有石斑魚科研、育苗、養殖、觀賞等項目,漁村亦有度假酒店、商務會議、主題派對、拓展培訓等項目,將島嶼打造為度假基地。此外每年7至8月小嶝島將舉辦海島帳篷旅遊文化節,每年1至11月舉辦小嶝島紫菜旅遊文化節。[6]

人口

1989年小嶝島有居民2,372人,2001年約2,500人[13],2007年2,700多人,2008年約3,000人[36],主要有(宋末隨邱葵遷入)、(明代金門丹灶遷入)、(明代同安洪塘遷入)等姓氏人口[10]:105-108,其中前堡多邱、許姓,後堡還有姓。[3]:349

參考文獻和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