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西聯邦共和國 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 |
---|---|
格言:
| |
國歌:
| |
首都 | 巴西利亞 |
最大城市 | 聖保羅 23°33′S 46°38′W / 23.550°S 46.633°W |
官方語言 | 葡萄牙語[2][3] |
族群(2010年[4]) |
|
政府 | 聯邦制總統制立憲共和國 |
• 總統 | 雅伊爾·博索納羅 |
• 副總統 | 咸美頓·莫朗 |
• 眾議院議長 | 羅德里格·瑪雅 |
• 參議院議長 | 尤尼西奧·奧利維拉 |
• 最高法院院長 | 迪亞斯·托佛利 |
立法機構 | 國民議會 |
• 上議院 | 聯邦參議院 |
• 下議院 | 眾議院 |
獨立 (自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王國) | |
• 宣告獨立 | 1822年9月7日 |
• 獨立承認 | 1825年8月29日 |
• 共和國 | 1889年11月15日 |
• 現行憲法 | 1988年10月5日 |
面積 | |
• 總計 | 8,515,767平方公里(第5名) |
• 水域率 | 0.65% |
人口 | |
• 2019年估計 | 215,570,000[5](第5名) |
• 密度 | 23.8/平方公里(第190名) |
GDP(PPP) | 2020年估計 |
• 總計 | 3.596萬億美元[6](第8名) |
• 人均 | 17,016美元[6](第80名) |
GDP(國際匯率) | 2020年估計 |
• 總計 | 1.893萬億美元[6](第9名) |
• 人均 | 8,955美元[6](第73名) |
堅尼系數 | ▼ 0.519[7](2012年) 高 |
人類發展指數 | ▲ 0.761[8](2018年) 高 · 第79名 |
貨幣 | 巴西雷亞爾 (R$)(BRL) |
時區 | UTC−2至−5(BRT) |
• 夏令時 | UTC−2至−5(BRST) |
日期格式 | dd/mm/yyyy |
行駛方位 | 靠右 |
電話區號 | +55 |
ISO 3166碼 | BR |
互聯網頂級域 | .br |
巴西聯邦共和國(葡萄牙語: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9]),通稱巴西(Brasil),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2.15億,居世界第六。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大部分位於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及美國。巴西和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圭亞那、蘇里南及法屬圭亞那接壤。
巴西擁有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國名源於巴西紅木。首都為巴西利亞,擁有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等大城市。巴西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是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出口國,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得益於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於歷史上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主要信奉天主教及基督新教。
國名來源
巴西(葡萄牙語:Brasil;國際音標 巴西葡萄牙語:[bɾaˈziw];歐洲葡萄牙語:[bɾɐˈziɫ])一詞出自繁衍於巴西海岸的巴西紅木,巴西紅木在葡萄牙語中稱為pau-brasil,其中brasil意為像炭火一樣紅,由拉丁語brasa(「炭火」的意思)與後綴-il(來自-iculum或-ilium)構成[10][11][12]。巴西紅木所產生的深紅色染料,引起了歐洲服裝業的重視,並引起了巴西早期的商業性開發。16世紀期間,當地原住民採伐大量的巴西紅木,由歐洲商人(多數來自葡萄牙,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銷往歐洲[13]。
該地區原來在葡萄牙的官方名稱為「Terra de Santa Cruz」(聖十字架之地),而販賣紅木的歐洲商人多稱「Terra do Brasil」(Land of Brazil),這一名稱最終取代了舊的官方名稱。早期水手也稱之為「鸚鵡之地」(Terra di Papaga)。
歷史
主條目:巴西歷史 |
根據考古發掘,起碼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巴西已經有先民生息。 距今約八千多年前,巴西地域產生過獨特的陶器文化。距今六千年前巴西就有半遊牧民族聚居,分佈於亞馬遜河一帶森林,他們主要是從事耕作活動,並且每隔一段時間遷徙。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到達巴西。隨後的三百年裏,葡萄牙人逐漸在此定居,一開始從事巴西紅木的採伐,後來逐漸擴展到淘金、甘蔗種植,逐步成為葡萄牙殖民地。之後葡萄牙一度被西班牙合併後,荷蘭人一度占巴西為己有,在英荷戰爭後又為葡萄牙奪取。1807年,拿破崙率領法軍入侵葡萄牙,1808年葡萄牙本土被法軍所佔領,導致葡萄牙的布拉干薩王室女王瑪麗亞一世一度遷都到南美的殖民地巴西直到1812年戰爭結束才返回。在此期間為了爭取巴西人民的支持,宣佈葡萄牙與巴西的平等地位,並改國號為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1821年歸國。這期間,巴西開始對英國開放貿易港口,並成為葡萄牙聯合王國的一部分。巴西在這段時間裏也有一個分封王。
隨着葡萄牙王國開始走下坡,且意圖去掉巴西元首國王的稱號,1822年9月7日,攝政王佩德羅一世宣佈獨立,建立了巴西帝國。1888年5月8日,議會通過無條件廢除奴隸制的法令;13日,巴西攝政伊薩貝爾公主簽署《黃金法》,巴西結束奴隸制。
1889年11月15日,佩德羅二世被共和派推翻,成立巴西共和國。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前期,巴西接納了超過500萬來自歐洲和日本的移民,成為僅次於美國,人口最多的美洲移民國家。
1930年代,巴西開始工業化,同時處於熱圖利奧·瓦加斯長期的軍事獨裁統治下,直至1945年才結束。瓦加斯其後成立巴西工黨,於1951-1954年通過民選再度上台。瓦加斯1954年迫於政治壓力自殺後,巴西政局動蕩不安。
1960年,巴西首都由位於海岸的里約熱內盧遷往內陸的行政首都巴西利亞,以減輕里約熱內盧作為政治和經濟首都的壓力。1964年,巴西發生軍隊政變,推翻巴西工黨政府,建立了長達21年的反共右翼軍人獨裁統治。
1979年,若昂·菲格雷多接替埃內斯托·蓋澤爾,成為巴西最後一任軍人總統,1984年,若昂·菲格雷多在美國做心臟手術時,巴西人走上街頭,要求民選產生下任總統。
1985年1月15日,前參議員坦克雷多·內維斯在民主間接選舉中當選總統,但在他就職前突發急病,一個多月後病逝,副總統若澤·薩爾內繼任總統。1989年舉行首次總統直選。
2002年10月27日,盧拉·達·席爾瓦成為巴西歷史上通過民主選舉取得政權的第一位左翼和勞工黨總統,2006年10月29日成功連任。[14]
2010年10月31日,巴西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勞工黨候選人迪爾瑪·羅塞夫當選巴西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並且表示要繼承盧拉政府的對內外政策。2014年10月26日以51%成功連任。
2016年5月12日,巴西參議院大比數通過對總統羅塞夫的彈劾議案,羅塞夫即時被停職半年,總統職務由副總統特梅爾代理,8月31日,參議院正式以61票贊成,20票反對,彈劾總統羅塞夫,羅塞夫被罷黜總統,但被豁免不用禁止參政八年的規定,結束13年的勞工黨和左翼統治。
2016年8月,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里約熱內盧舉行。
政府
政治
主條目:巴西政治 |
1988年制訂的巴西憲法規定聯邦政府享有廣泛的權力,總統和副總統通過選民投票產生,任期4年,可以連任一次。總統有權任命內閣,同時是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
巴西的國家立法機構是巴西國民議會,實行兩院制。擁有81個席位的參議院,由每個州及聯邦特區選舉的3名參議員組成,任期8年。4年改選三分之一,後4年改選三分之二。眾議院513個席位是按比例選出,任期4年。
外交
主條目:巴西外交 |
由巴西對外關係部負責掌理,巴西在拉丁美洲的政治與經濟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世界政經關係的要角。巴西的外交政策反映其為一個地域大國,並着重於保護巴西之國家利益、國家安全、意識型態和促進國家興盛。在二次大戰後至二十世紀末時,不論是民主政府或軍事政府,皆希望能夠藉由推動一個由國家領導的工業政策來提升巴西對世界的影響力。巴西現今的外交和其他南美洲國家有着緊密的連結,其致力於參與聯合國及美洲國家組織等國際組織,進行多邊外交;並時常制衡美國於拉丁美洲的政經勢力。
巴西的外交政策以該國憲法為依據,內政不干涉原則、民族自決及國際主義為巴西外交政策的準則。根據該國憲法,總統有對外政策的最高管理權,而國會負責審查外交政策。 巴西對外關係(俗稱的伊塔馬拉蒂宮)負責向總統提出建議,並處理巴西的外交事務。對外關係部的職掌涵蓋政治、商業、經濟、金融、文化之交流,但總統能主導其方向。
軍事
主條目:巴西軍事 |
行政區域
主條目:巴西行政區劃 |
巴西共分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州下設市,為第二行政機構。
重要的都市和城鎮
主條目:人口超過十萬人之巴西城市列表 |
城市 | 州 | 人口 | 城市 | 州 | 人口 | ||
---|---|---|---|---|---|---|---|
1 | 聖保羅 | SP | 11,603,114 | 11 | 貝倫 | PA | 1,428,368 |
2 | 里約熱內盧 | RJ | 6,136,652 | 12 | 瓜魯柳斯 | SP | 1,283,253 |
3 | 薩爾瓦多 | BA | 2,714,119 | 13 | 戈亞尼亞 | GO | 1,220,412 |
4 | 福塔萊薩 | CE | 2,416,920 | 14 | 坎皮納斯 | SP | 1,059,420 |
5 | 美景 | MG | 2,399,920 | 15 | 聖路易斯 | MA | 922,458 |
6 | 巴西利亞 | DF | 2,383,784 | 16 | 聖貢薩洛 | RJ | 973,372 |
7 | 庫里蒂巴 | PR | 1,788,559 | 17 | 馬塞約 | AL | 922,458 |
8 | 馬瑙斯 | AM | 1,644,690 | 18 | 卡希亞斯公爵城 | RJ | 855,010 |
9 | 勒西菲 | PE | 1,515,052 | 19 | 新伊瓜蘇 | RJ | 844,583 |
10 | 阿雷格里港 | RS | 1,440,939 | 20 | 特雷西納 | PI | 813,992 |
地理
主條目:巴西地理 |
全境大部份為熱帶氣候。北部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大部為赤道多雨氣候,降水豐沛,平原東北部略為乾燥。南部為世界上第二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首都巴西利亞位於高原之上。南端緯度較高,多丘陵、平原,多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偶見霜雪,大部分人口居住於此,是農業基地。大西洋沿岸有數條山脈,最高海拔2,900米。北部圭亞那高原的內布利納峰海拔3,014米,為全境最高點。
經濟
主條目:巴西經濟 |
巴西農業、採掘業、製造業和服務業較為發達,勞動力充足。巴西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在拉丁美洲位居第一,對世界市場影響日益擴大。主要出口商品有:咖啡、大豆、鐵礦石、橙汁、鋼鐵、蔗糖、飛機。
巴西的GDP年平均增長率達到5.4%,2014年人均GDP已達到12,000美元左右水準。
1998年11月,巴西從國際貨幣基金主導的國際援助項目獲得了415億美元的貸款,前提是調整財政政策和經濟結構。1999年1月,巴西中央銀行宣佈雷亞爾與美元脫鈎。這一貶值措施緩和了當年經濟增長回落的趨勢。
2001年,在主要市場增長放緩,中央銀行採取高利率政策應對通貨膨脹壓力,投資者擔心新政府的經濟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巴西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降至2%以下。年底,貿易平衡方面的強勁表現使投資者信心增強。嚴重的收入分配不均仍然是巴西經濟的主要問題。
自2003年1月1日總統盧拉·達·席爾瓦上任以來,外界所擔憂的財政危機並沒有出現。2003年經濟出現了0.2%的負增長後,近年增長溫和。
人口
主條目:巴西人口 |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其中,白人佔47.3%,混血人口佔43.1%,非洲裔黑人佔7.6%,亞洲人佔2.1%,美洲原住民約佔0.3%,混血人口及黑人人口增長較快。[15][16][17]南部居民多有歐洲血統,可溯源到19世紀初來自意大利、德國、波蘭、西班牙、烏克蘭和葡萄牙等國的移民。而北部和東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著,部分具有歐洲或非洲血統。
巴西擁有兩億一百萬人口(2013年)[18],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IBGE 200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約有7,800萬以上,相當於巴西人口總數的42%。該地區擁有巴西三個人口最多的州(聖保羅4,200萬人,米納斯吉拉斯1,900萬人,里約1,500萬人)和兩個最大的城市(里約和聖保羅)。在聖保羅和里約的交界地帶形成了以聖保羅、里約為支柱的商業地帶,該地區聚集了約23%的巴西人口,成為該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巴西居民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約佔65%)和基督新教(約佔25%)。近年來,天主教徒呈現下降的趨勢,而新教徒則增長得很快。
民族
主條目:巴西民族 |
東南地區是巴西民族分佈最廣泛的地區,該地區主要有高加索人(主要是葡萄牙後裔和意大利後裔),混血、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亞洲和印第安人後代。
這樣在整個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開始頻繁混血。1532年,自從SAO VICENTE建立以後,葡萄牙人開始以殖民者的身份來到這塊地方。由於18世紀礦業的發展,葡萄牙的各邦領主開始紛紛來到這裏,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從非洲安哥拉和納米比亞來的奴隸,他們都屬於非洲土著人。從第一年的殖民統治開始,黑人的比例就開始極大的增長。
19世紀,亞洲和歐洲的移民化開始受到刺激,德國人開始在1818年來到這裏,1875年,意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紀初,日本人,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開始相繼來到這裏。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在東南地區發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為這次移民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因為那個時候開始了奴隸解放運動,當時種植園以及剛剛興起的巴西工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移民
東南地區是巴西移民特徵最明顯的地區,他聚集了國內移民以及國外移民。最大的影響是從巴西東北部傳來的。近年來由亞洲中國及東南亞地方的移民有逐漸提升的趨勢。
巴西的種族歧視問題表現在社會權力架構和財富分佈上。雖然巴西的種族歧視問題不常表現於以膚色為對象的暴力事件上,但政治影響力和財富卻偏去於膚色較淺的一少部份人手上。社會階層越高,情況越是明顯。
文化
主條目:巴西文化 |
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為一個民族大融爐,有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其他地區的移民。在音樂舞蹈方面都有十分不同的表現。
不管在藝術形式或通俗特色方面,巴西音樂均引起世人注目。十九世紀具有國際聲望的作曲家安東尼奧·卡洛斯·戈麥斯是巴西人,其作品具有意大利風情,包括一齣根據阿倫卡爾的《瓜拉尼人》寫成的歌劇。二十世紀的維拉洛博斯也獲得國際盛名,作品主要以本土主題和樂器為基礎。對巴西民間藝術重新燃起的興趣,是與一九二○年代現代主義運動同時發生的,在音樂方面為詩人小說家馬裏奧·安德拉德所提倡。巴西最重要的藝術博物館為聖保羅藝術博物館。
巴西普遍的音樂舞蹈時尚(如:森巴舞)多來自民間,主要受非裔所影響深遠。也是由未接受正式音樂訓練的人演奏。每年二月嘉年華會時蜂擁而出的新歌曲,有許多題材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或是週遭發生的事情,透過個人演出表現多姿多采的嘉年華會,發展旅遊業和展現巴西的多元文化。
日期 | 中文名 | 葡文名 | 備註 |
---|---|---|---|
1月1日 | 元旦日 | Confraternização Universal, Ano Novo | |
二月多但日期不定 | 嘉年華會 | Carnaval | |
日期不定 | 耶穌受難日 | Paixão de Cristo | |
受難日(含)後三天 | 復活節 | Páscoa | |
4月21日 | 獨立英雄紀念日 | Tiradentes | |
5月1日 | 勞動節 | Dia do Trabalho | |
日期不定 | 基督聖體節 | Corpus Christi | |
9月7日 | 國慶日 | Dia da Independência | 紀念獨立 |
10月12日 | 聖母顯靈日 | Nossa Senhora Aparecida | |
11月2日 | 亡靈日 | Finados | |
11月15日 | 共和國成立日 | Proclamação da República | |
12月25日 | 聖誕節 | Natal |
教育
主條目:巴西教育 |
巴西的教育目前是初級基礎教育9年,中學3年,大學4年。有些科目或學院的不同,有可能是5~7年,如醫科。一般幼兒以及小學教育是由地方政府負責籌辦管理,中等教育由州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聯邦政府管理。每個階段都有許多私校並存。
現階段的中學學生在升大學時都需要經過大學學測由教育部頒令,用來測試學生學習水平以及學習品質。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2006年度全球教育推廣調查報告」指出,巴西在教育質量的排名中,居一百二十一個國家中的第七十一位。據調查顯示,儘管巴西已讓大多數兒童上學唸書,並達到波蘭和匈牙利的水平。但是在教育質量和成年人掃盲教育方面很有待加強。
專家表示,巴西教育質量偏低的原因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不夠,能夠堅持學到五年級的學生比例也很低。在聯合國看來,學生們在學校的時間應該每天達到四小時二十五分到五小時之間,但巴西學生待在學校的平均時間是四小時十五分,很多州立學校學生的在校時間更只有四小時。
此外,巴西學生的留級率也很高,尤其是男生,情況更嚴重,女生為百分之十八,男生則達百分之二十五,是拉丁美洲學生留級率最高的國家。
巴西目前有文盲一千六百萬人,聯合國曾要求巴西在2015年之前將文盲減少百分之五十,但根據現行狀況,巴西應該很難達到此項目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這項調查報告,是參考每個國家的教育發展指數進行排名,包括識字、小學註冊人數、教育品質和學校男女學生比例平等幾項。去年,巴西排名第七十二位。[來源請求]
體育
眾所周知,巴西最流行的體育運動是足球,據1999年的統計數字,巴西大概有近2萬多支足球隊。另外,巴西國家足球隊是唯一一支由1930年至2018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從未缺席過一屆的球隊,也是唯一一支曾五次奪取世界盃冠軍的球隊(1958年、1962年、1970年、1994年和2002年)。此外,巴西隊和巴西球員也包攬了很多世界盃足球賽紀錄。2007年美洲國家盃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以3:0擊敗強敵阿根廷獲得冠軍[19],可說是完完全全的「足球王國」。
巴西的女子體操雖然遠遠不如美國、中國、俄羅斯、羅馬尼亞,但是成績也是還可以,或多或少都有選手可以進入世界體操錦標賽一、兩個項目的決賽。2003年的世界體操錦標賽,巴西體操運動員 Daiane dos Santos 取得自由體操-金牌(第一名)。
巴西成功獲選成為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主辦國家,第二度舉辦世界盃。
巴西城市里約熱內盧成功獲選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城市,成為南美洲首個,南半球第二個國家,以及南半球第三個舉辦奧運會的城市。
巴西在大型國際綜合運動會的成績:
夏季奧運:23金,30銀,55銅,108面獎牌(美洲第4,世界第35)
夏季大運會:26金33銀78銅137枚(美洲第4,世界第20)
世界運動會:5金8銀8銅21枚(美洲第4,世界前35)
夏季青奧會:2金3銀1銅(美洲第4,世界第21)
世界武博運動會:1銀1銅 (美洲第4,世界第48)
承辦2014年國際足協世界盃。由於巴西社會的生存矛盾。近幾年,巴西民眾開始抵制世界盃的承辦,他們認為世界盃耗去大部分社會資源,而忽視民眾的社保,健康,環境等投入。臨近世界盃,巴西境內卻是遊行不斷,政治社會風暴籠罩世界盃'環中'[1],巴西總統表示將不參加世界盃開幕式。不過,由於巴西在足球上的特別地位,巴西世界盃仍被寄予很高期望。
其它主題
注釋
參考文獻
引用
- ^ Exército Brasileiro. Hino à Bandeira Nacional. [2014-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葡萄牙語).
- ^ Demographics. Brazilian Government. [2011-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7).
- ^ Libras, Brazilian Portuguese sign language, is officially recognized as a legal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n Lei 10.436. Brazilian Government. [2015-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10).
- ^ Caracteristicas da População e dos Domicílios do Censo Demográfico 2010 — Cor ou raça (PDF). [2012-04-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2-17).
- ^ "Brazi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BGE population estimates.
- ^ 6.0 6.1 6.2 6.3 Brazil.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October 2016 [2016-11-06].
- ^ Country Comparison to the World: Gini Index – Brazi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World Factbook. Retrieved on 3 April 2012.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1-18).
- ^ Demographics. Brazilian Government. 2011 [2011-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7). (英文)
- ^ CNRTL – Centre National de Ressources Textuelles et Lexicales (法文)
- ^ Michaelis – Moderno Dicionário da Língua Portuguesa (葡萄牙文)
- ^ iDicionário Aulete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2-29. (葡萄牙文)
- ^ (葡萄牙文) Eduardo Bueno, Brasil: uma História(São Paulo: Ática, 2003; ISBN 85-08-08213-4),p.36.
- ^ 卢拉再次当选巴西总统. [2006-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8).
- ^ Tendências Demográficas: Uma análise da população com base nos resultados dos Censos Demográficos 1940 e 2000. [2012-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3).
- ^ Censo demográfico revela que o Brasil ficou mais velho e menos branco. [2012-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7).
- ^ População que se declara branca diminui, diz IBGE. [2012-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6).
- ^ 巴西地理統計局
- ^ 洪偵源,美洲盃足球賽》阿根廷14年魔咒難破 巴西笑擁第8冠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9-27.,麗台運動報
來源
- 南美歡迎您, Bienvenidos! / 南美任您闖,Vamos!(I)星島出版社
外部連結
![]() |
維基詞典上的字詞解釋 |
![]()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多媒體資源 |
![]() |
維基新聞上的新聞 |
![]() |
維基語錄上的名言 |
![]() |
維基文庫上的原始文獻 |
![]() |
維基教科書上的教科書和手冊 |
![]() |
維基導遊上的旅遊指南 |
![]() |
維基學院上的學習資源 |
![]() |
維基數據上的數據項 |
![]()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分類:巴西 |
- The Sino-Brazilian Principles in a Latin American and BRICS Context: The Case for Comparative Public Budgeting Legal Resear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Wisconsin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13 May 2015
- 巴西政府官方網站(葡萄牙語)
- 巴西行政區劃網頁 中文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西大使館
- 中華民國駐巴西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Universidade de Sao Paulo (聖保羅大學)
- 巴西亞洲中國文化語言中心Asia brasil Centro Cultural de Língua Chinesa
- Brazil Real Estate
- 《世界概況》上有關巴西的條目 (英文)
- 開放式目錄計劃中和巴西相關的內容 (英文)
OpenStreetMap上有關巴西的地理資訊
- 谷歌地圖
|
|
|
|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SA 4.0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Images, videos and audio are available under their respective lice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