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馬利亞教(英文:Samaritan religionSamaritanism),是撒馬利亞人民族宗教[1][2][3][4][5][6][7]撒馬利亞人篤信《撒馬利亞五經》,認為它相較於猶太人使用的妥拉,是真正從未被改動過的妥拉。[8]除了《撒馬利亞五經》外,撒馬利亞人同樣尊崇他們的版本英語Book of Joshua (Samaritan)的《約書亞記》,並承認一些《聖經》人物,譬如以利

撒馬利亞教被其信徒描述為由摩西所創辦的宗教,歷經千年而未變。撒馬利亞人相信猶太教與猶太妥拉已經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被敗壞,不再保有西奈山上由神傳下的十誡。猶太人在其宗教中將聖殿山視為其聖地,撒馬利亞人則視基立心山為聖地。

歷史

撒馬利亞教視基立心山巔為上帝的真正聖地,而非猶太教中聖殿山的奠基石。因此,撒馬利亞人認為他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摩西時代,是與猶太人相獨立的實體,並由約書亞為他們的聖殿建造了地基。撒馬利亞歷史學將這種宗教上的的分裂歸結於大祭司以利在約書亞去世後,離開了摩西的聖所,而去到了基立心山。

阿布·法特英語Abu'l-Fath,一位14世紀的撒馬利亞歷史主要記錄者,如此論述撒馬利亞人的起源:[9]

以他瑪英語Ithamar的後代、以弗利(Yafni)之子以利,與非尼哈的兒子們間爆發了一場可怕的內戰,因為以弗利之子以利決心從非尼哈的後代那裏篡奪大祭司的位置。他曾常在石壇上獻祭。他五十歲,擁有財富,管理着以色列的子孫們的寶庫……

他在祭壇上獻祭,但沒有獻上鹽,仿佛毫不在意。大祭司奧齊(Ozzi)知道了,發現祭品沒有被接受,他徹底與他斷絕了關係;據說他(甚至)呵斥了他。

於是,他和同情他的人,起來反抗,他、他的追隨者和他的牲畜,立刻起身前往示羅。於是以色列人分了派系。他派人去見他們的首領,對他們說,「想要看到奇妙的東西的人,讓他到我這裏來。」於是在示羅有許多人聚集到他那裏,在那裏為他自己蓋了殿;他(在基立心山上)造了一個殿一樣的地方。他建了一個祭壇,沒有遺漏任何細節——一切都與原來的一處一處地一致。

於是以色列的子孫分成了三個派系。基立心山上的忠誠派系;一個信着偽神的異端派系;跟着以弗利侄子以利去了示羅的派系。

更進一步,在《撒馬利亞編年史阿德勒(Samaritan Chronicle Adler)》,即《新編年史》,這本被廣泛認為是於18世紀,使用更早的編年史資料寫成的書中,如此敘述:

以色列的孩子們在他的日子分成了三派。一派行外邦人英語Gentile的可憎之事,事奉他神;一派跟隨以弗利之子以利,不過在他透露自己意圖之後,許多人離開了他;第三派留在天選之地,與大祭司烏齊·本·布基(Uzzi Ben Bukki)一起。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