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博義一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9月9日)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 page))標籤。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9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教宗 聖博義一世 Sanctus Bonifacius PP. I | |
---|---|
羅馬主教 | |
位於城外聖保祿大殿的教宗博義一世圖像 | |
就任 | 418年12月28日 |
卸任 | 422年9月4日 |
前任 | 教宗佐西 |
繼任 | 教宗雷定一世 |
個人資料 | |
本名 | (不詳) |
出生 | (日期不詳) 羅馬 |
逝世 | 422年9月4日 羅馬 |
參見其他以「博義」為名號的教宗 |
教宗博義一世 之教宗稱號 | |
提及稱號 | 教宗閣下 |
交談稱號 | 教宗閣下 |
宗教稱號 | 聖父 |
追封稱號 | 聖人 |
教宗聖博義一世(拉丁語:Sanctus Bonifacius PP. I,原名不詳,?-422年)於418年12月28日至422年9月4日為教宗。他是希坡的聖奧斯定的同時代者,後者將其一些作品獻給了他。
教宗佐西去世後,兩派都推出了自己的教宗候選人,一位是博義一世,另一位是恩賴(Eulalius)。加拉·普拉西狄亞(Galla Placidia),西羅馬皇帝康斯坦丁三世的皇后,要求皇帝洪諾留(Honorius)干涉,而他發佈詔書責成兩人都離開羅馬。在接下來的復活節時,恩賴回到該城以行洗禮並慶祝節日;當皇帝聽聞此事後,恩賴被剝奪了品秩並被驅逐出羅馬,在418年12月28日,博義一世成為了教宗。
參見
譯名列表
- 博義一世:香港天主教教區檔案 歷任教宗作博義。
- 波尼法爵一世: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禧年專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梵蒂岡廣播電台作波尼法爵。
- 卜尼法斯一世:《大英簡明百科知識庫》2005年版[永久失效連結]、中國大百科智慧藏[永久失效連結]、《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3年版作卜尼法斯。
- 朋尼非斯一世:國立編譯舘[永久失效連結]作朋尼非斯。
- 博尼法斯一世:《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3年版作卜尼法斯。
- 博尼費斯一世、博尼費斯一世:《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3年版作博尼費斯。
- 博尼費切一世、博尼費切一世:《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3年版作博尼費切。
天主教會職銜 | ||
---|---|---|
前任者: 教宗佐西 |
羅馬主教 教宗 418年-422年 |
繼任者: 教宗雷定一世 |
|
|
|
|
|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SA 4.0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Images, videos and audio are available under their respective licenses.
Cover photo is available under {{::mainImage.info.license.name || 'Unknown'}} license.
Cover photo is available under {{::mainImage.info.license.name || 'Unknown'}} license.
Credit:
(see original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