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陵

明景帝朱祁钰陵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景泰陵map

景泰陵,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為明景帝朱祁鈺的陵墓。該陵墓為朱祁鈺去世後明英宗朱祁鎮以親王禮為其建造的陵墓,後曾多次修繕,並達到帝王陵規格,清朝滅亡後荒廢。現存一座祾恩殿和寶城,祾恩殿前有乾隆年間所樹立的碑,上有乾隆帝題詩。2001年,景泰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Quick Facts 景泰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景泰陵
Thumb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 中國北京市海淀區
坐標40°00′08.28″N 116°14′10.48″E
分類古墓葬
時代
編號5-145
認定時間2001年
Close

歷史

景泰陵坐落於海淀區玉泉山北麓的金山口,是明景帝朱祁鈺和其妻汪皇后的陵墓,因朱祁鈺在位時年號為景泰而得名「景泰陵」。朱祁鈺,為明宣宗朱瞻基之子,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在明英宗即位時被封為郕王[1]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親自率軍北伐瓦剌,以郕王朱祁鈺為監國[2]土木堡之變後,原為監國的朱祁鈺被立為皇帝,是為明代宗,明英宗被尊為太上皇[3],1450年(景泰元年),明英宗被迎回北京,但明景帝並未讓出帝位,而是將明英宗軟禁於南宮[4]

1457年(天順元年),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奪回皇位,朱祁鈺被廢為郕王,不久後去世,時年30歲[5]。明景帝原本於1456年(景泰七年)在十三陵陵區內為自己營建了壽陵[6]。朱祁鈺去世後,朱祁鎮不承認朱祁鈺的皇帝身份,先前所營建、尚未完工的壽陵被毀[註 1],並將朱祁鈺以親王禮葬於西山[7][註 2]。1475年(成化十一年),明憲宗朱見深重新承認了叔叔朱祁鈺的皇帝身份,並諡為「恭仁康定景皇帝」[9],朱祁鈺的郕王墓也被擴建為皇陵,加蓋了享殿、神庫、神廚、宰牲亭、內官房等建築。嘉靖年間時,該墓葬的陵體被改建,綠琉璃瓦也被換成了黃色,整座墓葬至此基本符合皇陵規制,但規模偏小。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時,景泰陵前立起一座碑,並在碑外建有碑亭。此外,清政府還曾在景泰陵周圍樹立起8座轉木樁,其用於「破壞景泰陵的風水」[10]。清朝滅亡後,該陵逐漸變得殘破不堪,很多建築都已無存[11]:76

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景泰陵遭到破壞,陵冢被平毀,陵碑被推倒,建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12][13][14]。1980年代中期,景泰陵的祾恩門被改做棚舍,享殿和陵冢舊址上建有軍鴿房和簡易公廁,陵牆以內分佈着幾畦菜地和一個糞池[12]。2001年,景泰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市財政撥專款修復[12][13][14]。截止2007年,文革中曾被推倒的刻有乾隆御製詩的「功德碑」,在重立時顛倒了方向,變成了「大字朝陰小字朝陽」[13][14]

結構

Thumb
景泰陵碑亭內的石碑

景泰陵現存碑亭、祾恩殿、寶城各一座。碑亭為黃瓦歇山頂,其中的石碑為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所立,正面有清高宗所題《明景帝陵詩》[註 3]。碑亭北側為黃瓦硬山頂的祾恩殿,面闊三間,祾恩殿後為寶城[15]:443-444。寶城內除葬有朱祁鈺外,還葬有在1456年(景泰七年)被廢的皇后汪氏[16][註 4]

保護與現狀

1979年8月21日,景泰陵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876。2001年6月25日,景泰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同年北京市政府專門撥款對景泰陵進行了修繕,但在修繕後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刻有乾隆題詩的石碑在修繕後變成了大字朝陰小字朝陽,朝向完全顛倒[21]。2007年時,有媒體報道稱景泰陵中的部分空地被挪用為門球場[22]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