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是有關歐洲歌唱大賽自1956年以來使用的演唱語言,也包括了自2004以來所有半決賽及決賽的曲目。 關於演唱語言的規則曾改變了很多次。過去,比賽主辦單位曾要求參與的國家只使用自己國家的語言演唱,但自1999年以來即取消了這個限制。

規則的演變

1956年至1965年,比賽並無針對演唱語言進行任何的限制。舉例來說,在1965年歐洲歌唱大賽瑞典的代表Ingvar Wixell英語Ingvar Wixell即以英語作為演唱曲目。

1966年至1973年,比賽規定演唱者必須以代表該參賽國的其中一種官方語言作為演唱語言。

自1974年到1976年,參賽者可以選用任何語言演唱。許多國家利用這點,選用了各國通用的英語作為演唱語言,當中也包括了1974年的冠軍ABBA所選唱的歌《Waterloo[1]

1977年,比賽的主辦單位歐洲廣播聯盟,重新加強了比賽的演唱語言限制。然而,由於德國比利時國內初選已先行完成無法改變,故被給予特別的權利可以使用英文。在這個限制下,可以用英文演唱的國家僅剩愛爾蘭馬爾他以及英國。從1977年至1998年,這個限制一直被使用着。

自1999年起,演唱語言的限制又被開放。因此,很多國家開始選擇混合語言的演唱方式,包括了英文夾雜參賽國本身的官方語言。在此之前,已有一些國家在標題或者歌詞中的一句夾雜非官方語言,如1993年克羅地亞的「Don't Ever Cry"」、1997年奧地利的「One Step」及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Goodbye」。在1994年,波蘭的代表艾迪塔·歌娳婭(Edyta Górniak)在綵排時打破了語言規定,被人向評審團爆料而成了當年度的八卦[2][3] 。只有6個國家認為波蘭應該被取消資格,但按照規定必須有13個國家提出抗議才可以使波蘭退出比賽[4]

批評

2008年代表法國參賽的歌曲是用英語演唱的,當時法國的一名議員曾批評法國電視台並於法國議會提出了正式的投訴[5]。類似的事情也在2014年發生過,當西班牙歌手Ruth Lorenzo用英語演唱部分她在西班牙國內選拔賽上的參賽歌曲中的歌詞後,她受到西班牙皇家語言學院的批評。

各種語言及其首次登場

奪冠的語言分佈

人工語言的引進

在歐洲歌唱大賽的歷史上有三次是用人工語言來演唱歌曲[6]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參賽國 ...
年份 參賽國 表演者 歌曲
2003 比利時 Urban Trad英語Urban Trad "Sanomi英語Sanomi"
2006 荷蘭 Treble英語Treble (musical group) "Amambanda英語Amambanda"
2008 比利時 Ishtar英語Ishtar (band) "O Julissi英語O Julissi"
Close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