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鈇(1550年—1634年),另有記為沈鐵[註 1],字繼揚,號介庵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三都人,明朝政治人物。

Quick Facts 沈鈇, 籍貫 ...
沈鈇
大明九江府知府
籍貫福建詔安縣三都
字號字繼揚,號介庵
出生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二月十六日
逝世崇禎七年(1634年)
配偶娶陳氏
親屬沈起津
出身
  • 萬曆元年癸酉科舉人
  • 萬曆二年甲戌科同進士出身
著作
  • 《大學古本》
  • 《浮湘集》、《鍾離集》、《石鼓集》
Close

生平

萬曆元年(1573年),福建鄉試中舉第十七名。萬曆二年(1574年),聯捷甲戌科三甲三十七名進士[4],授順德縣知縣,後官至鄖陽府知府。

萬曆十三年(1585年),李材擔任鄖陽撫治。李材喜愛講學,派遣部下供學生役使,部下多有怨言。李材又依照學生請求,將參將公署改為學宮。萬曆十五年(1587年),參將米萬春暗令部下梅林等大聲喧譁,騎馬入城,縱容囚犯毀掉學生屋室,直接跑到軍門,要挾賞銀四千。過了兩天,米萬春威脅李材更改軍中不便十二事,命令他上疏將罪行歸於副使丁惟寧、知府沈鈇等,李材隱忍聽從。丁惟寧責罵數落米萬春,米萬春想殺丁惟寧,後者恐懼逃走。李材於是再一次彈劾丁惟寧激起事變。萬曆帝下詔問沈鈇等人的罪,將丁惟寧降職三等,李材回到原籍等候調查[1]。沈鈇貶任衡州同知[5]

沈鈇歸鄉後,於萬曆二十四年和三十八年,兩次倡建、重修詔安東溪橋,並且創文昌閣,置漏澤園,為當地百姓稱讚。晚年,他感慨荷蘭殖民者入侵台灣島,經常掠奪內地。上疏福建巡撫南居益〈請建澎湖城堡置將屯兵永為重鎮書〉請求朝廷干涉台灣,並建議在澎湖列島設立水鎮、增添槍炮、並移民澎湖列島等(此疏也被顧炎武編入《天下郡國利病書》[6]),然而兩年來明軍出動大軍圍困荷蘭澎湖堡壘,耗費軍費過鉅,財政已更加艱困,無法負荷。崇禎七年(1634年),因捲入地方宗派糾紛,被判處死罪[7]

著作

著有《大學古本》、《浮湘集》、《鍾離集》、《石鼓集》等。

家族

曾祖沈衡。祖父沈道隆。父沈璽。母葉氏。重慶下。兄沈鏜、沈水(貢士)、沈克廉、沈組。弟沈克度、沈綬、沈纓。有子沈起津,進士出身。

註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