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林公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洛林公國 | |||||||||
---|---|---|---|---|---|---|---|---|---|
959年-1766年 | |||||||||
上洛林(紫色)和下洛林(粉紅色),1000年 | |||||||||
首都 | 南錫 | ||||||||
政府 | 君主制 | ||||||||
公爵 | |||||||||
• 959-978 | 腓特烈一世 | ||||||||
• 1737-1766 | 斯坦尼斯拉夫·列辛斯基 | ||||||||
歷史 | |||||||||
• 上下洛林分裂 | 959年 | ||||||||
• 加入上萊茵行政圈 | 1500年 | ||||||||
• 併入法國 | 1766年 | ||||||||
|
洛林公國(959年-1766年)原上洛林公國,是位於德法之間的公國。包括現今法國的洛林地區、低地國家以及德國的亞琛地區。814年查理曼去世,虔誠者路易即位,在823年的分封國土後,他的三個兒子因為不滿發動叛亂。而840年路易去世後,洛泰爾即位,他的兩個兄弟結盟並發動內戰,洛泰爾戰敗,最後三人終於在843年達成妥協,通過凡爾登條約把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其中洛泰爾分得了北海到意大利的領土,是為洛泰爾一世。
在洛泰爾一世手中,其國土亦被分成三分,長子路易二世接受了意大利和皇帝稱號,次子洛泰爾二世接受了洛塔林吉亞;小兒子查理接受了勃艮第-普羅旺斯。959年洛林公國分為上洛林和下洛林兩部分,在上洛林公爵逐漸被稱為洛林公爵,下洛林則因分成幾個較小的領土而不復存在。
1477年1月5日,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與洛林公爵勒內二世在公國首都南錫爆發了一場戰役,在大膽查理遭到僱傭軍的出賣陣亡而結束。
三十年戰爭中,法國於1641年佔領洛林,又不得不在戰爭結束的1648年撤出,根據《西發里亞和約》,法國得到洛林的梅斯、圖勒、凡爾登等3個主教區。1697年洛林轉屬神聖羅馬帝國。
法蘭索瓦三世在1735年與已經失去王位的波蘭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用洛林換得托斯卡納大公國,1737年斯坦尼斯拉夫一世在退位後被法國安置在通過交換得到的洛林,成為洛林公爵;1766年斯坦尼斯拉夫一世去世,洛林公國併入法國。而法蘭索瓦三世則通過與瑪麗亞·特蕾莎的婚姻,成為神聖羅馬皇帝法蘭茲一世。
外部連結
|
|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SA 4.0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Images, videos and audio are available under their respective lice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