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k3又作洛邑[1],別稱成周中國古地名,在今洛陽市

西周周成王時,周公建成雒邑(今瀍河兩岸),又稱成周。西周滅亡後,周平王東遷成周,從此又稱王城周敬王前510年修築新都(今洛陽白馬寺以東),新城沿用「成周」之名,俗稱「東周」;舊城稱為「王城」,俗稱「西周」。

沿革

武王克殷後,回師途中在「管」停留,然後向西至「洛」[注 1],計劃在伊水洛水一帶的夏人故地建設新城洛邑[注 2]。周人的勢力中心豐鎬偏處西方,這座河洛之間的新城可以加強對東方殷人殘餘勢力的控制,但兩年後周武王即去世,繼位的成王年幼,由武王弟周公攝政,不滿的管叔蔡叔等諸侯們隨即發動了三監之亂,建城的計劃暫時擱置了,周公東征平亂後,才得以建成洛邑。《尚書》記載了周公、召公營建成周的經過。召公占卜選定了城址[注 3],周公於成王五年開始營建,歷時約一年基本建成[注 4]

洛邑建成後,周公將人遷移至此,並駐紮軍隊進行軍政統治與殖民。此時洛邑又稱為「新邑」、「新邑洛」、「新大邑」、「新國洛」等。等到成王成年親政自行政權,在洛邑行祭祀,因此洛邑從此又稱為「成周」(一說在平王東遷後才有成周之稱)[注 5]

西周受到犬戎侵略滅亡之後,周平王遷都於成周,從此成周又稱王城。前516年周敬王即位,因王城內王子朝勢大,遷居到過去殷民居處之地。後因王子朝之亂晉國諸侯周敬王於前510年修築新都,位於今洛陽白馬寺以東。新城沿用「成周」之名,俗稱「東周國」;舊城稱為「王城」,俗稱「西周國」。從此成周與王城分為兩地,但都在今日洛陽市附近。到周赧王時,周王才遷回王城舊都。

滅東周后,改成周為洛陽,為叄川郡郡治,改王城為河南縣治。此後成周逐漸擴建為漢雒陽城隋煬帝時遷兩城居民於新建的東都城,兩城宣告廢棄。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