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孫
根據中國歷史學家,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9世紀的分別居住在塔里木盆地裡谷和帕米爾山脈的游牧民族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烏孫是一個西漢時由烏孫人[1]在西域建立的游牧民族國家[2],位於現今吉爾吉斯斯坦、中國新疆和哈薩克斯坦的交界處,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立國君主是獵驕靡。

烏孫國首領稱為「昆莫」或「昆彌」。西漢文帝時,被匈奴擊潰的月氏攻擊烏孫的牧地,烏孫族大敗,昆莫難兜靡被殺害。匈奴冒頓單于收留烏孫餘部,孫兒軍臣單于約於前113年指派獵驕靡率領烏孫遠征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烏孫軍大獲全勝,隨後獵驕靡在那裏建立了一個國家,以族名「烏孫」為國名。匈奴通過烏孫間接控制了從伊犁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的交通線[3][4]。雖然軍臣單于死後,烏孫國便「不肯復事匈奴」[5],但是很長時間內一直羈屬匈奴[3]。烏孫國曾經是西域最強大的國家[6],後來與西漢建交,西漢宣帝時分裂為二,5世紀為柔然所滅。
前蘇聯學者認為烏孫文化是操印歐語系的塞人(塞迦,即薩迦或塞克,斯基泰人)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並稱塞-烏孫文化,烏孫文化時期是前300年-300年[7]。亦有其他外國學者進行考古研究時為塞克文化及烏孫文化定下時限(Saka/Wusun period,前600-400年)[8]。中國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學者推斷在先秦時期烏孫自號「昆」,是一個古老的西戎部落,春秋戰國時代與月氏遊牧於河西走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