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河,古稱御河,是今中國北京市東城區的一條河流。2013年3月,以玉河故道之名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子項[1]

Quick Facts 大運河,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大運河
玉河故道
Thumb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春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號7-1973-3-009
認定時間2013年3月
Close

簡介

Thumb
2009年8月徐苹芳題寫的「通惠河玉河遺址」石碑,立於地安門東大街以北
Thumb
「中國大運河」遺產區界樁,立於地安門東大街以北
Thumb
地安門東大街以北的玉河河道
Thumb
地安門東大街北側的澄清中閘和東不壓橋遺址
Thumb
2016年夏季的玉河河道

玉河是通惠河的一段,由元朝郭守敬主持於1293年修建完成,與元大都同時建成。通惠河是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主要用於漕運,當年北京的糧食大多經通惠河運入北京城。[2]元史·郭守敬傳》載:「通州至大都,陸運官糧,歲若干萬石,方秋霖雨,驢蓄死者不可勝計,至是皆罷之。三十年,帝還自上都,過積水潭,見舳艫蔽水,大悅,名曰通惠河,賜守敬鈔萬二千五百貫,仍以舊職兼提調通惠河漕運事。守敬又言:於澄清閘稍東,引水與北壩河接,且立閘麗正門西,令舟楫得環城往來。志不就而罷。」[3]

玉河原是元朝開鑿的通惠河位於宮城東側的一段河道。元大都城內的積水潭是通惠河漕運的終點碼頭。白浮泉水自積水潭向東南,流經澄清閘萬寧橋(地安橋,俗稱「後門橋」)、東不壓橋、北河沿、南河沿出皇城,過北御河橋(原址在今貴賓樓飯店西南側),沿台基廠二條船板胡同泡子河入通惠河。[4]

Thumb
從玉河南端的北京內城南城牆向北望玉河。近處為南御河橋,遠處為中御河橋。遠處河西側的西洋建築為英國使館。攝於1900年至1903年之間。這段玉河現為正義路

元末明初,白浮瓮山河斷流,通惠河僅餘玉泉山諸泉、西湖(昆明湖)為水源,此後通惠河城內段因水量減少而無法通航。明朝永樂宣德年間,擴建南城皇城後,將通惠河圈入了皇城內。《明清北京城圖》繪:從什剎海的來水,經東不壓橋流入皇城,向南流出皇城之後,不向東南流,而是直接向南,經今正義路過中御河橋、南御河橋入南濠(前三門護城河)。這就是明朝的御河,又名玉河,全長4.8公里。該河是積水潭、什剎海排水的尾閭,進入德勝門水關的水,經御河排泄,故該河是北京城區中部、北部的排水主幹渠,直到清朝[4]

自明朝開始,玉河自什剎海前海東端出水口起,經萬寧橋後,先後經過今東不壓橋胡同東板橋胡同北河胡同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正義路,最後流入北京內城南護城河。

玉河並不太寬,水流不急,但在北河沿中段西岸衝出了一片沙灘,因而出現了「沙灘后街」、「沙灘北街」、「沙灘南巷」等地名。沙灘東南的銀閘胡同,曾是元朝御水河故道,為調節因地勢而形成的水勢落差,在河道上設有多處水閘。《燕京訪古錄》載,銀閘胡同地下埋有銀制水閘一座,梁長4尺8寸,寬5寸,厚3寸,柱高3尺,鐫有「銀閘」二字及「大元元統癸酉秋奉旨鑄銀閘一座」十四個小字。[4]

玉河兩岸過去是北京人夏天乘涼之處。如今南河沿大街迤西的磁器庫胡同緞庫胡同燈籠庫胡同等胡同,原來均為玉河用於漕運時在河邊興建的庫房所在地。[4]

明朝之後,由於水源減少,玉河逐漸變為臭水溝。[2]中華民國年間,由於來水日益減少,開始自南向北將玉河改為暗溝。民國十三年(1924年),自前三門護城河南水關到東長安街改成了暗溝,其上填平植樹,兩岸修路,東岸稱正義路,西岸稱興國路。後來又將兩路中間闢為街心公園,兩路統稱正義路。民國二十年(1931年)自東長安街望恩橋(東安橋)改成了暗溝。[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開始全線疏浚玉河。當時,不能經常由什剎海向玉河放水,故玉河常年流淌污水。1953年,修建了四海下水道,玉河在東不壓橋被截斷,留有直徑50厘米的倒虹吸管,當作什剎海放水沖刷下遊河道之用。[4]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整條河道均被蓋板,鋪設排水管線,成為地下暗河。[2]

2000年,結合萬寧橋(後門橋)的修繕,恢復了玉河的起端河道,並在萬寧橋西增建了一座漢白玉三孔石拱橋(後來命名為金錠橋)。此次修復萬寧橋,將萬寧橋下原來已經改為暗河的玉河恢復為河道,河水自什剎海前海東端出水口處開始,流至萬寧橋東側不遠處。[5]萬寧橋以東恢復的河道非常短。[4]

2005年起,東城區人民政府啟動了玉河改造工程。2009年9月,玉河北段(萬寧橋北河沿大街)改造工程結束。此次恢復的河道總長度為480多米,基本按照明朝時的河堤寬度修繕,在河南端的東不壓橋北側的玉河庵被修繕,作為北京玉河遺址博物館的館址。元朝明朝舊有的河堤,在此次修繕中發現後,被保護性回填,新河堤按照原有河堤的舊貌興建。在玉河河道上,還修復了雨兒橋、福祥橋。[2]

Thumb
玉河庵碑

2000年代,在玉河改造工程中,對萬寧橋地安門東大街之間的玉河進行了發掘,清理出了元朝通惠河堤岸、明朝玉河堤岸及其河道、清朝玉河堤岸及其河道、東不壓橋澄清中閘遺址、兩座便橋遺址、玉河庵遺址、碼頭遺址及排水道等遺蹟,出土了玉河庵碑、銀錠鎖、瓦當以及陶器(陶片)、瓷器(瓷片)等文物。[6][7][8][9]

這次玉河改造工程也引起了很多爭論。原因是此次工程拆除了河道以外的大片原有的四合院,並新建了許多高檔四合院,成為房地產開發項目。[4]

據2012年的報道,北京玉河遺址博物館的標牌已立在新建的跨河木橋橋頭,門前的浮雕已就位,博物館內外的各項收尾工作正在進行中。該博物館佔地面積大約600平方米,主要展示玉河的歷史變遷,考古成果。[10]

2013年3月,從未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玉河故道」作為大運河北京段的一部分,被併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的細項中。「玉河故道」包括澄清上閘(含萬寧橋)、澄清中閘(含東不壓橋[11][1]

橋樑、水閘

  • 金錠橋:位於什剎海前海東端出水口處。2000年新建。
  • 澄清閘(澄清上閘):建於元朝。自從明朝清朝時起,玉河起自什剎海前海的澄清閘,該閘為積水潭下游的出口控制閘。現存遺蹟。[4]
  • 萬寧橋:俗稱「後門橋」,是北京舊城內現存最早的石橋,建於元朝
  • 雨兒橋:位於雨兒胡同西口,連接雨兒胡同拐棒胡同。2000年代新建。
  • 福祥橋:位於福祥胡同西口。2000年代新建。
  • 澄清中閘:位於東不壓橋以北。現存遺蹟。[12]
  • 東不壓橋:原稱「東步量(梁)橋」,位於今地安門東大街上,東吉祥胡同北口、東不壓橋胡同南口之間。1965年拆除。
  • 騎河樓橋:亭橋,位於今騎河樓街東口。現已無存。
  • 望恩橋(東安橋):位於東安門內(即東安門以西)。現已無存。
  • 北御河橋:位於東長安門外,今南河沿大街南口、東長安街上。現已無存。
  • 中御河橋:位於東交民巷內。現已無存。
  • 南御河橋:位於北京內城南城牆北側,今正義路南口。現已無存。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