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1459年—1532年),德華晉溪,別署雙溪老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太原縣(今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人。明朝中期重臣,成化甲辰進士,曾官吏部兵部戶部尚書

Quick Facts 王瓊, 籍貫 ...
王瓊
Thumb
文徵明繪《王瓊遺像》
大明吏部尚書
籍貫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太原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德華,號晉溪
諡號恭襄
出生天順三年(1459年)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太原縣
逝世嘉靖十一年(1532年)
京師
出身
  • 成化十六年庚子科舉人
  • 成化二十年甲辰科二甲第二名進士出身
著作
  • 《雙溪雜記》
  • 《晉溪奏議》
  • 《北邊事蹟》
  • 《漕河圖志》8卷(編)
Close

王瓊歷事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戶部兵部吏部尚書一品大員。特別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間的五年中,因執掌兵部,有特殊功勳,連進「三孤」(少保少傅少師)、「三輔」(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師[1]

王瓊多有政績。治理漕河(運河)三年,「敏練著稱」;此外「任人唯賢」,任用王守仁平定朱宸濠叛亂;另外總制西北邊防,「功在邊陲」,自嘉靖七年至十年的四年中,從延綏寧夏,直至河西走廊嘉峪關外,王瓊出任總督陝西三邊軍務,使西北「邊境益靖」。

生平

王瓊的家族定居於汾東柳林(今太原市劉家堡)。王瓊的伯父名王永壽,曾在天順年間官至南京工部尚書,父親王永亨成化年間任隆慶州知州,始建新第於縣城東街。

成化弘治年間

王瓊,登成化二十年(1484年)二甲進士,授工部主事,之後升工部員外郎工部郎中,出任治理漕河,卓有成績。改為戶部郎中,歷任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河南右布政使[2]

正德年間

正德元年(1506年),王瓊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次年入朝,擔任戶部右侍郎。期間調查衡府侵佔民田的事情。正德三年(1508年),升爲吏部左侍郎,後因其在戶部任職時邊臣借太倉銀未償換等事受到連坐,尚書顧佐奪俸,而王瓊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不久再次改為南京戶部右侍郎。正德八年,晉升爲戶部尚書[3]。其為人有心計,善於計算,此後治理邊疆兵餉糧倉有度,正德十年,代替陸完擔任兵部尚書。此後因為明武宗常年遠遊塞外,經費不足,而近畿地區多發生盜亂。王瓊就請在河間設立一個總兵官,在大名、武定各設兵備副使一人,負責平定盜亂。此後並檄順天巡撫保定巡撫,治理外防,保護車駕,朝廷內外都因此得安。當時孝豐賊湯麻九叛亂,朝廷請求發兵清剿,王瓊則密令都御史許庭光出其不意擒拿叛變,無一脫逃。四地捷報上奏,多推功給王瓊,於是他數次受到廕賚,累加至少師太子太師,子世襲錦衣衛千戶。恰逢營建乾清宮,又給予二子父廕錦衣衛千戶,寵遇超過其他諸位尚書[4]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之亂爆發。王瓊請敕南和伯方壽祥在南京督操長江兵防,並命贛南巡撫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湖廣巡撫秦金各率所部包圍南昌應天巡撫李充嗣鎮京口,淮揚巡撫叢蘭扼守儀真。奏摺上奏後,明武宗意欲御駕親征,此議爭執三日不決。大學士楊廷和則順從武宗旨意,竟然下親征詔,命王瓊與楊廷和等居守順天府。

此前,王瓊派遣王守仁巡撫贛南,就私下便宜行事,給他兵符。適逢寧王朱宸濠謀反,事情上報朝廷,上下惴惴不安。王瓊則稱:「諸君勿憂,吾用王伯安贛州,正為今日,賊旦夕擒耳。」不久,果然如其所言。

王瓊才高,善於結交關係。以厚禮事奉錢寧江彬等,所以其能夠發展自己的勢力,所奏的請求都能執行。其能夠在兵部有所作為,也是靠江彬等人的幫助。當時陸完離任後,其代為吏部尚書。王瓊嫉妒彭澤因平定流寇,而聲望在自己之上,於是在錢寧面前中傷彭澤。有誣陷雲南巡撫范鏞甘肅巡撫李昆、副使陳九疇到監獄中,所以朝廷內外多畏懼王瓊。而大學士楊廷和又不與王瓊相爭。

次年,武宗駕崩,世宗即位。言官交相彈劾王瓊,下都察院監獄。王瓊攻擊楊廷和,致使明世宗更不幫助王瓊,而下廷臣雜論。此後判其為「交結近侍」,處死刑,後改為流放莊浪(今甘肅省莊浪縣)。王瓊自訴年老,改戍綏德(今陝西省綏德縣[5]

嘉靖年間

大禮議事件後,張璁桂萼霍韜總理朝政,因王瓊此前與楊廷和有矛盾,於是首先舉薦王瓊,世宗不納。嘉靖六年(1527年),邊疆有警,桂萼再次請求起用王瓊,沒有批准。世宗亦憐憫王瓊年老多病,於是命其還籍為民。御史胡松因彈劾桂萼而貶到外地任職,其同僚周在請求寬恕胡松,而一同被下詔獄。桂萼於是再次提起王瓊此前攻擊楊廷和之事,於是廷臣紛紛再次舉薦,世宗才命恢復王瓊兵部尚書職位,待用。次年,再以其擔任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代替王憲總督陝西三邊軍務(陝甘總督)。

土魯番佔據哈密,廷議閉關絕其貢已經有四年。至此,其將牙木蘭率領兩千人求歸屬,沙州番人帖木哥、土巴等亦率領五千歸屬。番人連續兩次來寇,接連被參將雲昌、遊擊彭濬擊退,此後王瓊就奏乞撫納,世宗採納兵部尚書王時中議,聽從王瓊採納。至此西域等地邊事再次平定,而北寇常為邊患。王瓊連續數次進攻後終於平定邊疆騷亂[6]

當時,南京給事中丘九仞彈劾王瓊,世宗則慰留下他。之後張璁、桂萼離開政治核心,諸位大臣紛紛彈劾其黨羽,王瓊首當其中,於是命致仕歸鄉,此後世宗又遣慰諭。恰逢西番大掠臨洮,王瓊率領部隊討伐若籠、板爾諸族,平定叛亂。此後錄功,加太子太保。其在邊疆多年治理,西陲益靖。甘肅百姓苦於土魯番侵犯,擔心王瓊離去,紛紛乞求守臣上奏留下他。於是巡撫唐澤、巡按胡明善上奏闡明其功勞,世宗下優詔嘉獎。當時,世宗厭惡楊廷和,懷疑朝廷大臣都是其黨羽,於是連用桂萼、方獻夫在吏部任職。方獻夫離去後,世宗卻不欲授予他人,所以此職位久無人赴任。嘉靖十年冬,世宗派遣行人召王瓊擔任吏部尚書。南京監察御史馬敭等十人上奏詆毀王瓊為先朝遺奸。世宗大怒,逮捕馬敭等人入詔獄,而慰留王瓊。花馬池有警報,兵部尚書王憲請發兵。王瓊稱花馬池的防備森嚴,敵寇無法攻入,大軍派遣後敵人恐怕會先退走,只會徒勞耗費國庫。王憲卻派遣六千人,部隊在抵達彰德時,果然敵寇已經離去。

嘉靖十一年(1532年)秋,王瓊卒於任內。贈太師,諡恭襄。同年,彭澤也先去世。正德、嘉靖年間,彭澤、王瓊均是有才略的人,相互攻擊中傷不止,亦相互晉升罷免。但王瓊為人險忮,公論均對其有差別。但是其在兵部多有戰功,而其在三邊的功勞,人們都將其與楊一清相比較[7]

著作

王瓊曾主編《漕河圖志》8卷,是現存最早的有關京杭大運河書志。另有《雙溪雜記》、《晉溪奏議》、《北邊事蹟》等。

註釋

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