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庄臺灣日治時期1920年至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北州淡水郡。今新北市石門區

Thumb
淡水郡管內圖

行政區劃

石門地區位在臺灣本島的最北端,在清治時期及日治時期初期屬芝蘭三堡金包里堡,在1895年6月隸屬「臺北縣淡水、基隆支廳」,在1897年7月1日隸屬「滬尾、金包里辨務署」。1898年6月28日,金包里辨務署被併入「基隆辨務署」,改為「金包里支署」[1]。1901年11月11日,臺灣的行政區劃改為二十廳,石門地區隸屬「臺北廳小基隆支廳」、「基隆廳金包里支廳」。1901年12月17日,臺北廳劃分為39個區,石門地區被劃分為第31區[2]。1903年11月1日,基隆廳實施街庄整併,並改為23個數字分區,下角庄被劃分為第6區[3]。1904年4月1日,臺北廳芝蘭三堡實施街庄整併[4]。1905年7月1日,基隆廳第6區改為「阿里荖區」[5]。1906年1月1日,臺北廳改設置以地名稱呼的28個區,石門地區被劃分為「老梅區」[6]。1909年10月25日,臺灣的行政區劃由二十廳整併為十二廳,基隆廳被併入臺北廳,下角庄隸屬「臺北廳金包里支廳」。1915年2月27日,小基隆支廳被併入「淡水支廳」。此時的街庄如下:

  • 芝蘭三堡:頭圍庄、老梅庄、石門庄
  • 金包里堡:下角庄[7]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區廢除,街庄改為大字;前述4庄合併為臺北州淡水郡「石門庄」,轄域內分為頭圍老梅石門下角等4個大字

  • 頭圍大字下有「楓林」、「崁子腳」、「八甲」、「下員坑」小字名
  • 老梅大字下有「大丘田」、「公地」、「七股」、「豬槽潭」、「老崩山」、「大溪墘」、「尖山湖」、「九芎林」小字名
  • 石門大字下有「石門」、「石崩山」小字名
  • 下角大字下有「石門」、「尖子鹿」、「阿里磅」、「坪林」、「小坑」、「草埔尾」、「阿里荖」、「五爪崙」、「竹子湖」小字名[8]

二戰後,石門庄在1946年改為臺北縣淡水區石門鄉,為目前的新北市石門區

More information 1903年, 1906年[5][6] ...
石門庄行政區劃變遷
1903年 1906年[5][6] 1920年-1945年 1946年
[2][3] 街庄[3][4] 街庄 街庄 大字 鄉鎮
臺北廳 第31區 頭圍庄 老梅區 頭圍庄 石門庄 頭圍 石門鄉
老梅庄 老梅庄 老梅
石門庄 石門庄 石門
基隆廳 第6區 阿里荖庄、五爪崙庄(竹仔湖、五爪崙)、阿里磅小坑庄、阿里磅庄、石門庄 阿里荖區 下角庄 下角
Close

庄長

  • 潘廼明:1920年至1927年,原任老梅區書記
  • 江文通:1929年至1940年
  • 三澤淳一
  • 江崎龜作[9]

設施

名所舊跡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