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
前3世紀末期的中國歷史時期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秦朝(前221年9月10日—前207年11月17日[註 1]),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中央集權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趙氏,所以史書又稱嬴秦[3]。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因善於養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受爵獲封秦地,成為秦國始封君,建立秦國,號稱秦嬴。前770年,秦襄公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關中平原,成為一方諸侯。戰國時期,秦國根據禮記總結的「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輪」,推行車輛統一道路,書籍統一文字,行為統一倫理,並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實施商鞅變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稱秦朝[4]。
秦![]() | |||||||||
---|---|---|---|---|---|---|---|---|---|
前221年—前207年 | |||||||||
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1]
| |||||||||
![]() 秦朝疆域面積達340萬平方公里 | |||||||||
京城 | 咸陽 | ||||||||
國君姓氏 | 嬴姓趙氏 | ||||||||
君主 | 共3位 | ||||||||
• 前247年—前210年 | 始皇帝嬴政(首任) | ||||||||
• 前210年—前207年 | 二世皇帝嬴胡亥 | ||||||||
• 前207年 | 嬴子嬰(末任) | ||||||||
語言 | 漢語 | ||||||||
興衰 | |||||||||
• 前221年 | 秦國滅齊國,秦滅六國之戰結束。 | ||||||||
• 前207年 | 劉邦攻下秦都咸陽。 | ||||||||
| |||||||||
今屬於 | ![]() ![]() ![]() |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管治。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嚴重集權、過度擴張、勞役諸國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4]。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但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漢王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皇帝,開啟漢朝[5]。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過去不同諸侯豪門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務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6]。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7]。
在文化思想方面,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8],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受秦始皇所迷信[9]。為了箝制人民叛亂、統一中央集權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8]。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文化打下基礎[10],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11]。該時代所遺留下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2]。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