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舊城是一座位於現代耶路撒冷東耶路撒冷,佔地0.9平方千米(0.35平方英里)的區域,被城牆環繞着。[2]1860年代以前,這一區就構成了耶路撒冷的整個城市。

Quick Facts 世界遺產, 位置 ...
耶路撒冷舊城及其城牆[1]
世界遺產
從上往下順時針方向:
位置 耶路撒冷地區
(由 約旦代為申報)
標準文化:(ii)(iii)(vi)
參考編碼148
登錄年份1981年(第5屆會議
列為瀕危1982年–至今
Close

如今,舊城區可分為四個不均勻的區域,該傳統分類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40年代一份英國製作的耶路撒冷城市地圖英語1840–41_Royal_Engineers_maps_of_Palestine,_Lebanon_and_Syria。 這四個區分別是穆斯林區基督徒區亞美尼亞區猶太區。第五個區域是穆斯林稱為阿克薩清真寺區英語Al-Aqsa聖殿山,舊城區的城牆和城門則是鄂圖曼帝國於1535年至1542年間由蘇萊曼一世建造的。舊城內擁有多個對亞伯拉罕諸教至關重要和神聖的地點,包括猶太教的聖殿山和西牆、基督教的聖墓教堂,以及伊斯蘭教的圓頂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舊城區及其城牆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一部分。[3][4]

儘管名為舊城,但該區域目前的佈局與古代不同。大多數考古學家認為,大衛城是耶路撒冷的原始定居點,坐落於聖殿山以南的一塊岩石尖上,這在青銅時代鐵器時代是耶路撒冷的核心定居點。[5][6][7][8][9]城市在此後則向東和北擴展,包括錫安山和聖殿山。 因此,蘇萊曼城牆定義的舊城相對於城市歷史上的早期時期略微向北偏移,比其巔峰時期的尺寸較小,尤其是在第二聖殿時期英語Jerusalem_during_the_Second_Temple_Period後期。舊城的當前佈局,在過去1,500年的耶路撒冷古地圖英語Cartography_of_Jerusalem中得到了詳細記錄。

直到19世紀中期,整個耶路撒冷城(大衛墓除外)都被舊城牆包圍。 城牆外的都市發展始於19世紀後期,當時城市的市政邊界擴展到包括阿拉伯村莊,如錫勒萬英語Silwan和新的猶太社區,如平安居所。在第一次中東戰爭後,舊城處於約旦的控制之下。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東耶路撒冷;自那時起,整個城市則成為了以色列佔領區以色列單方面在1980年的《耶路撒冷法》中宣稱整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根據國際法,東耶路撒冷被定義為以色列佔領的領土。1982年,約旦又要求將其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10][11]

分區

Thumb
舊城的分區

亞美尼亞區

亞美尼亞區是舊城4區中最小的一個。雖然亞美尼亞人也是基督徒,但是亞美尼亞區與基督徒區是分開的。

基督徒區

基督徒區位於舊城的西北角,聖墓教堂位於該區。

猶太區

Thumb
中央是猶太區的西牆,兩側是穆斯林區的圓頂清真寺(左)與阿克薩清真寺(右)

猶太區(希伯來語הרובע היהודי‎, HaRova HaYehudi)位於舊城的東南部,南面是亞美尼亞區,東到西牆聖殿山。自公元前8世紀起,該區幾乎一直有猶太人居住。1948年,住在該區的大約2,000名猶太人被包圍,被迫全體離開。該區被阿拉伯人洗劫一空,古代的猶太會堂也被摧毀。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以色列的空降部隊從外約旦手中奪取該區。此後該區得到重建,到2004年人口為2,348人 [1]

穆斯林區

穆斯林區是4個區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最熱鬧的區域,位於舊城的東北角。但近年來,有許多猶太人買房在此區定居,通常會掛出以色列國旗。阿克薩清真寺位於該區域,為伊斯蘭教的聖地之一。苦路的前半部分也位於穆斯林區。

圖冊

Thumb
耶路撒冷舊城天際線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