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
隋末唐初政治人物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魏徵(580年—643年1月17日),字玄成,相州內黃縣(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1]人,祖籍鉅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省晉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文貞,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輔佐唐太宗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諫太宗十思疏》為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
魏徵(580年—643年1月17日),字玄成,相州內黃縣(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1]人,祖籍鉅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省晉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文貞,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輔佐唐太宗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諫太宗十思疏》為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