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步梯臺灣話N̂g Pō͘-the,?—?),本名纘承讚承[a],字烈侯,生卒年不詳,清代武官,台灣府澎湖廳東西澳媽宮人(今澎湖縣馬公市),同治年間因參與戴潮春事件平叛而領有軍功,返鄉後出任澎湖通判(候補)。[1][2]

Quick Facts 黃步梯, 字 ...
黃步梯
Thumb
供奉於澎湖縣馬公市澄源堂之黃步梯祿位
烈侯
本名纘承
出生推估為 大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
 大清福建省臺灣府澎湖廳東西澳媽宮社
逝世推估為 大清光緒11至12年間(1885-1886年)
 大清福建省臺灣府澎湖廳東西澳媽宮社
居住地澎湖廳台灣府
語言臺灣閩南語
職業清朝官員
活躍時期臺灣清領時期同治、光緒年間
兒女黃濟時(長子)
漢語名稱
繁體字 黃步梯
簡化字 黄步梯
漢語拼音 Huáng Bùtī
白話字 N̂g Pō͘-the
台語羅馬字 N̂g Pōo-the
Close

生平

黃步梯為媽宮人士,少時任職澎湖水師協擔任稿識,並學習軍務,後被調往臺灣本島,補安平右營額外外委、遷職任把總。同治元年(1882年),戴潮春彰化縣起事[3],黃步梯擔任後勤,替參將陳國銓運送軍餉至臺灣鎮總兵林向榮[2],運糧中道逢微雨,且前方行經逆賊地盤,部屬勸其勿要冒進,黃步梯奮而應曰:「乘此時賊黨未覺,立即速行,尚可達也。」後仍遇賊黨截擊,黃步梯殿後迎敵,奮勇擊退敵軍。黃步梯因運糧有功,加五品銜。之後除黃步梯之外,凡清兵運送的軍餉皆被賊黨掠奪,眾人始佩服黃步梯之膽識。[1]

同治三年(1864年)年末,戴潮春事件平定[3],黃步梯後因母親年邁為由,辭退臺灣職務,返回澎湖故里侍親。澎湖水師協副將張顯貴即延攬黃步梯為幕僚(師爺[4]),後援例成通判(候補通判),加提舉銜。[1]

黃步梯返澎之後,里中義舉知無不為:同治13年(1874年),因妻女表達修身持齋的決心,特別闢建供奉觀音太和堂齋堂),也成周遭信眾聚集之所[5];光緒元年(1875年),響應董事蔡玉成修建文石書院,募款監工,勞心戮力[6];光緒五年(1879年)薛詔光倡建齋堂,黃步梯慷慨捐地,另於太和堂旁搭建齋堂,勞役委請辛正中、黃悟修負責,於光緒六年(1880年)竣工[4],即「澄源堂」,現今澄源堂仍奉有「欽加提舉銜黃公步梯祿位」之牌位[7];黃步梯尚欲重修城隍廟,不幸染病,臨終前還多方叮囑長子黃濟時務必完成其遺願,勿負所託。[1][2]

生卒

黃步梯生卒年史書未載,推估出世於大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林豪澎湖廳志.鄉行傳》載黃步梯「欲重修城隍廟而未果」卒,根據媽宮城隍廟曾有光緒12年(1886年)的重修紀錄推斷,因媽宮城隍廟曾於光緒11年(1885年)清法戰爭中的澎湖之役受損,在戰後翌年進行重建工程[8],故黃步梯約莫逝世於光緒11年(1885年)澎湖之役戰後[9]、光緒12年(1886年)城隍廟整建落成之前。[8]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