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 2021年 8月 | >> | |||||||||||||||||||||||||||||||||||||||||||||||||
| |||||||||||||||||||||||||||||||||||||||||||||||||||
歷史上的今天 | |||||||||||||||||||||||||||||||||||||||||||||||||||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
大事記
8月11日 | |
---|---|
約旦國王塔拉勒·伊本·阿卜杜拉因健康原因退位,其長子侯賽因·賓·塔拉勒繼承王位。 | 第四代香港郵政總局大樓落成啟用。 |
前5世紀
18世紀
19世紀
- 1863年:法國確定柬埔寨為其保護國。
- 1872年:清朝政府首次派遣留學生出洋。
- 1896年:上海徐園茶樓內的「又一村」由法國商人放映了「西洋影戲」。這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也是外國電影商人在華活動之始。[1]
20世紀
- 1919年:《威瑪憲法》經德國威瑪共和國時期的首任總統艾伯特簽署後正式生效。
- 1920年:俄羅斯承認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獨立。
- 1935年:納粹衝鋒隊舉行反對德國猶太人的大規模示威。
- 1940年:英國皇家空軍戰機在英國東南部一個基地起飛,攔截入侵的納粹德國空軍,展開「不列顛戰役」。
- 1945年:「解放軍」一詞首次出現。
- 1952年:國王塔拉勒·伊本·阿卜杜拉因健康原因退位,其長子侯賽因·賓·塔拉勒繼承王位。
- 1960年:乍得獲得獨立。
- 1964年:智利同古巴斷交。
- 1965年:美國洛杉磯瓦特區發生黑人暴動,該事件持續到8月17日,為1992年洛杉磯暴動前該市最嚴重的暴動。
- 1966年: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正式宣佈結束三年來的戰爭[來源請求]。
- 1976年:南非開普敦郊區發生種族騷亂[來源請求]。[2]
- 1976年:中環海旁新香港郵政總局正式啟用。
- 1987年:阿倫·格林斯潘接替保羅·沃爾克就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
- 1988年:以奧薩瑪·賓·拉登為首的聖戰組織高級領導份子共同成立了蓋達組織,主張把對抗蘇聯入侵阿富汗的作法擴展至世界各地。
- 1996年:三峽庫區一期水位移民工作全面啟動。
- 1998年:英國石油公司宣佈與美國阿莫科石油公司合併。
- 1999年:20世紀最後一次日全食,由大西洋西面開始,經過歐亞西南,在北印度洋完結,最長超過四分鐘。
21世紀
出生
- 1833年:木戶孝允,又名桂小五郎,日本明治維新三傑之一(1877年逝世)
- 1858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蘭衛生學家,曾獲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1930年逝世)
- 1891年:張自忠,中國軍人(1940年逝世)
- 1897年:伊妮·布來敦,筆名瑪麗·波洛克(Mary Pollock),英國1940年代著名兒童文學家(1968年逝世)
- 1943年:穆沙拉夫,巴基斯坦前總統
- 1945年:馬德華,中國一級演員,1986年出演電視劇《西遊記》
- 1948年:張小燕,台灣藝人
- 1950年:史蒂夫·沃茲尼克,美國電腦工程師
- 1953年:錢鋼,中國報告文學作家、記者
- 1957年:黃哲倫,美國華裔作家
- 1957年:孫正義,日本商人
- 1957年:伊娜絲·德·拉·弗拉桑熱,法國名模
- 1958年:半海一晃,日本演員
- 1960年:上北雙子,日本漫畫家
- 1965年:山本昌,日本職棒投手
- 1967年:鄒兆龍,台灣演員
- 1968年:梅貝爾,荷蘭王妃、人權活動家
- 1970年:岑國培,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70年:于佳卉,台灣女歌手(2014年逝世)
- 1974年:朱鎮模,韓國演員
- 1974年:哈迪卡·奇亞尼,巴基斯坦歌手
- 1975年:谷山紀章,日本動畫聲優、歌手
- 1975年:嘉露蓮·梅菲,美國超級名模
- 1977年:陳見飛,香港模特兒、歌手,陳冠希之姐
- 1978年:秦海璐,中國演員
- 1978年:李璧琦,香港女藝人
- 1979年:黃義達,新加坡歌手
- 1981年:薛凱琪,香港歌手
- 1983年: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澳大利亞男演員
- 1984年:盧卡斯·迪·格拉西,巴西賽車手
- 1985年:陳怡嘉,台灣演員
- 1986年:福原香織,日本動畫聲優
- 1987年:周定緯,台灣藝人
- 1987年:趙逸嵐,台灣演員
- 1987年:蒼井翔太,日本動畫聲優、歌手
- 1989年:吳映潔,台灣女歌手、演員
- 1992年:王鑫,中國跳水運動員
- 1993年:盧本偉,前鬥魚TV主播,《英雄聯盟》前職業選手。
- 1997年:木本花音,日本女子偶像SKE48成員
- 1999年:徐彰彬,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tray Kids成員
逝世
- 223年:賈詡,曹魏重要謀士(147年出生)
- 1564年:宇佐美定滿,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1489年出生)
- 1773年:劉綸,清乾隆朝軍機大臣、文淵閣大學士(1711年出生)
- 1919年:安德魯·卡耐基,鋼鐵大亨(1835年出生)
- 1937年:伊迪絲·華頓,美國作家(1862年出生)
- 1956年:傑克遜·波洛克,美國抽象派畫家(1912年出生)
- 1974年:周宮房子內親王,明治天皇的子女(1890年出生)
- 1974年:鄭評,台灣獨立運動革命家(1927年出生)
- 1984年:李維漢,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1896年出生)
- 1996年:拉法埃爾·庫貝里克,捷克指揮家(1914年出生)
- 2007年:張樹鴻,香港企業家(1957年出生)
- 2009年:尤尼斯·甘迺迪·施萊佛,美國第35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妹妹(1921年出生)
- 2014年:羅賓·威廉斯,美國喜劇演員[4](1951年出生)
- 2018年:V·S·奈保爾爵士,英國印度裔作家(1932年出生)
節假日和習俗
參考文獻
![]()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8月11日 |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SA 4.0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Images, videos and audio are available under their respective licenses.
Cover photo is available under {{::mainImage.info.license.name || 'Unknown'}} license.
Cover photo is available under {{::mainImage.info.license.name || 'Unknown'}} license.
Credit:
(see original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