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文化人類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化人類學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在研究比較人類各個社會或部落的文化,藉此找出人類文化的特殊現象和通則性。不同於研究對象類似的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的研究對象大多是弱勢族群和少數團體,以及較為蠻荒的部落。而研究方式大都注重「質」而非「量」,現象的觀察多是「特例」而非「通識」。
由於發展歷史使然,文化人類學在定義上有有歐陸和北美兩大系統:
歐陸:由於承襲自大航海時代所發展出來的民族學和工業革命後期發展出來的社會哲學,歐陸所謂的文化人類學常常只包含社會人類學和民族學這兩個領域。
北美:由於有「人類學之父」雅稱的法蘭茲·鮑亞士提倡以體格、文化和語言這三個層面來研究人類,再加上新考古學提倡以文化人類學為師,故北美的文化人類學常常與考古學、語言學和體質人類學這三門人類學分支有密切關聯。
![]()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文化人類學 |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SA 4.0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Images, videos and audio are available under their respective licenses.
Cover photo is available under {{::mainImage.info.license.name || 'Unknown'}} license.
Cover photo is available under {{::mainImage.info.license.name || 'Unknown'}} license.
Credit:
(see original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