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如何閱讀生物分類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 本頁面為一篇操作指南,用於介紹中文維基百科社群的一些實作和操作方式。 本文僅是一篇論述,不屬於方針或指引。如果本指南與相關方針或指引發生衝突或存在不一致的情況,請以方針或指引的條文為準。 |
本文解釋了「如何閱讀生物分類框」。如果你想要創建或編輯生物分類框,請參考Wikipedia:專題/生物、Wikipedia:專題/植物、Wikipedia:專題/恐龍、Wikipedia:專題/原核生物及en:Wikipedia:WikiProject Tree of Life/taxobox usage。討論參見Wikipedia talk:專題/生物。
生物分類框是一個表格,用來顯示一種生物或生物分類單元在目前通常被接受的科學分類中的地位。
右圖,即條目小熊貓中使用的分類框。
- 標題使用該生物的中文常用名,不使用英文名或拉丁名,如有俗名可在正文中列出,也可在此用括號列出其中一個。
- 該物種的典型圖像。
- 很多物種有這樣一欄目,標明了保護現狀,即表明這種生物繼續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小熊貓的現狀爲「瀕危」,說明其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絕滅的幾率很高。對於受到威脅的物種,維基百科通常採用IUCN紅色名錄的受威脅物種列表。
- 生物分類框的中間部分詳細列出目前被通常接受的該種生物或分類單元的科學分類,由一系列按等級從大到小排列的分類單元組成。當該分類單元不清楚,或在爭論中,在維基百科中,其中的分類應是目前仍被廣泛接受的說法,不一定完全遵循最新的研究結果。(分類可能會依照有關學術文獻及各權威數據庫來進行更新。)
- 分類單元框的左邊列出了分類單元的等級,右邊是名稱。按照動植物的分類,一個種是一群相關生物的集合,他們和其他的種多少有區別,且能夠互相交配產生正常後代。相互緊密相關的種組成屬,屬之上爲科,科之上爲目,等等。通常列出界、門、綱、目、科、屬、種七個級別,但爲了更精細的分類,次級分類,如域、亞門、總目、族等等也可列出。中文維基的分類包含中文名以及拉丁化的學名。在屬名已詳細列出的情況下,後面的種名中的屬名可採用首字母縮寫再加上種加詞的全名。詳見生物分類法。
- 「學名」、二名法或三名法是目前被接受的物種的科學名稱,用拉丁文,或者其它文字按照拉丁文習慣的改寫來表示,它包括了屬名和種加詞。學名應保證任何兩種生物擁有不相同的名稱,也就是說Ailurus styani用來表示小熊貓這個物種而不會有歧義。有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國際動物命名法規、國際原生物命名法規和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等來保證名稱的唯一和沒有歧義。
- 學名之下的名字是該名稱命名人(也就是首次在學術期刊中發表帶有生物描述(或其引用)的學名的人)的姓氏,後面的數字是發表的年份。若命名人及年份沒有用括號括起來,說明該名稱是由命名人在發表時採用的名稱。若有括號,則表示該名稱曾被修改過,如被分入另一個屬。
- 除了以上這些欄目,依照條目的資料多多寡,還會有化石時期、次級分類、分佈地圖、異名、生物多樣性等等更多資訊欄目。
應該強調的是,某種生物的科學分類是一種科學假說,可以被新的證據確認或反駁。分類學家可以在詳細研究之後改變現有的分類。
|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SA 4.0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Images, videos and audio are available under their respective licenses.
Cover photo is available under {{::mainImage.info.license.name || 'Unknown'}} license.
Cover photo is available under {{::mainImage.info.license.name || 'Unknown'}} license.
Credit:
(see original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