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淀號劫機事件

劫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淀号劫机事件
Remove ads

淀號劫機事件(日語:よど号ハイジャック事件),是指1970年3月31日由共產主義者同盟赤軍派所製造的劫機事件,這也是日本史上第一起劫機事件[1]

快速預覽 事件概要, 日期 ...

1970年3月31日,註冊編號為JA8315(暱稱「淀號」)的波音727-89客機,正執行日本航空351號航班(原定由東京羽田機場飛往福岡板付機場)。該客機被自稱赤軍派的九名成員劫持。劫機團伙表示有意流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並要求客機飛往該國。

「淀號」客機在經停福岡機場和韓國金浦國際機場後,於4月3日抵達朝鮮首都平壤美林機場,劫機團伙隨後流亡北朝鮮。[2]除飛行員外的機組人員和乘客在福岡漢城被分批釋放,運輸政務次官山村新治郎則以人質身份登機,與飛行員一同前往平壤後返回日本。

Remove ads

背景

1966年,自1960年起停止活動的新左翼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完成重組,成立了第二次同盟(日語:第二次ブント Dainiji Bunto)。該組織中以京都同志社大學為據點、由京都大學學生鹽見孝也領導的「關西派系」,在此基礎進一步形成極左翼分支。

約1968年6月,關西派系改稱「赤軍派」,開始策劃在日本發動武裝起義,並策劃在安保鬥爭期間進行[3]

赤軍派認為,要在國內持續進行共產主義鬥爭,必須在海外建立作為後方基地的避難所(即「國際根據地論」)。1969年開始,他們便已經制定向海外派遣成員的計劃。

籌備

赤軍派選擇朝鮮並非因為支持其現有體制,而僅僅因為它是在地理上距離最近的「與日本帝國主義處於敵對關係的國家」[4]。根據赤軍派的真實意圖,他們計劃將朝鮮作為赤軍派的軍事基地,並通過暴力革命來將朝鮮體制徹底變革,「赤軍化(オルグ,意指組織改造)北朝鮮」。

值得注意的是,赤軍派此前並未與朝鮮在日本的關聯組織朝鮮總聯進行任何聯絡。

1970年3月15日,赤軍派議長鹽見孝也被捕。[5]被捕時,其隨身攜帶的筆記上寫有"H・J"字樣(英語hijack,即「劫機」),但當時公安警察並未察覺該縮寫與劫機計劃的關聯。由於擔心警方的偵查會牽連自己,以田宮高麿為首的預定執行小組緊急決定在3月27日提前執行計劃。[6]

劫機團體在行動前發布的聲明中寫道:「我們明日即將從羽田出發。在歷次鬥爭前,從未感受過如此從內心湧出的自信、勇氣與信念……最後再次確認:我們就是明日之丈」。不過,劫機團體並不打算傷害人質,他們準備的「武器」和「炸彈」幾乎都是仿造品。[7]

聲明中提到的《明日之丈》是高森朝雄(梶原一騎)原作、千葉徹彌作畫的漫畫作品,於1968年至1973年間在講談社的《周刊少年Magazine》上連載。據信,犯人集團將自己比作漫畫主角矢吹丈,以表達「戰鬥至燃盡為止」的決心。[8]

Remove ads

事件經過

劫機

1970年3月31日上午7時33分,原定由羽田機場飛往板付機場(今福岡機場)的日本航空351號班機,在飛經富士山上空時遭到劫持。被劫持的班機「淀號」(波音727-89型,機體編號:JA8315,製造編號:19139/255),該航班的運行乘務員共三人,包括機長石田真二、副機長江崎悌一(昆蟲學家江崎悌三日語江崎悌三的長子)和航空機械師相原利夫。此外,機上另有四名客艙乘務員[9]

劫機團伙持有疑似武士刀手槍斧頭炸彈等武器。他們將男性乘客轉移至靠窗座位並用自帶的繩索加以捆綁。隨後,部分劫機者闖入駕駛艙,控制了航空機械師相原利夫,並指示機長石田真二和副機長江崎悌一將飛機飛往平壤(使用的日語為ピョンヤンシ)[10]。由於當時日本國內普遍稱呼平壤為「へいじょうし」,機長石田一度不知道要飛往哪裏[9]。副機長江崎則向劫機者表示,機組沒有飛往朝鮮的航圖,劫機者則稱可以依靠雷達飛行(實際上飛機雷達並不具備此功能)[8]

Remove ads

經停福岡

針對劫機者前往北朝鮮的要求,副機長江崎悌一向他們說明:「本次航班是飛往福岡國內航線,燃料不足以直飛平壤。」,並以此為由,請求劫機團伙允許加油,並在機場取得前往平壤的航圖。劫機者被迫改變計劃,並對乘客進行廣播[11]

各位乘客,本架飛機因燃料不足,將按原定計劃降落福岡,但我們的目的地並非福岡。加油完畢後,我們將立即飛往北鮮(當時日本國內對北朝鮮的歧視性稱呼)。如果在我們逗留機場期間,各位稍有鼓動之舉,我等持有自製炸彈,將堅決採取行動(略)

「淀號」於8時59分降落在原定目的地福岡板付機場,進行加油。實際上,由於機上載有備用燃料,這架飛機完全具備直飛平壤的續航能力[12]福岡縣警方為阻止劫機,採取了多種手段阻滯航班,例如延遲加油流程,並安排航空自衛隊戰鬥機偽裝故障阻塞跑道[7],但這些措施反而激怒了劫機團伙。在機組人員協調下,劫機者同意以移開戰鬥機為條件釋放部分人質,最終於13時35分釋放包括婦女、兒童、老人及病患在內的23名乘客[1]

在部分人質獲釋後,防暴警察突然衝上登機梯,空乘人員在田宮高麿的命令下及時關門。13時55分,「淀號」開始滑行,並於13時59分再次起飛。飛機起飛前,機場工作人員曾經試圖爬上並關閉燃料箱的閥門,但行動最終未果[8]

Remove ads

前往「朝鮮」

機長在福岡收到的航圖只是一份中學生用地圖冊的複印件,不僅粗糙,而且上面甚至沒有標註航線。不過,在這份地圖的一角寫着:「請監聽121.5MC」(MC為兆周縮寫,即現行兆赫,為民航緊急通訊頻率),機組據此調整通信接收頻率並繼續飛行。[10]

根據乘客日野原重明日語日野原重明的著作記載,當飛機飛過對馬海峽時,客艙中的一名劫機者曾對乘客表示,若想閱讀他們攜帶的書籍,可以借閱。這些書籍包括:赤軍派的機關報《赤軍》、《列寧全集》、《金日成傳記》、《毛澤東傳記》、《共產黨宣言》、《親鸞傳記》、伊東靜雄的詩集,以及《卡拉馬佐夫兄弟》等[13]

「淀號」沿着朝鮮半島東側持續向北飛行,並於14時40分將航向改為向西。此時一架隱匿國籍的戰鬥機突然出現在客機右側,飛行員向機長做出拇指朝下的手勢,示意下降高度準備着陸(另有記載稱出現的是未隱藏國籍、帶有韓國空軍徽章的戰機)。[9]

「淀號」當時正飛行於北緯38度線附近。雖然實際已越過理論上的三八線,但因休戰線並未完全沿該緯線劃定,飛機仍處於韓國領空。此時一度傳出「客機遭朝鮮防空炮火襲擊」的消息(後證實為誤報)。機組此時誤判已進入朝鮮領空,遂使用指定頻率多次以英語呼叫「這裏是日航351航班,請求在任何機場降落」,但始終未獲回應。[1]

此後,飛機收到了一條無線電通訊:「這裏是平壤進近管制。」該管制員指示將無線電頻率從121.5MC切換至134.1MC。實際上,這是韓國空軍的管制員在總統朴正熙「不惜一切代價,務必讓『淀號』降落金浦」的直接命令下,冒充北朝鮮航空管制所發出的指令。[10]在飛機降落福岡期間,朴正熙已經計劃好了如何引導飛機在韓國境內降落,還提前開始布置金浦國際機場,以迷惑劫機者已經到了平壤。[8]

機組通過該頻率屬資本主義國家常用頻段判斷並非平壤信號,副機長江崎也注意到管制員聲音與漢城頻率高度相似,意識到航班正被誘導向南飛行。但因劫機組織者既不通曉韓語也缺乏英語能力,未能察覺通訊異常,機組得以按照廣播頻率的指示逐漸向南飛行[7]

Remove ads

抵達「平壤」

15時16分,「淀號」在管制員的引導下飛越了平壤以南約50公里的區域,降落於所謂的「平壤國際機場」(實際上是金浦國際機場)。在管制員的引導下,飛機降落過程中,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鄉村景色,而非漢城的城市景觀。但這反而增加了劫機者的疑慮,因為地面的稻田彎曲不規則且面積很小,看起來不像社會主義國家的集體農場[8]

為了欺騙劫機者、企圖在韓國境內解決劫機事件,韓軍士兵身着朝鮮人民軍制服,並舉着「歡迎抵達平壤」的標語牌進行偽裝,韓國當局還準備了身着韓服並手持花束的女性。在金浦國際機場,韓國中央情報部(KCIA)在飛機抵達前緊急實施了偽裝工程:懸掛朝鮮國旗、疏散停靠中的韓國及歐美飛機,並將帶有韓國企業標識的車輛全部塗刷為黃色。[10]

然而,劫機者開始察覺到異常,發現機場內停有西北航空等明顯不屬於朝鮮的飛機,而且機場內還有殼牌石油標誌的加油車。偽裝成朝鮮官員的韓國警察對劫機者表示「稍後就能見到日本大使了」也讓劫機者們覺得疑惑,因為此時日本與朝鮮並未建交[8]

當劫機者向靠近機身的男子確認「這裏是平壤嗎?」時,對方雖給出肯定答覆,但在被問及朝鮮五年計劃細節時卻語塞(另有說法稱該人員回答「正處於九年計劃第三階段」)[10]。另有劫機者向其他軍人詢問"這裏是漢城嗎?",不知內情的軍人直接回答「是漢城」。察覺異常的劫機者隨即要求對方提供金日成的大幅肖像照片,這一要求在韓國顯然無法實現,此舉徹底暴露了偽裝行動(關於照片事宜存在不同記載,亦有說法稱韓方最終提供了照片)[14]

Remove ads

陷入僵持

在劫機者識破降落地點實為金浦國際機場後,韓國當局隨即展開談判。儘管劫機團體強烈要求立即起飛,但韓方以拒絕提供飛機引擎重啟必需的輔助啟動機為由,使飛機陷入無法起飛的困境。期間管制塔曾提出「若釋放普通乘客則允准飛往平壤」的條件[10],劫機者雖保持強硬姿態,但接受了食品等物資補給[4]

3月31日下午,日本航空道格拉斯DC-8專機載着運輸政務次官山村新治郎等日本政府代表及日航工作人員從羽田機場起飛,於4月1日凌晨抵達漢城。日方人員隨後與韓國國防部丁來赫、交通部長白善燁、內務部長朴璟遠共同組成談判團隊。由於劫機者不通英語韓語,曾受日式教育的丁來赫等韓方官員全程使用日語與劫機者進行交涉[7]

僵持過程中,副機長江崎悌一曾趁劫機者不備,將記錄有劫機者人數、位置及武器信息的紙杯從駕駛艙窗口擲出,使當局掌握了劫機者的布防情況。儘管韓國當局依據該情報計劃派遣特種部隊實施突擊,但在日本政府出於人質安全顧慮的強烈要求下,最終放棄強攻方案。[8]

4月2日,日本政府通過蘇聯紅十字會國際紅十字會,向朝鮮政府提出若「淀號」搭載人質飛抵朝鮮境內需予以保護、遣返人質、歸還飛機的請求。朝鮮當局對此回應稱「基於人道主義原則,若該機進入北朝鮮領空,將立即遣返所有機上人員」,朝鮮紅十字會也發表了相同立場。[4]

然而,對韓國而言,由於前一年發生的大韓航空YS-11劫機事件中人員至今仍未獲釋,此次必須絕對避免「淀號」重蹈覆轍,防止出現人質未能獲釋即飛往朝鮮的局面。日本政府進一步向韓方強烈要求:若劫機者釋放乘客,則應允許其飛往朝鮮。基於人道考量,韓國最終接受此方案。值得關注的是,飛機上除日本乘客外還有兩名美國公民。若飛機進入北朝鮮,作為「敵對國家公民」的美國人可能面臨比日本人更為嚴峻的處境,此情況已引發美國聯邦政府高度關注並積極提出交涉。[8]

Remove ads

乘客獲釋

4月1日下午,運輸大臣橋本登美三郎趕赴漢城,與日本駐韓大使金山政英等人共同協調韓方當局。經過數日談判,運輸政務次官山村新治郎於4月3日與劫機團體達成協議——以自身替換人質。在劫機成員之一田中義三與山村新治郎進行交換登機期間,乘客被分批依次釋放,最後,在登機梯上,田中義三與最後一名乘客進行交換,該名乘客獲釋。此外,機組人員中的客艙乘務員也獲准離開飛機。[5]

據稱田宮高麿在與乘客告別時,曾吟誦了一首以離別為主題的詩歌,而其中一名乘客則以歌曲《北歸行日語北帰行》作為回敬。[7]

獲釋人員搭乘日本航空DC-8-62型專機"飛驒號"(JA8040)返回福岡機場,但其中一名美籍乘客選擇留在韓國未隨機返日。[10]

劫機者曾要求由日本社會黨的眾議院議員阿部助哉對山村新治郎政務次官的身份進行證明。在日本社會黨委員長成田知巳澤田政治的同意下,阿部助哉議員於4月2日飛往首爾,證明了「山村政務次官」確係本人[7]。關於當時的情勢,時任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在日記中寫道[15]

國民和各方面都感到焦躁不安,雖然北鮮(北朝鮮)是令人厭惡的地方,但為了保全近百名乘客的生命,對付採取暴力的學生,(允許飛機)北上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相關人員為此付出了巨大的辛勞……

前往朝鮮

4月3日18時05分,「淀號」從金浦國際機場起飛,越過三八線進入朝鮮領空。此時,機長仍未獲得一份像樣的航圖,在進入北朝鮮領空後,無線電也未收到任何回復,且朝鮮空軍也未有緊急起飛的戰鬥機進行攔截。[10]

客機繼續向着平壤國際機場飛行,但由於夜色漸濃,機長利用其在戰時曾擔任空軍教官的經驗,憑肉眼確認了一條小型跑道[9],並於19時21分在該跑道上着陸。該跑道並非平壤國際機場,而是位於平壤市寺洞區域、距平壤國際機場南南東方向約25公里處的美林機場

在朝鮮方面要求解除武裝後,劫機團體放下武器走出機艙。事後調查發現,被收繳的武士刀、手槍及炸彈等武器實為玩具與仿製品,只有一把斧頭是真實的[8]

最終,「淀號」上的全部13人,包括劫機者9人、機組人員3人以及人質山村新治郎,均由朝鮮當局接管並進行後續處理。

NHK於19時30分至21時30分播出的特別新聞節目《淀號乘客歸來》(日語:よど号の乗客帰る),在Video Research(視聽率調查公司)的關東地區調查中,創下了43.0%的收視率記錄。

Remove ads

原機歸國

「淀號」抵達後,朝鮮方面的態度轉趨強硬,聲稱「無法保證儘早歸還機組人員和飛機」。朝鮮同時譴責日本政府未履行應盡職責,並將問題推給他們。[4]此外,朝鮮當局對劫機團伙、機組人員及山村新治郎進行了公開審訊,形勢一度嚴峻,外界預料他們可能會被長期扣押。不過,對機組人員和山村的審訊只是形式上的。儘管他們「想要休息」的意願被忽略,但他們仍被提供了朝鮮料理、單人房間,並安排了電影觀賞等款待[16]

4月4日,朝鮮方面在再次譴責日本的同時,宣布將「從人道主義觀點出發,歸還飛機和機組人員」。同時,朝鮮表示將對「劫持飛機而來的學生」(指劫機者)進行必要的調查並採取適當措施,表明了接受他們流亡的立場。

對此,日本政府發表了向朝鮮表示感謝的聲明。時任首相佐藤榮作也在其日記中寫道:「眾人皆感欣慰,謹此感謝北朝鮮的厚意」[15]

4月5日清晨,機組人員被送往美林機場準備駕駛「淀號」出發。然而,由於朝鮮境內沒有與波音727客機兼容的輔助啟動機,飛機一度面臨無法起飛的困境。日本航空隨即開始安排經由莫斯科運送輔助啟動機。最終,通過在當地採購壓縮空氣瓶,並利用車輛蓄電池對機內電池進行充電,引擎成功啟動。[10]

「淀號」從美林機場起飛後,依循朝鮮方面指示的航線進行飛行。機組向地面聯絡表示將直接飛往羽田機場,並踏上歸途。客機經由美保上空,最終安全抵達羽田機場。運輸大臣橋本登美三郎等政府官員在機場迎接[1],隨着四位核心人員順利歸國,這起持續八日的跨國劫機事件終告落幕。

NHK於上午8時30分至12時20分播出的特別新聞節目《歸來的淀號》日語:帰ってきたよど号,在Video Research(視聽率調查公司)的關東地區調查中,創下了40.2%的收視率記錄。

Remove ads

涉事航機

Thumb
遭劫客機事後轉售赫伯羅特航空

遭劫持的JA8315號飛機於1966年製造,最初交付給日本國內航空(後來的日本佳速航空)。這架飛機的名稱來自近畿地方河流淀川,而日航其餘的波音727亦是以河流命名。

1976年,JA8315轉售赫伯羅特航空(即今TUIfly),編號改為D-AHLS。進入1990年代後,該機被多次轉賣給美國和歐洲等世界各國的公司。該機在美國被用作包機期間(機體編號:N511DB),曾被用於電影《挑戰星期天》(Any Given Sunday)中,作為片中球隊出行的包機。

該客機曾有一段時間被停放於美國一處被稱為飛機墳場的停機坪。在此期間,日本電視台曾製作並播放了一檔名為《那些人現在怎麼樣了?!「日航劫機事件當時的機長,石田真二先生,與淀號的再會」》的特別節目。節目內容是當年劫持事件的機長石田真二前往停機坪與「淀號」重逢,並回顧當年的事件。[9]

2004年8月,該客機被剛果民主共和國科扎航空(CO-ZA Airways)購得,以金沙薩恩吉利國際機場為基地,用作貴賓包機。然而,在科扎航空於2006年左右破產後,該客機便被遺棄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機場。隨後,該機於2012年在當地被拆解。

乘客與機組

乘客

  • 由於事件發生當天原定在福岡舉行日本內科學會總會,因此乘客中包含大量醫生。這些醫生後來在福岡協助選定了以「病人」為由被釋放的人質[7]
  • 在韓國被釋放的乘客搭乘日本航空的專機返回日本,但其中一名美國籍神父並未登機,而是留在漢城過夜,並於次日(4月4日)抵達日本[17]。 坊間推測他可能在獲釋後暫時性地入境了韓國。事件發生後不久,曾有報道稱美國政府官員致電日本航空高層,要求避免飛機飛往平壤,理由是其中一名美國籍乘客「身負重要任務」。此外,當時有三名美國人相繼自願提出要成為神父的人質替身。由於該神父並未經過正式的日本出境手續,事件後他如何進入韓國境內也未獲明確說明,且日本政府和日本航空均未獲告知其行蹤,因此引發了「他是否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特工」等猜測。[7]
  • 事件發生後,日本航空向除兩名幼兒以外的所有乘客支付了「撫慰金」。[18]
  • 在「淀號」劫機事件的乘客中,有一人在1977年日本航空472號班機劫機事件中再次遭到劫持。
  • 當時還是東京大學學生的舛添要一原已購買了該航班的機票,準備返回家鄉福岡。但由於前一晚與同伴飲酒,導致他未能按時登機,從而躲過一劫。當時舛添要一寫給父母的信件原定也由「淀號」送至福岡。事後,這封信被退還給了舛添本人。值得一提的是,舛添要一後來也躲過了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

機組

  • 「淀號」機長石田真二歸國後,曾一度成為英雄,獲得了時任首相佐藤榮作的表彰,並受邀參加了皇室園遊會。然而,由於其私生活中的醜聞被曝光,他在事件發生兩年後的1972年從日本航空辭職。此後,他轉行擔任受僱飛行員、經營泡菜店等,職業生涯幾經波折。晚年,他曾擔任夜間停車場警衛。[9]
  • 副機長江崎悌一和機械師相原利夫歸國後,也和機長一樣受到了大眾的讚揚。此後,他們繼續留在日本航空,分別擔任副機長和機械師(江崎後來晉升為機長),直至退休。
  • 作為人質的山村新治郎因營救乘客的功績,獲得了首相的表彰。他憑藉此事一舉成為家鄉的英雄,並以「男子漢·山村新治郎」的宣傳口號屢次當選議員,此後歷任農林水產大臣運輸大臣等要職。1992年4月12日,在即將以自民黨團團長身份訪問朝鮮的前一天,山村新治郎被患有精神疾病的次女刺殺身亡。[19]

事後

日本

作為日本首例劫機事件,此案直接推動《劫機防治法日語航空機の強取等の処罰に関する法律》(《關於處罰劫持航空器等行為的法律》)於同年6月頒布。不過依據日本國憲法第39條禁止溯及既往的原則,該法不適用於已逃亡境外的劫機者。若其歸國,將面臨針對「航空器財物」與「航空運費財產利益」的強盜罪,以及對機組乘客的略取誘拐罪指控。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55條關於逃亡境外中止公訴時效的規定,其追訴期目前處於凍結狀態。儘管劫機團體多次要求通過政治協議實現無罪歸國,日本政府始終未予認可。[1]

雖然赤軍派幹部鹽見孝也前田祐一高原浩之川島宏上原敦男等人並未加入實際執行劫機的團體,但他們因共謀參與劫機計劃,在事件發生後遭到起訴。

鑑於劫機事件中使用了仿製武士刀,日本於1971年通過《銃刀法日語铳炮刀剑类所持等取缔法》修正案,明文禁止攜帶仿製刀具並增設刑事處罰條款。

1972年11月6日,與此次遭劫航班同號的日航351號班機(同樣是波音727)再次遭到劫持日語日本航空351便ハイジャック事件,劫機犯企圖將飛機劫至古巴[11]

朝鮮

逃亡朝鮮的劫機核心成員被日本媒體統稱為「淀號集團」。該團體初抵朝鮮時曾獲當局厚遇,被譽為「推進世界革命的國際主義同志」,但其「朝鮮赤軍化」的政治訴求因脫離現實遭朝方斷然否決,全體成員隨後被迫接受主體思想體系的思想改造。[8]

據多方證據顯示,部分成員涉嫌參與朝鮮對日本公民的綁架活動,但具體細節仍待查明。目前所有成員均被日本警察廳列入國際通緝名單。該團體曾通過推特賬號及網站「淀號日本人村」發聲,主張自身與日本人綁架事件無關並要求返日。雖於2022年8月29日發布賬號停用聲明,其歷史推文仍可公開查閱。

各方態度

 美國:美國將朝鮮給淀號劫機分子提供庇護的行為認為是支持恐怖活動,在朝鮮方改變態度後去除

 北韓:最開始將事件認為是「朝日問題」,於是在這之後日本對其進行了多年的經濟制裁,最終於2008年6月11到12日舉行的朝日會談上表示這是日本人和日本的「日日問題」,因此日本解除了針對朝鮮的部分經濟制裁措施

 日本:對劫機人員採取零容忍態度,並多次向朝鮮方面施壓,在這之後還發起了對赤軍派劫機分子的國際通緝令

劫機成員一覽

  • 田宮高麿(在朝鮮病死)
  • 田中義三
  • 魚本宮博
  • 吉田金太郎(在朝鮮病死)
  • 岡本武(因沙土塌方死亡)
  • 若林盛亮
  • 赤木志郎
  • 柴田泰弘

影視改編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