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菱Debonair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菱Debonair
Remove ads

三菱Debonair(日語:三菱・デボネア)乃日本三菱汽車於1964年至1999年之間所開發生產的大型豪華轎車

快速預覽 三菱Debonair, 概覽 ...

概要

1960年代初期,新三菱重工業三菱汽車直至1970年才拆分出來)計劃生產2,000c.c.級距的豪華汽車以迎戰國內競爭對手,最初甚至考慮引進歐洲車,尋求飛雅特1800/2100英語Fiat 1800 and 2100的授權生產[1],1961年向通商產業省(今經濟產業省)申請技術合作的許可。但該公司其他部門也有另外的技術合作申請案,故以失敗告終。因此三菱將發展方針改變成自家研發,車體結構為單體硬殼式英語Monocoque,採取前輪雙A臂懸吊、後輪葉片彈簧式懸吊、後輪驅動之佈局,同時迴轉半徑5.3公尺的靈活性亦是當時首屈一指。

在外型設計方面,因為原廠亟欲擺脫三菱500自發售以來在外型上的惡評,曾在加州理工學院留學的坪田技術部次長掌握到一項情報:奧地利籍的通用汽車設計師漢斯·布里茨那(Hans Sebastian Bretzner,1930~2007)希望脫離現職,改到日本車廠擔任設計顧問。於是原廠予以挖角延攬,並負責外型設計的工作[2]。在他的指導下使用通用汽車的方法進行建模繪製,採用當時美系車流行的元素:在引擎蓋及車尾雙側豎起邊緣,使用寬闊的進氣格柵造成強烈的擠壓感。最初計劃採用與第一代日產Cedric相同的直立式四顆頭燈組,但中途變更為橫置式四顆。漢斯·布里茨那為了1,700mm的法規車寬限制煞費苦心,曾數次在設計過程中抱怨「這真是天下的惡法!」。至於車名的部分,他也提議了「Debonair」或「Marquis」二種方案,最後社長選擇了前者,在英語中具有「快活」、「恭敬」、「溫柔」之意[3]。在第一代22年的產品生命周期之間歷經數度小改款,但車身外型上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因此車壇上戲稱為「行走的腔棘魚[4]

Remove ads

第一代A30/31/32/33系(1964年-1986年)

快速預覽 三菱Debonair(第一代) A30/31/32/33型, 概覽 ...

1963年 - 10月26日開幕的第10屆全日本汽車展覽(東京車展前身)公開一輛名為「三菱Colt Bedonair」的概念車,並預告來年夏季預定上市[5]

1964年 - 5月正式發表,並於7月開始發售。最受注目的當然是令人聯想到美國奧茲摩比車款的外形設計,以長、低、直的線與面為基調,車頭與車尾雙側「L」型車身稜線相互呼應。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以之字形彈簧結合發泡橡膠作為緩衝材料,打造出柔軟的乘坐感。動力心臟是以KE43型擴缸而來的2.0L直列六缸OHV KE64型汽油引擎(原廠型式A30型),汽缸蓋鋁矽合金英語Aluminium–silicon alloys製成,楔形燃燒室以傾斜15度角設置的閥門並列在直線上。其特徵在於汽門驅動方式雖說採用OHV,但凸輪軸機構設於汽缸最上方(活塞上死點的旁邊),以大幅縮短曲軸連桿英語Connecting rod之方式提升高轉速時汽門的追隨性[6]。再加上10.0:1的壓縮比、雙桶雙化油器、雙排氣歧管,可榨出105ps / 5,000rpm的最大馬力、16.5kg·m / 3,400rpm的扭力峰值。

1965年 - 追加「強力仕樣」,具有美國博格華納製造的BW-35型三速自排變速箱、前座電動椅、電動窗、動力輔助轉向等配備。

1969年 - 4月部分改良,前輪改成碟煞制動,輪圈改為14吋。

1970年 - 9月實施小改款(原廠型式A31型),改用新開發之2.0L直列六缸SOHC 6G34型汽油引擎,最大馬力一舉達到130ps。

1973年 - 10月實行部分改良,廢除前車門的三角車窗英語Quarter glass(英語:Quarter glass)、變更車尾「L」形邊緣線、變更車頭方向燈位置等。

1976年 - 6月再度實施小改款(原廠型式A32型),將輻射層輪胎與電動遙控式葉子板後視鏡納為標準配備,選配的空調系統由行李廂內置型改成加熱器內置型。門把從外拉式改成上掀式,並廢除手排變速箱。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機與削減成本的影響,動力來源改成2.6L直列四缸SOHC G54B型汽油引擎,以符合昭和51年度汽車廢氣排放標準((日語)昭和51年排出ガス規制)。

1978年 - 4月重新調校2.6L直列四缸SOHC G54B型汽油引擎(原廠型式改成A33型),以符合昭和53年度汽車廢氣排放標準。

1979年 - 6月進行部分改良以符合昭和54年噪音管制法,變更車色塗裝,內裝座椅稍改形狀並改成天鵝絨質地,新設後座也能控制的電子收音機,另可加價選購防滑煞車系統,其作用類似現代的ABS防鎖死煞車系統

1986年 - 6月宣布正式停產,同年8月停止銷售,第一代的總生產數量為21,703輛。

由於這是三菱汽車的豪華旗艦車型,獲得三菱集團麾下各大企業大量採用,相反地也造成非三菱體系的企業對其敬而遠之。另一方面,由於初期搭載直列六缸引擎,相較於競爭對手豐田Crown王子Gloria日產Cedric等感覺較為高級,也因此難以打入的士市場。再加上銷售據點的展店速度過慢,於是在市場佔有率節節敗退。

進入1970年代之後,這部車的外觀設計顯得跟不上時代潮流,不過因其1960年代的美式汽車風格造就其獨特稀缺性,反而持續生產至1980年代中期為止。產品生命周期後期作為婚禮用車具有相當高的人氣,甚至出現後座左側開天窗的特裝車,連三菱汽車水島製作所也接單生產敞篷車車型。停產之後身價反而水漲船高,愛好美式復古風的車迷爭相收藏,尤其是1973年廢除前車門三角車窗之前的前期型。

Remove ads

第二代S11/12A系(1986年-1992年)

快速預覽 三菱Debonair V(第二代) S11/12A型, 概覽 ...

1985年 - 第26屆東京車展首度亮相大改款的第二代車型。

1986年 - 8月實行大改款,車名改成三菱Debonair V,這個「V」既代表所搭載的V型六缸引擎,也代表「VIP」。第二代三菱Debonair V和韓國現代汽車之間具有深厚的淵源:原來三菱汽車內部早就想要大改款,然而評估之後發現必須投入大量成本,於是暫時擱置下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80年代初期處於合作關係的現代汽車徵詢共同開發高級車,並以進口散裝料就地在韓國組裝生產的意向。原來該國獲得198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需要高級車款用來接送各國政要人物。可是現代汽車當時沒有相關經驗技術,遂找上長期合作的三菱汽車求助[8]。由於現代汽車願意承擔部分開發經費,三菱汽車乃以1983年上市的第五代三菱Galant Σ前置前驅底盤,延長軸距、加大引擎室、重新調整懸吊系統等,並加入正在研發中的防滑煞車系統、ECS電子控制式懸吊系統(Electronically Controll Suspension)等。至於動力心臟方面,當時有合作關係的美國克萊斯勒汽車決定全新開發V型六缸引擎,於是雙方一拍即合,獲得資金挹注的三菱汽車遂開發出排氣量2,972c.c.的V型六缸SOHC 6G72型與1,998c.c. V型六缸SOHC 6G71型等二種引擎[9],搭配四速自動排檔附OD檔的變速箱。

同年10月,在著名的西德改裝車廠AMG(梅賽德斯-AMG前身,1999年才由戴姆勒-克萊斯勒收購)的操刀設計之下推出「3000 Royal AMG」特仕車[10],這是AMG改裝的首部日系車款,擁有專屬進氣壩、前下巴、側裙及鴨尾式尾翼等空力套件,以及輕量化合金輪框、AMG四輻式方向盤、AMG徽飾與車縫線座椅等配備,但動力心臟與其他機械結構則維持不變。

第三代S22/26/27A系(1992年-1999年)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