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
位于上海的交响乐团音乐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位於中國上海市徐匯區湖南路街道復興中路1380號,是上海交響樂團的駐地,2014年9月6日啟用[1]。
此條目過於依賴第一手來源。 |
![]() |
建築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由日本建築師磯崎新進行建築設計,日本永田音響設計進行聲學建築設計,德國隔而固公司進行隔振防震設計。[2] 建築設有可容納1200人的主廳和可容納400人的演藝廳。該音樂廳官方暱稱為「餛飩皮」[3][4]。
建設歷程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的所在地在民國時期為東華體育會體育場(後改稱東華球場[5]),設有大足球場1片和網球場2片,1955年改稱常熟運動場,由徐匯區體委管轄[6][7]。20世紀60年代初,上海市體委在原常熟運動場西半部建造上海市跳水池,東半部改造成小足球場。跳水池於1964年8月建成,成為上海市舉行游泳、跳水、水球等競賽的主要場地,此後每年夏季更有30萬人次在此游泳[8],場地東側的小足球場則於1980年改建成網球場[9]。1983年成立的上海冬泳俱樂部也以上海跳水池為基地[10]。20世紀90年代,隨着上海游泳館的建成,原有的跳水池逐漸年久失修,後來更成為空閒地塊。[11]
上海交響樂團自1879年成立以來長期缺少專屬音樂廳,僅靠租場演出[12],樂團1957年入駐的湖南路105號總部也存在隔音效果不佳的問題[13]。為此,上海交響樂團決定建設專屬音樂廳,在原上海跳水池所在地實施的遷建工程於2008年6月批准立項[14][15],設計方案於2008年10月公開招標。
由于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存在建築高度限制,音樂廳近一半的建築結構需在地下完成,而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穿過音樂廳底部,相隔最近處僅6米,音樂廳的隔音、避震成為需率先考慮的問題。為此,上海交響樂團決定邀請曾參與設計三得利音樂廳和札幌音樂廳的永田音響設計擔綱聲學設計,其首席聲學建築家豐田泰久制定出音響設計方案後,上海交響樂團開始招標尋找建築設計者,最終磯崎新的方案入圍。[16]
2009年9月,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開工建設[17]。設計團隊於2010年耗資130萬元,以大排練廳1:10的比例搭建聲學測試模型[16]。基坑圍護和樁基工程於2011年5月完成,基坑底板則於2011年11月23日澆灌完畢[18]。
2012年8月,音樂廳底部的彈簧隔振器開始吊裝,300個隔振器在數天內安放完畢[19]。同年12月30日,上海交響樂團新廳宣布實現結構封頂[20]。2013年11月8日,新廳在竣工之際首次對普通觀眾及媒體開放[21]。
竣工後的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於2014年4月15日首次公開進行聲學測試[22][23]。上海交響樂團也從2014年4月初開始從湖南路105號遷往新音樂廳[24],最後一場在湖南路演奏廳舉辦的室內音樂會則於2014年6月27日舉行[25]。2014年6月20日,新廳開始公開徵集暱稱[26]。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落成後首次舉行的全負荷演出為2014年6月28日下午舉行的上海市民演奏大賽展演暨頒獎典禮[27][28]。同年7月4日,由於上海降雨,原定在浦東雙輝廣場舉行的上海夏季音樂節開幕音樂會移至仍處於試運營階段的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29]。2014年9月6日,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正式開幕[1][30]。
2019年7月8日起,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冠名積架上海交響音樂廳。冠名的原因是英國汽車品牌積架與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達成長期戰略合作關係。[31]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