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農業與生物學院,簡稱農生學院,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個學院,校內編號為15。其前身為創建於1959年的上海農學院,1999年上海農學院與上海交大合併,初成立農學院,後更為現名。今上海交大七寶校區即為原上海農學院校園。學院現下設5個系和其他多個分支機構。現任院長為周培,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目前已經遷入閔行校區

快速預覽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 類型 ...

歷史

1959年8月,位於上海縣七寶鎮的上海市農業學校改建為上海農業專科學校,設農學、畜牧獸醫兩個專業,大專、中專一併教學。當時有學生98人。次年該校遷至松江,建立上海農學院,並從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學院(今上海師範大學)等院校調集85名教師,設置作物栽培、植物保護等10個專業。當年招收學生500人,其中300人實行本專科的三年學制,200人實行五年一貫制。往後的幾年裏,農學院進行調整,裁減若干專業,學制由三年更改為四年。1962年,在校學生達700餘人,該校人員所著《養豬學》、《家畜人工授精》、《米丘林遺傳學》三本教材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學校還擁有300多畝的農場。

1962年2月,考慮到國家財政和生源困難等問題,上海市方面決定撤銷農學院,集中力量發展上海市農科院。次年方完成撤校。撤校時部分學生轉入上海財經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部分修改學制提前畢業,少數農村生源的學生直接被動員回鄉參與生產勞動。撤校後,學校教師由上海市高教局統一安排工作,幹部、職工則由上海市農委統一安頓。學校教學和科研設備、藏書等財產無償劃撥給農科院。校舍則由上海市相關部門處理。該階段農學院辦學3年,培養了400多名專科學生(後換發本科畢業文憑)。

1978年10月,上海市革命委員會以在七寶的上海市農業學校為基礎,籌建上海農學院。當時設5個系,9個專業,學生1100人。次年掛牌開學。1980年5月8日,國務院正式批准上海農學院復校。1984年5月,上海市重新核定農學院規模。往後15年,農學院陸續增減若干專業,組建了較為完整的高等農業教育體系。[1]

由於高等院校體制改革的需要,在教育部農業部的支持下,1999年3月上海農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併,成立上海交通大學農學院。時任上海交大校長的謝繩武表示,兩校有很強的互補性,此舉可以產生學科交叉和新的學科增長點,使交大產生更大的提高。[2]2003年3月學院更名為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2007年學院主體向閔行校區轉移。[3]

Remove ads

校園

原上海農學院位於七莘路2678號,現為上海交大七寶校區,該校區有教學樓、實驗室、圖書館、食堂、運動場等設施。校園內綠樹成蔭、風景優美,亭台流水,應接不暇。

農學院與交大合併後,學院亦在交大閔行校區東北部擁有學院大樓、試驗田和溫室等設施。目前學院主體已經移至閔行校區。此外還在徐匯校區有一間辦事處。

Thumb
學院閔行校區溫室內景
Thumb
學院閔行校區試驗田

現狀

農業與生物學院現下設植物科學、動物科學、園林科學與工程、資源與環境、食品科學與工程5個系培養本科學生;有蔬菜學、果樹學、植物病理學、農藥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草業科學、食品科學、預防獸醫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作物遺傳育種學、生態學、植物學13個碩士學位點;有農業推廣、獸醫推廣、風景園林3個碩士專業學位點;有環境科學與工程、預防獸醫學與畜禽產品安全、生物技術、食品冷藏工程、植物學、生態學、蔬菜學7個博士學位點。並設有實驗教學中心、現代農業工程訓練中心、公共儀器平台等分支機構。2008年新增農業部都市農業(南方)重點開放實驗室和科技部中美食品安全聯合研究中心。

該學院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多個大學建立了教學合作關係,參與合作教學,並展開多項學術交流。[4]此外與國立台灣大學有交流項目。

植物科學系始建於1959年,擁有蔬菜學一個博士點,園藝學、作物遺傳育種兩個碩士點,並有植物生物技術一個本科專業。蔬菜學和植物遺傳育種學科為上海市重點學科。該系過去主要從事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遺傳育種研究,隨着都市農業的發展,主要以分子、細胞生物學和品種培育為主要發展方向。[5]

動物科學系始建於1959年,有生物技術、預防獸醫學與畜禽產品安全兩個博士點,畜牧學、預防獸醫學、專業獸醫學三個碩士點,並有動物生物技術一個本科專業。並於1990年成立上海市獸醫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該系有遺傳與育種、生殖與發育、營養與飼料、獸醫微生物、動物傳染病五個研究方向,承擔了國家與省部級重要科研項目,開展基因組學營養學病理學等諸多方面形成特色。[6]

園林科學與工程系始建於1959年,其園林工程為上海市重點學科,並於2001年設置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碩士點,擁有園林一個本科專業。並有風景園林一個研究所以及芳香植物花卉兩個研發中心。主要科研方向為景觀設計、園林藝術、觀賞植物培育等。[7]

資源與環境系系2001年由園林學科專業分出建立。該系現有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兩個博士點,植物保護學、生態學兩個碩士點,並有資源環境科學一個本科專業。該系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毒理學、資源環境信息技術等,並在農藥毒理、污染防控以及治理、生物質能等領域形成特色。[8]

食品科學與工程系成立於1993年。該系擁有較為先進的教學和科研設備,其食品工程原理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該系設食品科學碩士點,食品科學與工程一個本科專業。該系主要研究方向為食品加工及貯藏、食品安全、轉基因食品評價、功能食品開發等,培養科研、生產、設計等方面的專業人才。[9]

院徽

農業與生物學院院徽由藍色和淺綠色圖案組成,象徵藍天綠地的農業發展空間。其外部為齒輪圖形,呼應上海交大校徽。上方藍色半圈中題寫院名「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下方淺綠色半圈中則是其英文院名「SJTU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中間為淺綠色的農作物和藍色的DNA雙螺旋結構構成的圖案,象徵傳統與現代農業共同發展;其共同組成「NS」字母,代表「農生」二字。

科研發展

上海農學院在改革開放後在學術方面取得突出進展。為適應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的發展,學校教學的着眼點從單純的農業向多元的農業經濟資源環境等方向轉移,在動植物育種、環境生態科學等方面取得較大成果。並有植物遺傳育種和傳染病與預防獸醫學先後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學科。[1]編輯《上海農學院學報》(後為《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發表了諸多學術成果。

與交大合併後,鑑於科技的發展和全球農業和環境等領域的形勢變化,學院將目光轉移到現代農業低碳經濟等方面,並更着重環境保護以及污染治理、新能源的開發、農業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

植物生物技術研發中心由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諾丁漢大學共建,成立於2001年10月8日,是進行植物生物技術方面的國際性科研合作機構。[10]

歷任領導

更多資訊 時間, 正職領導和職稱 ...

[11]

Remove ads

著名校友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