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海市市西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海市市西中學(英語:Shanghai Shixi High School),簡稱市西中學或市西,是一所位於上海市靜安區的高級中學,是首批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 |

市西中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870年,學校於1946年正式更為現名。學校現有教工約200人、學生約1200人。以中考分數線和高校錄取率計,市西中學常年位列靜安區高中第一名。
歷史
1870年,嘉芙蓮·邦尼(Catherine V. R. Bonney)在虹口美租界創立了歐亞僑童學校(Eurasia School),是為市西中學的前身。[1]僑童學校為當時在滬上的歐裔和亞裔居民的孤兒提供男女合校教育。最初的校址設在虹口米勒路(今峨眉路365號)。邦尼的善舉得到本埠和外來居民的賞識,英商漢璧禮爵士(Sir Thomas Hanbury)更是捐贈了大筆錢款。這令學校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882年,漢璧禮建議上海工部局接管僑童學校。提議未遭採納,但是工部局同意撥款維持學校的運營。1890年,工部局最終決定接管學校,並將其易名為「漢璧禮蒙童養學堂」(Hanbury Elementary School)。一年後,漢璧禮學校搬遷至蓬路15號(今塘沽路170號),並且進行了擴招。[2]

1911年,工部局在滬西越界築路,修建了今日的愚園路。翌年,工部局成為漢璧禮學校唯一的資金來源,學校教員亦成為工部局僱員。1914年,漢璧禮學堂的小學部被分拆為漢璧禮男校和女校。[3]
1886年,美國共濟會在上海成立共濟會學校(Shanghai Masonic School),校址設在北京里。1893年起,學校改稱上海西童公學(Shanghai Public School),並遷址蓬路28號(今塘沽路390號)。起初公學男女合校,但在1914年拆分成西童公學男校和女校兩部分。
Remove ads
漢璧禮男童公學在1917年遷往赫司克爾路63號(今中州路102號)。1915年,西童公學男校從蓬路28號遷往北四川路200號(今四川北路2066號)。1923年7月,原在蓬路28號的西童公學女校(Public School for Girls)在愚園路另立新校址。當時的地址為愚園路188號,1924年改為愚園路70號,後又改為404號。1930年,漢璧禮男童公學和西童公學男校合併為公立暨漢璧禮西童男學(Public and Hanbury School for Boys),定址北四川路191號(今四川北路2066號)。
1935年,公立西童女校和漢璧禮女童公學合併成為公立暨漢璧禮西童女學(Public and Hanbury School for Girls),遷往虹口海南路10號。愚園路新校址以愚園路西童女公學的名義運營。合併前,西童公學女校則擁有多處校址,除了蓬路和愚園路外,另有公平路分校(1924-1925年)和榆林路分校(1927-1937年)。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佔上海公共租界。蘇州河以北的外國人學校被迫搬遷到上海西區,公立暨漢璧禮西童男校(The Public & Hanbury School for Boys)遷入緊鄰西童公學女校校址的地豐路(今烏魯木齊路)10號。
1943年,在上海的日軍進佔西童公學男女校校區。學校被改建為關押歐裔居民的集中營。日據時期,西童公學男校被拆分為小學(上海特別市市立愚園路男子小學)和中學(上海特別市市立迪化西僑男子中學)兩部分,分別遷往愚園路851號和巨福路178號。女校則繼續在愚園路舊址辦學。1945年二戰結束後,集中營被解散,西童公學得以光復舊校區,在地豐路10號舊校舍設立上海市西僑男中和女中。[4]
1946年,國民政府下令合併西僑男女中,並將新成立的學校命名為市立市西中學。留美博士趙傳家(1897-1993)出任首任校長。趙傳家就任初期,因為多年戰亂的原因,學校辦學條件惡劣,但學校很快擴張到一定規模。[5]
1953年、1978年兩次命名為上海市重點中學[6]。1980年,市西中學被授予先進教育集體榮譽。1991年和1998年,市西中學兩度成為上海市教育改革試點學校。
2005年2月23日,市西中學成為首批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級中學。
2012年,市西中學完成翻修工程,新設立「思維廣場」、人文樓,並擴增地下活動空間。同年2月,現任校長董君武就職。[7]
2014年,美國前任總統詹姆斯·卡特在市西中學參加了中美學生文化交流活動並致辭。[8]同年,市西中學設立好學、力行兩項獎學金、教育發展基金;校友會委員會成立。
Remove ads
課程設置
市西中學是上海市少有的提供免修課程選擇的公立學校,學生可以在通過免修考核後滿足某一學科的出勤要求。此外,學校設有50餘門研究、拓展性課程和各類課外活動,以符合學生發展需求。市西中學除提供普通教材的本部以外另設有提供IB學位的國際部。[11]
市西中學為走讀制學校,但仍為需求的部分學生提供住宿。[12]
學術水平
市西中學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市重點」高中,位列靜安區內各高中第一。市西中學擁有5位特級教師,17位區學科帶頭人。市西中學現有高級教師48人,中級教師37人,初級教師37人。2019年,市西中學的一本率為82%。
校園
市西中學位於靜安區愚園路404號,校園佔地面積60畝,總建築面積達到5822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37353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20875平方米,為上海市內環內佔地面積最大的公立高中。[13]

市西中學內有傳家樓、好學樓、力行樓、人文樓和國際教學部樓等多座教學樓。校內有籃球、排球、乒乓、體操、游泳田徑等運動場館,以及建有先進的TI數學實驗室、化工技術實驗室、生物技術實驗室、大氣環境實驗室、地震測報實驗室、能源實驗室、機械人實驗室、OM實驗室、靜態模型實驗室、汽車模型實驗室、物聯網實驗室、自動控制實驗室、人文實驗室、數碼音樂創作室、視覺藝術創作室、無人飛機實驗室等19個創新實驗室。[13]
市西初級中學和市西中學共用大部分校園設備。
建於1934年,為四層紅磚建築。傳家樓最先為愚園路西童公學女校校舍,後成為公立暨漢璧禮僑童男校校舍。二戰期間,傳家樓被日軍徵用成為集中營,關押在滬盟國僑民。1946年市西中學成立時,傳家樓即成為市西中學首棟建築。2012年,市西中學改擴建工程在保留傳家樓整體結構不變的基礎上恢復了傳家樓裝飾藝術的內部裝潢。 傳家樓的得名於市西首任校長趙傳家,亦因在地理方位上毗鄰市西中學前門而稱作「前大樓」。現時傳家樓為高一教學樓(1-2層),同時亦為市西中學「思維廣場」、創新實驗室所在地。[14]
均建於20世紀末期,樓高8層。好學、力行樓原為紅磚外立面,在2012年市西中學改擴建工程中改為灰色鵝卵石外立面。這兩棟樓因靠近市西中學後門而俗稱「後大樓」,樓間通過走廊相連。現時好學樓為高二(2-3層)及高三(5-6層)教學樓,7層全層為行政樓層;力行樓設置有大禮堂(8層)、各學科實驗室(3-5層)及計算機機房(6層)。好學樓一層為市西中學圖書館。好學力行樓頂層為屋頂花園。市西中學的重要典禮儀式均會在力行樓禮堂內舉行。
建於1922年,原為漢璧禮西童公學校舍,目前供市西初級中學使用。2015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15]
建於2012年,是校園內為最新的大樓。內部主要設置有藝術教室(美術教室在地下1層,音樂教室在地上3層)、音樂廳及排練室(地上2層)和校史館(地上1層)。現時各音樂教室配備有先進音響設備;音樂廳除接納各類表演活動之外,亦為市西中學校友理事會、團代會與會場所。
學校標誌
市西中學的校訓是「好學力行」,源於孔子的名言「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治人則所以治天下國家矣」。[16] 在好學樓一樓樓梯間入口處,掛有于右任題寫的「好學力行」牌匾。1985年,趙朴初受邀書寫市西中學校訓,趙的題詞成為今日校訓的官方字體。1986年,時任上海市市委書記的江澤民為市西中學題寫「發揚好學力行的光榮傳統」的訓導。[5]
董君武接任校長後,在「好學力行」的基礎上提出了「從優秀走向卓越」的發展願景,被認為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原有校訓的闡釋和補充。[17]
市西中學校徽為橙紅色矩形,內刊兩道銀白色字母「S」變體圖案,共同構成字母「X」,「SSX」代表上海市西中學的漢語拼音首字母縮寫。三個字母亦分別寓意火焰、樹苗和海鷗,對應教師的熱忱和奉獻的敬業精神、學生的茁壯成長、市西學子志存高遠、不畏艱難和報效祖國的決心。[18]
市西中學的校服主色調為藍色,歷史上曾多次改動設計。2018屆以前,校服曾按性別分為深藍(男)和淺藍(女)兩種制式,但新版校服取消了顏色差異。現時共有夏、冬兩季常服和禮服三種校服。
《市西中學校歌》為上海市市西中學的唯一官方校歌。該歌譜曲為汪麗芳,作詞為市西中學師生。原曲調寄美國作曲家的阿什福德(E.L. Ashford)的作品。校歌創作時間在1946年,即市西中學命名當年。[19]
歌曲為進行曲速度,混聲四部演唱(官方版本)。由於市西中學早年的教會背景,故帶有濃厚的基督教音樂風格。全曲正常演奏畢大約需3分鐘。《市西中學校歌》每個工作日早晨7:30都會在全校播放。在市西中學的重要場合,如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四大節日(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文史節)開閉幕式、南京考察、軍訓、學農、校友日、畢業典禮及其餘大型活動中均會演奏。一般順序是先演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爾後再奏《市西中學校歌》。學唱《市西中學校歌》是市西中學高一新生暑期軍訓的必修科目,學校亦會在高一的音樂課上安排教唱校歌。
學校領導
市西中學現任校長為董君武,黨委書記方秀紅,副校長范穎、張芸。[20] 在出任市西校長之前,董君武曾任華東模範中學、育才初級中學校長。[21]
知名校友
逸聞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