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學西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東學西zim1(英語:Westward spread of Eastern learning),又名「東學西傳」,是中國科學及文化向西方傳播的整個歷史過程。與「西學東漸」(英語:Eastward spread of Western learning)相對。[1][2]

東學西漸的路徑

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

南方絲綢之路

旅行家

Thumb
萬國宮阿麗亞娜公園裏的渾天儀,是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的象徵。
  • 最早來中國的旅行家是大食商人蘇萊曼,他在大中五年(851年)來中國旅行,著有《中國印度見聞錄》(一譯《蘇萊曼東遊記》),報告過中國海船和中國茶葉。
  •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元代絲綢之路來中國旅行(1275年),著有《馬可·波羅遊記》。
  • 14世紀英國作家約翰·曼德維爾根據馬可波羅魯不魯乞的遊記,幻想創作了《約翰·曼德維爾爵士航海及旅行記》,介紹中東、中亞、印度和契丹(中國)。
  •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大約在1336年到1349年到達中國。
  • 1322年,方濟各會修士鄂多立克(和徳理)從意大利抵達中國旅行。經泉州入中國,遊歷福州、杭州、金陵、揚州、明州、北京等地旅行,取道西藏回國。後在病榻上口述東遊經歷,由他人筆錄成書《鄂多立克東遊錄》。
  • 威尼斯旅行家尼科洛·達·康提於1419年從威尼斯出發前往印度、中國旅行。1433年抵達古里,其時正逢鄭和下西洋到訪古里;康提描寫中國海船比歐洲海船大。
  • 1500年,波斯旅行家賽義德·阿里·阿克巴爾·哈塔伊遊歷中國,於1516年在當時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用波斯語寫成《中國紀行》一書,作為禮物奉獻給奧斯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一世
  • 葡萄牙旅行家費爾南·門德斯·平托的《遠遊記》,其中包括到中國的遊記。
  • 1748年,英國海軍上將安遜George Anson英語George Anson, 1st Baron Anson)發表《環球航海記》,他兩次率領艦隊到過中國,他在書中揭露了清朝統治下的社會的腐敗及國民性的卑劣,給當時歐洲的「中國熱」澆了一盆冷水。
  • 1757年蘇格蘭建築師威廉·錢伯斯根據他在華的考察,出版《論中國人的建築、家具、服飾、機械和生活用具》。
  • 1804年,馬戛爾尼訪華使團約翰·巴羅John Barrow英語Sir John Barrow, 1st Baronet)出版《中國旅行記》(TRAVELS IN CHINA)。描寫了中國的建築、語言文字、科學、宗教、婦女、家庭、乃至行政、司法等方面。
  • 1817年,阿美士德使團秘書亨利·埃里斯撰寫的《近期英使來華使節日誌》出版。
Remove ads

傳教士

  • 1252年,法國方濟各會教士魯不魯乞(約1220年-約1293年)受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派遣,到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傳教。著有《魯不魯乞東遊記》。
  • 1556年-多明我會葡萄牙傳教士達克魯斯(Gaspar da Cruz 1520-1570)抵達中國廣州。1570年他的《中國志》(Tractado emque se cōtam muito pol estéco as cous da China)在歐洲出版。他在一封信中,提到中國人喝一種「有益健康」的草藥飲料。
  • 門多薩(Gonzales de Mendoza 1540—1617)。西班牙傳教士,1585年出版西班牙文《大中華帝國史》,隨後十年內被翻譯為意大利文法文英文荷蘭文,向西方證實了馬可波羅記載的富饒的契丹國家就是現在的中國。該書是十六世紀末歐洲一部重要的介紹中國政治、制度、工藝、文化、文字的著作。門多薩沒有來過中國,他是根據其他傳聞和其他傳教士的資料寫成的。後來傳教士龐迪我寫文糾正了門多薩的一些錯誤。
  • 曾德昭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耶穌會葡萄牙傳教士曾德昭到達中國南京,1636年返回歐洲,途上完成了《大中國志》。
  • 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āes,耶穌會葡萄牙傳教士,1640年來華,先到四川,1648年抵達北京,著有《中國新史》(又名《中國的十二特點》)。
  • 魯德照
  • 殷鐸澤
  • 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1577—1628 ),耶穌會比利時傳教士,他把利瑪竇用意大利文寫作的回憶錄手稿《基督教遠征中國史》翻譯成拉丁文,改名為《利瑪竇中國札記》,並作了補充和潤色。1615年該書在奧格斯堡出版,轟動歐洲。
  • 卜彌格,(Michel Boym,1612—1659 ),天主教耶穌會波蘭傳教士,曾代表南明永曆皇帝出使羅馬教廷和西歐。
  • 衛匡國
  • 黃嘉略
  • 李明 (傳教士)
  • 1736年,法國耶穌會教士杜赫德 (J.B. Du Halde,1674-1743)綜合百多年歐洲傳教士有關中國之調查報告,編纂刊印《中華帝國通誌》。
  • 理雅各
  • 偉烈亞力
Remove ads

十進位制的西傳

Thumb
公元400年的孫子除法 6561/9
Thumb
孫子除法現身於公元825年花拉子米的著作中
Thumb
10世紀波斯數學家伊本·拉班的除法,正是不折不扣的孫子除法

非主流觀點認為十進位制及十進位制算術起源於中國,傳入印度。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的十進位制以及以十進位制為基礎的加、減、乘、除算術運算的程序,在9世紀由花拉子米《印度數字算術》一書介紹到阿拉伯國家,和十世紀波斯數學家伊本·拉班印度算術原理》介紹的印度除法一樣,其上、中、下三行的排列形式,除數與被除數右邊對齊,自左到右的運算次序,每算一步之後將除數右移一位的規則,甚至餘數表示為分數的上、中、下三行表示方法,都是不折不扣的孫子除法。此外,印度算術的加法減法開平方開立方的程序也和孫子算經相同。花拉子米介紹十進位制的書籍被翻譯成拉丁文伊本·拉班印度算術原理》被翻譯成希伯來文傳播於西方。[來源請求]

造紙術的西傳

磁學的西傳

中國宋代航海磁針在1180年左右通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絲綢的西傳

印刷術的西傳

1584年西班牙歷史學家傳教士胡安·岡薩雷斯·德·門多薩在所著《中華大帝國史》中提出,古騰堡受到中國印刷技術影響;中國的印刷術,通過兩條途徑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經俄羅斯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通過蒙古商人及阿拉伯商人攜帶書籍傳入德國,古騰堡以這些中國書籍,作為他的印刷的藍本[3](第8章:紙與印刷術的西傳)

農業技術西傳

茶葉西傳

中國經典西傳

中國園林藝術西傳

Thumb
錢伯斯設計的倫敦丘園中國式塔
  • 馬可·波羅
  • 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1610年著《基督教遠征中國史》曾詳細敍述南京園林。
  • 法國耶穌會傳教士王志誠在1747年著《北京附近的皇室園亭》向歐洲人介紹圓明園。
  • 蘇格蘭建築師、造園家威廉·錢伯斯勳爵在1757年著《中國房屋建築》是歐洲第一部介紹中國園林的專著。錢伯斯一書影響很大,一時中國式園林如雨後春筍在英國和德國大城市遍地開花。錢伯斯在倫敦親自設計了倫敦丘園(Kew Garden)的中國式塔。1773年錢伯斯又著《論東方園林》
  • 德國造園家路德維希·翁則爾(Ludwig Unzer)著《中國園林論》

中國冶金技術西傳

中國造船技術的西傳

中國在公元前二世記已經掌握多個隔水倉技術,一兩個隔水倉漏水,船也不會沉。隔水倉技術,經馬可·波羅介紹,傳入歐洲,但被歐洲人忽略。到了18世記,英國海軍總工程師薩穆爾·邊沁(Samuel Bentham 1757-1831)旅遊中國研究中國造船技術,把中國的隔水倉引入英國,1795年才造出英國第一艘帶隔水倉的軍艦。

中國橋樑技術的西傳

  • 懸索橋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1655年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衛匡國(Martin Martini,1614年-1661年),記述他在中國貴州省所見的懸索橋,第一次將中國懸索橋介紹給西方。1741年,歐洲才有第一座懸索橋。

中國文學的西傳

中國哲學的西傳

中國兵法的西傳

醫學的西傳

中國音樂的西傳

關於東學西漸的研究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